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健全员工帮助计划(EAP)评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AP(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是解决职场压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的有效措施。应结合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两种常见的评估方法,健全EAP的评估体系,注重EAP评估可能遇到的问题,完善员工帮助计划。  相似文献   

2.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员工精神福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持要索。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员工都遭遇心理压力的困扰.员工的心理问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途径.即推广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的员工帮助计划.简称EAP。EAP旨在帮助员工应对压力困扰,是一种提高工作绩效的精神福利。本文阐述了EAP在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回报率等方面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并对EAP在发达国家的情况进行了介绍.进而对我国企业开展EAP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沈欣媛  徐婉心  肖赟 《经济师》2011,(9):230-231
员工帮助计划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文章对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含义及作用进行了阐述,着重探讨了我国企业中EAP模式的选择、实施和效果评估,指出了我国企业在实施EAP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在中外企业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员工援助计划(EAP),指出EAP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同时探讨了如何成功实施EAP计划。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亦称劳动力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者派遣等。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员工就业、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执业能力、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派遣员工的后顾之忧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务派遣的广泛使用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前劳务派遣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改变员工透支健康的情况,企业要以人为本。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提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再像过去那样扮演权威角色,而是要设法以更有效的方法,间接引爆员工潜力,创造企业最高效益。”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lan,EAP),从根本上把心理健康从个体层面拓展到组织和社会的层面。新创企业在机构设置、薪酬方案等诸多方面都处于“试水”阶段,此时用EAP来调整所有人的心态、生态、形态和状态将十分有效。EAP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家属亲人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解决自我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工日渐重要。这种用工方式,是由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共同组成的。这造成了劳动力的雇佣与使用相分离,在工作上,各方要处理的关系相对要复杂,即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关系,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在接收劳务派遣工的企业作为用工方,虽然能够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量,缓解企业的工作压力,但由于劳务派遣工的特殊性,在对劳务派遣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从而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务派遣工用工形式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劳动派遣工用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换理论下的劳务派遣员工绩效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经济下的中国,为了在劳动力成本和工作效率之间达成动态平衡,劳务派遣在各类组织中广泛运用。劳务派遣涉及到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以及派遣员工三方,这对传统的基于员工与组织的双边雇佣关系管理带来挑战,继而影响员工绩效。该文分析了中国情境下劳务派遣的内涵与外延,回顾了现有关于劳务派遣员工绩效的研究理论框架及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双元组织支持及双元组织承诺对劳务派遣员工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场员工总体工作倦怠程度不容乐观。产生工作倦怠的人会出现生理上的疾病、心理上的不适以及行为上的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将会给个人、组织及社会带来各种不可预期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国外调节员工工作倦怠的EAP服务,把精神福利提供给员工及其家属成员,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浅谈劳务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对理顺我国尚处于混乱状态的劳务派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务派遣单位将显著减少的预期相反,劳务派遣单位却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就带来了与劳动者、用工单位存在大量问题,如何解决好在劳务派遣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理解和分析劳务派遣的内涵,劳务派遣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劳务派遣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自身企业运作战略,充分有效地利用我国体力劳动者富余的资源优势,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派遣市场,推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劳务派遣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从提高劳务派遣单位资质、提供保护派遣员工的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和稽查力度等方面有效规制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超平 《经济纵横》2010,(Z1):66-67
在国外,长期以来流行一种名为"员工帮助计划"(简称EAP)的服务,用以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压力和心理方面的困难。如今,中国一些大企业也开始注意到员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并积极地引入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外派劳务培训提高外派劳务素质江明开(中国江西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劳务输出以及向日本派遣技术研修生,是我公司开展较早的一项主业。在公司1983年成立至1993年的10年间,先后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各项劳务人员及研修生8834人次,完成营业额710...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水平总体较低,在薪酬福利、企业发展前景,用人机制、绩效考评、企业文化、领导方式、个人发展等方面满意度较低,尤其对企业的薪酬福利待遇的公平性、绩效考评机制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必须建立健全法律规定、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以提升派遣员工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团结权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之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即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团结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一般包括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和劳动争议权,这一权利应该在劳务派遣市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文章以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为目的,分析劳务派遣员工的公平待遇等权益受损的现状,提出通过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督,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维权,以及劳务派遣三方集体协商的方式,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务派遣市场。  相似文献   

16.
对外劳务合作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外承包工程的外派劳务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私招乱募、层层转包、施工现场劳务管理不善、部分外派劳务人员恶意讨薪,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引起了大量劳动纠纷。本文在分析外派劳务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程外派劳务进行SWOT分析,并讨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后许多派遣工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型员工。本文结合派遣员工和知识员工的特点介绍了知识型派遣员工的概念和特征,指出当前知识型派遣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的激励理论提出改进建议,即从物质与非物质两方面建立全面的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备受社会责难的内容之一。要改革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将会是结构性的调整,涉及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理念的修正。应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合同基础,以派遣期限为其劳动合同期限之例外,建立用工关系临时性与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劳务派遣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劳务派遣期限和劳务派遣中用工关系向劳动关系的转化条款,贯彻"雇用容易解雇难和派遣容易退回难"劳动法治理念,切实维护和落实同工同酬和社会保险权利,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以共同受益者承担共同责任,才能促成有序、公平的劳务派遣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关注     
《经济导刊》2008,(2):6-7
劳务派遣再掀劳动合同法争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不过1个月,争论再起。近来,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设法解聘正式员工,然后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员工,从而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规避责任的目的。针对这些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堪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典型代表.在我国,劳务派遣的孕育、发展有其独特的逻辑脉象,劳务派遣在发展实践中显示出真假面相相间、利弊结果皆存之复杂样态.劳务派遣与典型、传统的劳动关系之显著区别在于基于雇佣与使用离分的转变:由一份契约、两方主体到两份契约、三方主体的转变.劳务派遣承载着消弭传统雇佣模式下诸多待解决问题之使命,但在实践中,各种假劳务派遣现象层出不穷,其是雇主以合法形式掩盖规避法律目的的行为.劳动正义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规范的概念,劳动正义旨在解决人作为劳动主体如何在劳动中依据劳动而得其应“所得”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就实现劳动正义而言,可分为三种路径,即劳动正义实现的内发型进路、外发型进路及混合型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