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本文对福建省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引导关系.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生产函数有效劳动模型来计算1978~2006年期间福建省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却仅有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引导作用;人力资本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约1/3.本文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属于"资本投入型"的经济增长;199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逐年递减效应;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及其特殊优势。已具备了参与国防科研生产的能力和条件.并正在成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现代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资本质量和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能否选择适宜方法计算体现式技术进步却直接影响估计的效果.本文假定经济产出满足CES生产技术并通过似不相关回归测算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大小,并检验其与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垄断程度的作用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地区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趋势明显,并且在我国经济产出、设备投资人力资本积累、研发投入和外商直接投资高及垄断程度低的地区,其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人力资本、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VECM动态模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短期动态变化和长期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存量和政府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政府科研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该研究表明我国应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研资本的投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了第二产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均成正相关;第三产业的比重与资本产出弹性呈现一种非线性递增关系,而与劳动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成非线性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创新能力主要由内生技术进步、国家竞争优势以及国家创新体系这3种力量相辅相成共同驱动的,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选用中国30个省份地区的数据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R&D投入的存量、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外贸开放度、技术成果商业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R&D投入的主要3个执行部门中,企业的R&D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但高校和研发机构的R&D投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在统计上却是不显著的.本文进一步在此实证分析的结果上结合中国现实情形,提出一些促进本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政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投入多产出模型,从产出、投入两个角度测算分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产出视角的分析表明:相比非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应用产业,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且存在“硬”强“软”弱的结构问题.基于投入视角的分析表明:资本投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TFP),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低.从动态演变来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剧烈波动都发生在经济危机后,而且往往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反向剧烈波动,表明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投资的过度增长往往伴随着低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大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在两种R&D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中,北京、四川、吉林、广东呈现双高特征,青海、宁夏和新疆则呈现双低特征,其他省份则表现为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的弹性系数此高彼低的特点。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VECM)的实证结果表明:R&D投入的短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有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山东省1980~2004年期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对山东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山东省1981~2004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27.76%,人力资本对其它要素产生的外部性对经济增长(1990~2004)的年平均贡献率为5.27%.两者之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占到了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33.03%).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通过对北京市的经济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北京市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这种贡献是通过扩大经济的整体生产规模和提高资本产出效率的方式做出的,因此无论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从增加财政收入(包括资本利得)的角度,政府都有推动发展工业,提高国有工业份额的激励。但是通过所有制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在北京市的工业中,国家资本基本上已经市场化,国家资本在原体制下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属性已基本消失,因此国有资本所占的份额越多对劳动者越有利的传统所有制观念对市场化的国家资本并不成立。所以由政府发展工业来推动的经济增长劳动者通过市场有效地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分配给劳动者,使劳动者受益,反而会减少劳动者的相对收入。因此政府在主导工业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适当的收入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必须打破传统所有制观念的限制,即国有经济成分的多少代表一定的社会属性的观念,让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生产组织形式决定行业的各种经济份额比例,使各种所有制资本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中各尽所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并且北京市的一般机械制造业生产技术传统,组织形式落后,只有用现代的光电技术进行改造,才能提升行业的层次,而信息行业和汽车制造业则需通过非国家资本提升行业的生产技术和集中度,至于医药行业则需通过国家资本开发新产品和提高行业集中度,这样才能提高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运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制造业主要行业的产出、收益及投资水平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产出、收益和投资变化率与对外贸易变化率呈正相关;除了金属行业的收益增长率在贸易小幅增长时,其行业的收益率高于贸易的增长率以外,其余行业的贸易的增长率均大于各行业收益增长率,低于投资增长率;而贸易的小幅增长对于纺织业、金属行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的收益水平的提升更有利;贸易的高度增长对于具有增长潜力的机械行业更有利;对于食品制造业、化学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来讲贸易的适度增长对行业发展更有利。由此提出在大力发展制造业贸易的同时,要针对各行业对贸易的不同敏感程度,合理的调整产业政策,发挥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提升制造业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湖南省1988~2008年的人力资本存量。然后基于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两个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比较分析了包含工业化程度和不包含工业化程度的条件下,湖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作用并不显著,而短期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效应;工业化程度影响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推动了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广东省的范围内,对广东省及其所辖各市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分析模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各市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状况的差异,讨论了经济政策与制度对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广东省各区域人力资本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7,31(8-9):463-472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mpact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on output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Finland in 1995–2005.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accounted for 1.87 percentage points of the observed labour productivity growth at the average rate of 2.87 per cent. The contribution from increases in ICT capital intensity was 0.46 percentage points. The rest is attributed to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ICT production, especially in telecommunications production. The ongoing outsourcing of ICT production to low-wage countries provides a threat to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 Policy makers should consider where the next wave of productivity growth will come from.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peed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 on the productivity growth,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factor demands for US industries and for the aggregate economy. To evaluate such contribution, we modify the traditional cost function by incorporat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as input in production proces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public infrastructures. The network externality and spillover effect of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are captured by introducing broadband penetration rate as a shift factor in industry level production function.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d us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increases the productivity of all industries with wide variations across industries. Estimated impacts on input demands show that increase in use of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ervice saves labor and materials and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private capital. Finally, aggregate social rate of return on such investment has been estimated fo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苏浙沪地区1998年-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根据碳排放量的基本等式,计算出苏浙沪地区总的碳排放及单位GDP碳排放,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模型,横向分析人口数量、经济规模、行业碳排放强度及行业产出份额对苏浙沪地区整个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情况,纵向比较国民经济六大部门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江浙沪地区的单位GDP碳排放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增速与GDP增速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拉动因素,行业碳排放强度变化抑制了CO2的排放,尤其工业部门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0.
Following reforms to the market, China’s hog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with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itions, China’s hog industry is facing challenges which might restrict long-term growth in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s in regional scale, organization, input factor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r China’s hog production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 paper seeks to reveal the sources of hog production growth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industry. To achieve these aims, the paper uses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the Malmquist index to measur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the hog industry and decompose TFP into technical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cale 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using data for 25 provinces from 1980 to 2008. The results show firstly that; the TFP of hog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64.3% from 1980 to 2008,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is TFP growth. In contrast,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have changed little over this period. Secondly, TFP’s contribution to output was 39.7%, it being less than that of factor inputs to output. Third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rowth of China’s pork production depends mostly on the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factor inputs, especially feed. As a consequence, the key to ensuring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og production would seem to involve focusing on enhanc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production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