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南岳旅游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刚 《经济地理》2001,21(5):633-636,640
旅游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南岳旅游文化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但南岳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南岳旅游文化资源对加快南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认为,当前南岳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围绕南岳旅游文化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把南岳区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二是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若干相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集市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颖若 《经济地理》2003,23(5):717-720
民族文化旅游主要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有多种类型的开发方式。集市是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按一定周期聚集形成的市场,是定期出现的经济文化民俗大展演。集市旅游具有保持民俗的原生态、时空结构方便利用、便于产品化、传统和现代便于兼容等优势,是前程远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寿清 《经济地理》2004,24(6):861-864
旅游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重庆旅游文化资源类型齐全,文化特色鲜明,但重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开发重庆旅游文化资源对加快重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重庆旅游文化发展有两个特点:①围绕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建成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城市。②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为实现这一战略重点,必须实施若干相应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秦学颀 《经济地理》2002,22(1):115-119
在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定位结构中,都市旅游被定位为重庆旅游的中心。而都市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要发展重庆的都市旅游业,必须充分认识和挖掘重庆的文化价值,培育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重庆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人文山水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个方面。在发展重庆都市旅游时应对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包装,开发“巴渝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都市风貌”这三大品牌,突出景区主题,注重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发展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5.
巴芒 《经济论坛》2007,(1):20-22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意识、观念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旅游过程中既注重自然景观的观光效果,更强调旅游经历的完美感受,旅游行为更多地注入了文化特征。中国作为旅游资源大国,有着享誉世界的历史、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感受异域文化,正是树立旅游文化形象的效用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必经之路,旅游风景区要想在现代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托文化,增加风景区的文化深度和内涵。千山风景区营销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品牌的明晰化,注重营销方式的差异化,使得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策略的制定之中,利用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努力把风景区的资源重新整合利用起来,努力营造千山风景区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中心,提升千山风景区的整体竞争品质。  相似文献   

7.
鞍山宗教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宗教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品牌,宗教朝觐、考察旅游成为现代国内旅游需求中的主要增长点之一.鞍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体现了千山的特殊宗教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宗教旅游的特征及其认识;其次,解析了鞍山宗教文化的特点;再次,概述了鞍山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鞍山的宗教文化优势进而对鞍山进行有效的旅游开发.使其宗教文化能够得以大力发扬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贺友桂 《新经济》2013,(17):65-66
旅游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的管理水平。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旨在说明旅游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其为旅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娱乐业是旅游者以追求心理愉悦为过程和目的,在旅游目的地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中购买和消费旅游娱乐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文化行为,是现代旅游综合型非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张家界作为旅游大市,旅游娱乐业却是它的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旅游娱乐业对张家界旅游经济贡献度不大;旅游娱乐业的市场供需不平衡;旅游娱乐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应增强发展旅游娱乐业的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扶持;加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完善娱乐场所法规、条例,加强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三峡旅游文化的界定,明确了三峡旅游文化的内涵;分析旅游文化在库区旅游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库区旅游经济与三峡旅游文化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进而提出了推动库区旅游经济的相应对策,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银川位于祖国西北地区的中心,东赖黄河水滋养,西依贺兰山屏障,是中国河套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地带、极具吸引力和代表性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神秘的西夏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塞上江南自然风光与现代时尚休闲元素共同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旅游城市新形象。把银川打造成“西北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无论从地域上、文化上还是旅游资源等各个方面,银川市都具备西北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条件和特色,就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名誉会长、银川市副市长王久彬先生。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省内大量存在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但在文化旅游的品牌竞争力以及品牌管理方面还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层融入,创新地域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模式,探索加强河北省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种文化资源,亦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通过旅游得以实现;同时,宗教文化又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日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专项文化旅游.进入现代社会,宗教与旅游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宗教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可以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可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有利于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宗教遗产,还能有力推动宗教复兴和健康发展;宗教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赋予旅游新的文化内涵和开发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旅游文化的具体定义,从旅游经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旅游地经营文化和旅游企业经营文化等方面探讨旅游经营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任翠瑜 《经济师》2011,(12):134-135
细化旅游英语教学任务,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工作过程)中渗透本土文化,体验特色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英语教学能力本位的特征,促进学生成为既熟悉本土旅游文化,又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旅游涉外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曹诗图  袁本华 《经济地理》2003,23(3):405-408,413
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运用领域剖析了当今旅游开发中忽视文化的误区,并提出其解决对策,阐明了“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中西方文化的概念和核心入手,追溯旅游的历史发展,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然后探讨旅游文化的发展内涵和功能;最后以西安咸阳旅游一体化(旅游同线)为例,回顾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西咸旅游文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卷起了一股巨大的文化浪潮,这是人类对自身评价形成自觉性与主动性,对社会认识的更趋深化。由此,文化研究深入到了各个领域,诸如企业文化、村落文化、服饰文化、居室文化、龙文化、凤文化、虎文化等等文化现象,一个个新的文化体系的生成,给人们形成了一个广泛内涵的大文化观念。旅游文化天然处于这一浪潮的顶峰并推动着文化的发展。旅游是文化的手段和工具,是文化出现的前提;文化是旅游的结果和目的,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旅游创生了文化,文化丰富了旅游,旅游与文化都是广义  相似文献   

19.
浅探桂林民俗文化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适应了现代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广西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民俗文化在桂林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就桂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桂林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居旅游的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经济论坛》2002,(1):25-26
幅员辽阔的领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共同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居。它们是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文化性、历史性、民族性。它们积淀了中国数千年古老的文化,默默地表达着农业社会的乡土风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工业社会,这些有着古朴生活气息的传统民居因反映宁静、朴实的田园生活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由于传统民居在某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而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在很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