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利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长短期利率数据,对加入时变风险溢价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理性预期假说可以解释我国利率市场的预测作用,风险溢价因子为常数时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不能解释实际利率数据,而加入经期限修正的风险溢价因子后,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能够解释长短期利率的预期理论。  相似文献   

2.
李良松 《金融研究》2009,(9):110-122
随着基准利率地位的不断深化,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市场风险管理对金融机构将会越来越重要。作者分别研究了条件异方差模型、蒙特卡罗模拟的广义误差分布模型以及结合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广义误差分布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方法估计广义误差分布模型的参数和广义矩方法估计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参数,最后比较了这三种方法计算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VaR。实证结果表明:条件异方差模型计算的VaR过于保守;广义误差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适用于描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左尾"的VaR;广义误差分布结合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方法适用于描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右尾"的VaR。  相似文献   

3.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协整方法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基本上符合流动性偏好理论,且随着市场发展,利率的预期效应逐步加强,长短券间的风险溢价也更直接地决定于期间限差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本文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否定了预期理论。表明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存在明显的时变期限风险溢仇时变期限风险溢价是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因素。不同期限即期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利率期限结构隐含的远期利率对未来即期利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府在“预期之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Bloomberg与Wind相关日频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取了我国银行间市场与国债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截距因子、斜率因子与曲率因子。在此基础上,该文研究了美国非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外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外溢作用显著存在,它扭曲了我国银行间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会导致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倒挂”,提高短期利率水平,压低长期利率水平,进而加剧我国金融市场中系统性风险集聚。  相似文献   

6.
强静 《中国外资》2010,(8):48-49
本文讨论了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和风险溢筹的关系。通过协整模型对中国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期望假设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利率符合期望假设理论。随着期限的延长,风险溢筹理论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即期利率、远期利率和风险溢筹的关系.通过协整模型对中国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进行期望假设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利率符合期望假设理论.随着期限的延长,风险溢筹理论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紫琴 《时代金融》2012,(27):192-193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入手,首先利用我国国债市场的数据,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研究,然后构建出基于Fisher-Weil久期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最后,以招商银行的年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李紫琴 《云南金融》2012,(9X):192-193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入手,首先利用我国国债市场的数据,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研究,然后构建出基于Fisher-Weil久期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最后,以招商银行的年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期限错配的现象,错配问题会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稳定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波动频率增加,又加上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程度和发展趋势,并运用久期模型验证存贷期限错配将加剧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2年1月2012年9月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和NS模型估计的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序列为研究样本建立SVAR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在2004年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其余年份;与发达资本市场类似,实体经济和物价因素是造成利率期限结构因子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汇率也是造成其变动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与发达资本市场不同的是,货币政策因素对其影响效力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预期理论是解释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进而预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基于国债发行频率会影响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假设,本文应用频段谱相回归方法对我国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预期理论在我国国债市场总体不成立,特别是在高频段和低频段,利率期限结构所包含的期限溢价信息较少。我国应通过更加透明的宏观经济政策及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来完善我国利率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国债市场风险收益波动模式问题是金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不同期限的利率随时间的变动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问题的主流学派,一是无偏预期理论学派,其认为零息票利率是相应期限即期利率的几何平均,而远期利率是市场对未来无风险短期利率的预期,当市场预期短期利率上升时,期限长的零息票利率高于期限短的零息票利率,收……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时代金融》2014,(8):64-65,68
我国国债市场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带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也不断发展,尤其是其期限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在我国国债市场发展期间,由于一些历史问题,我国国债是市场被人为分割为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即场外和场内市场。两场的分割也就成了我国学者研究国债市场和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重要一环。这两个市场的分割是否还在对我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产生影响?本文将拟合我国两个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场期限结构差异,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完善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二因素Vasicek模型运用于描述我国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估计模型中的参数。为此,本文选择卡尔曼滤波法处理市场数据。卡尔曼滤波方法所产生的模型数据与实际数据在整体上较为接近。因此,二因素Vasicek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我国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简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结构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存贷款利率结构简化后,需要完善的利率期限结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定价基准。利率期货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资金的流动性,促进我国基准利率的形成,连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完善利率的期限结构,进而完善利率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杨济豪 《时代金融》2012,(27):113-116
本文首先通过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联系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特征,应用ARMA模型与GARCH模型对我国利率进行拟合性分析,找出拟合性较好的模型。其次应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相关关系并作出分析。最后联系货币政策与利率期限结构,找出货币政策中的指标针对短期长期利差的冲击效应,得出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叶菲  汪轶 《上海金融》2007,(7):40-42
将宏观经济与利率期限结构结合起来是当前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利率期限结构的宏观-金融模型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如何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变化。本文将依据宏观-金融模型对推动利率期限结构动态变化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济豪 《云南金融》2012,(9X):113-116
本文首先通过对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联系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特征,应用ARMA模型与GARCH模型对我国利率进行拟合性分析,找出拟合性较好的模型。其次应用因素分析法找出不同期限利率之间相关关系并作出分析。最后联系货币政策与利率期限结构,找出货币政策中的指标针对短期长期利差的冲击效应,得出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利率流动性溢酬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海  郑振龙 《武汉金融》2004,41(10):4-7
市场利率的流动性溢酬(liquiditypremium),也称为期限溢酬(termpremium),是为了弥补投资者投资于长期证券所承担的额外利率波动风险(Hicks,1942)。这种风险一般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因此,相应的流动性溢酬也要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本文在郑振龙、林海(2003)对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估计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个直接的通用模型对中国市场利率的流动性溢酬进行了实证考察和分析,这个模型直接使用总收益率而不是利率的概念,从而就可以避免Nelson(1972)所提出的问题,而且没有对利率的分布做任何假定。同时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期限的流动性溢酬,这个模型还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存在比较明显的流动性溢酬,而且这个流动性溢酬水平随着期限的延长而上升。而且,通过对流动性溢酬随时间变动情况的分析,发现不同期限的流动性溢酬都随时间变动,因此常数流动性溢酬假设就被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