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制度缺陷,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时上市公司的绩效影响如何?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资本市场设立之初为什么股权是分王的,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会带来哪些影响,同时阐述了前面几次股改的做法及失败的原因,最后从理论上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最终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万光彩 《特区经济》2006,(3):199-200
我国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国有股减持问题将被再次提上日程。切实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使之能够按照市场化动作的客观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公司治理构架,是国有股减速持的首要目标。鉴于已有的“场内”减持国有股方式经验教训,积极探寻“场外”减持方式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光彩 《特区经济》2006,(3):199-200
我国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有股减持问题将被再次提上日程。切实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使之能够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客观要求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公司治理构架,是国有股减持的首要目标。鉴于已有的“场内”减持国有股方式经验教训,积极探寻“场外”减持方式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苏  贾云洁 《特区经济》2006,(5):111-112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本文追溯了股权分置制度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股权分置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得出:股权分置制度导致了股东群体缺乏共同利益基础、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司治理无力的局面。作者认为,当前上市公司应抓住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契机,努力拓宽公司治理改善的路径,必将能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它打开了桎梏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枷锁,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由来,之后从股市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81家上市公司的两年的面板数据,对实施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及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公司绩效上采用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三个指标衡量.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对已参加股改的公司绩效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还阐明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延杰 《北方经济》2008,(14):74-75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其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实施,解决了股票期权激励股份的来源、流通和行权价格等问题,为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扫除了障碍,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关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因此,有必要明确后股权分置时代,实施股票期权应具备的条件,以保证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汪启涛  王丽娟 《特区经济》2011,(11):141-143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15日期间我国A股市场发生的股票回购公告(董事会决议公告)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市场对股票回购公告的反应积极,股价在公告日前后产生显著为正的超常收益率;股价被低估程度、财务杠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成长性以及公司规模对股票回购公告效应有着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萍 《科学决策》2013,(6):41-54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考察了股票崩盘风险和信息透明度对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股价崩盘风险越大,资本结构偏离度越高;国有上市公司过度负债时,透明度越低资本结构偏离度越大;区分股权性质后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股价崩盘风险和信息透明度的影响比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加显著。上述研究说明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股价崩盘风险和信息透明度在资本结构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稳定的资本市场和优越的信息环境有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并购重组对深市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2001年深市发生并购重组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发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共5年的绩效分别进行评估,并对年度间的绩效变化进行Wilcoxon检验。实证研究表明,收购兼并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在并购当年显著改善;股权转让类上市公司绩效总体呈下滑趋势;资产剥离类在并购当年来改善公司绩效;收购公司的绩效比目标公司的好;其他类型的并购重组并未使上市公司绩效发生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112-114
证券市场蕴含着丰富的无形资产,上市公司如利用得当,不但能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还能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并且提升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无形资源,探讨提升无形资产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该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Ohlson剩余收益理论,考察了2011-2013年该板块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释股票价格的波动,但创业板尚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形成弱势有效市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会受到已掌握的会计信息的影响,剩余收益指标可以引导投资者更加重视企业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从而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动态一般均衡的角度看,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巨大泡沫。但是,股票市场运行轨迹方程(二维蛋白质结构方程),也即是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又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未来将走巨大的牛市。这有利于中国政府抓住机会解决股票市场中长期存在的规范、发展问题,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17.
顾晓伟 《特区经济》2012,(1):106-109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股权制衡的内部监督效应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非制衡的股权结构不存在内部监督效应,无法对公司绩效进行提升;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通过董事会、管理层薪酬设置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公司所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就越低。主要通过降低公司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缓解了管理者对外隐瞒坏消息的倾向降低股价泡沫发生的可能性。从管理者代理的视角出发,发现管理费用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China Economic Review》1999,10(1):75-9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ownership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 typical listed stock company in China has a mixed ownership structure with three predominant groups of shareholders—the state, legal person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each holding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stock. Ownership is heavily concentrated. The five largest shareholders accounted for 58% 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in 1995, compared with 57.8% in the Czech Republic, 79% in Germany, and 33% in Japan.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ix and concentration of stock ownership do indeed significantly affect a company's performance. Firs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Second, the firm's profitabil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ion of legal person shares, but it is either negatively correlated or un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ions of state shares and tradable A-shares held mostly by individuals. Third, labor productivity tends to decline as the proportion of state shares increa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larg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efficiency of state ownership,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an overly dispersed ownershi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元 《开放导报》2006,(2):70-73,82
对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进行改革就是要清除国有股、法人股流通屏障,赋予其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深刻革命,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延伸。本文就我国目前股改的形势,股权分置改革的性质、意义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股改的十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