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陈耀 《西部论丛》2007,(11):36-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这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管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可以认为,追求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国土开发秩序的"优化",构成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区域政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国际区域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秦商"作为一个陕西区域工商群体实力及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历史上"秦商"曾与"晋商"、"徽商"共称三大"商帮",位列三者之首,曾有过一段辉煌,而在当代却不尽如人意。研究"秦商",重在提升陕西的工商文化精神,促进陕西企业队伍做大做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认为实现陕西又好又快发展,寄希望于振兴"秦商";振兴"秦商",寄希望于以下四个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于黑龙江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轴"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省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同城化进程.根据"一核三轴"的总体格局,推进"三轴"大发展,对接蒙古与俄罗斯,从而形成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中蒙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十字路口,"一带一路"承载着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使命.要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布局,赢得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  相似文献   

6.
区域管理是从拟定区域的导向和构造的规划着手,并把各类型规划引向实施,进行实施管理;而区域管理自身就是一种项目的执行方法,即"项目管理"。由于区域管理组织是建立在区域成员自愿基础上的区域组织形式,为了高效地履行区域管理的职能,要求区域管理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区域管理应理解为区域系统管理或区域网络管理,其组织形式关键是工作层的组建和网络化的形成。在我国都市圈管理的实施,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都市圈管理组织的协调能力。都市圈管理在我国的实现的政策出发点应采取渐进式,即先从项目管理着手。为了提高都市圈组织的协调能力,建议国家给予都市圈的管理组织以计划单列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泛珠三角"看"长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的尴尬 所谓的“珠三角”与地理意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在地域上并不完全重合,是指广东境内北至清远,西至高要,东至惠州,南至珠江出海口,以广州为中心,由18市12县形成的经济开发区。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因靠近香港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珠三角经济保持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北京地区发展的思考和规划已经进行了多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申奥成功和加入WTO的推动,使这一构想成为了现实的战略决策。2001年10月11日,国家建设部组织评审通过了"大北京"规划。规划由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全称是"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规划明确提出,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双重任务下,进一步把世界城市作为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大北京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把分属北京、天津与河北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地区,以及周边的承  相似文献   

10.
黄陵县委主动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以"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和谐龙乡"为主题,以"五个好"为标准,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主线,以"六大工程"和"四项行动"为载体,以争创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目标的党建系统工程,努力提升党的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国资委成立两年多,省属国企的改革发展走上一条"瘦身强体"道路: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历史负担,下划百余家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省属国企走出最艰难的困境,逐渐实现强身健骨.  相似文献   

12.
王幸平 《理论观察》2007,1(4):60-62
孔子的"仁者,人也"思想,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本价值旨向。由血缘所形成的家庭是个人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家庭既有社会性的因素又有个人的形成内容,因此便具有外部社会和内在个体的双重特点。而基于家庭与社会所具有的"同构性"使得由个人所形成的内在道德品质不但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更为复杂和扩大的社会视域中具有同样的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所具有的"异质性",使得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中,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即"修己"与"安人";"内圣"与"外王"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完成两个"百年目标"的区域未来发展时空中,需要遵循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八大"规律,适应新常态,抓住变化机遇,科学把握以城市圈群为空间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区域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内容的"速度模式"主导的科学发展;遵循"民生为本"的发展规律,长期坚持发展与民生并举的第一要务战略方针,不断提高民生福祉水平;遵循"生态至上"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创新驱动"发展规律,集聚全球创新研发力,建成特色创新研发体系;遵循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遵循经济结构优化规律,在提升城市能级中突出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形象产业;遵循"大港口"经济发展规律,区域要建立与完善通连"地球村"全空间的立体交通体系;遵循生产力空间布局发展规律,区域要形成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价值导向。从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出发,追溯其理论来源可以发现,《共产党宣言》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理论支点和实现途径。"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并且贯穿于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中国梦"战略布局中,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宪 《沪港经济》2006,(11):53-53
目前,中国区域经济总体上大致划分为4个部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区域经济中心,大多在中国的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陇县着眼"小社区、大社会"的时代特征,以促进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和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目标,不断夯实"三有一化"工作基础,积极创建"小社区大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潼关县以实施省委人才工作联系点"双培双带"示范项目为契机,以增强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提高党员"双带"能力为重点,开通"三大课堂",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切实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引领,区域重大战略为核心,实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个地区、板块、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推进中央主导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由企业外迁引起的对"温州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温州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时间里,温州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水平和活力三项指标曾高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鞋都"、"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包装城"等19个"国"字规模的产业.温州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快速、制度创新活跃的一块热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在全国名列前茅,率先以市场化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孙久文  张皓 《改革》2021,(11):71-81
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