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我们审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做好南汇区涉农资金的审计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兴衰,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北京市密云县为进一步掌握处级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我们通过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就此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成效瞩目,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涌现出徐洪刚、韩素云、孔繁森、李润五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吸毒、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东西死灰复燃,一些腐败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给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产生了误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理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包括农田基础建设和教育卫生等领域,还应该包括流通领域的建设.因为我们国家在流通领域里的建设是比较滞后的,农民在流通领域失掉的利益相当大!”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一针见血地指出。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目标和标准。提出“规划先行,增收为本,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上海农村经济》2001,(4):24-26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我们江海镇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托紧靠县城的地理优势,努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坚持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集镇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依托促进集镇建设,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建设,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努力奋斗,全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昔日“蛙声一片”的寂静田地,而今已发展成为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功能齐全的新型集镇,并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镇、国家卫生城镇等称号,镇党委被评为市“六好”镇党委。  相似文献   

7.
经济落后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该如何走?我们最近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调研中发现,文山州立足州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以派工作队驻村指导为抓手,稳步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经济落后地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要承认在成功的背后已经暴露出一些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如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  相似文献   

9.
规划、合理布局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突出特色、方便生产、有利生活”的原则,在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时,我们依据本团的人口、经济、资源的、交通、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和团场的发展前景等状况,在充分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内容,把团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村级班子建设中,后继乏人是个大问题。最近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村支部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不少村不同程度地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经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造成部分村班子后继乏人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随辽宁省农业经贸代表团,于7月3日至12日,对韩国的“新村运动”和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从中得到不少收获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极大改善,相较之下,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许多短板,满足不了当前农民群体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从软件、硬件、氛围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以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简论宋代的林业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佳 《中国农史》2003,22(2):28-34
两宋时期,封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积极劝谕和引导人民群众栽桑种树,使宋代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林业体系。在发展和建设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宋代除了倡导和鼓励植树造林外,更重视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采取了鼓励植树、减免赋税、赏罚官吏、保护山林等一系列措施,它们对宋代的林业建设和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宋代发展和保护林业资源的政策措施,对现今社会赤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高负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城建资金的高负债问题对于上海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问题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杨浦、南浦大桥,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内环线、合流污水治理工程,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的改造,信息港建设等工程大大地改善了的城市环境,促进了上海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但在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资金缺口也日益增大。到1997年,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债务总量就高达330亿元,各区县债务平均在5-10亿元左右,且近两年来这种大投入、高负债的情况没有根…  相似文献   

15.
林君华 《浙江林业》2006,(12):27-2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林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产业,今后如何发展,怎样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林业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我们应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林业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并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快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5日晚举办了“第四届农村发展论坛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锡丈研究员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告。陈主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苯文根据其报告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早已不再是陌生话题,当人们对食品的价格已经不太在乎时,却越来越重视我们餐桌上肉、菜、蛋、鱼的质量安全。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即墨市位于山东省东部,东临崂山湾。总面积1780平方千米。更是重中之重。即墨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等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8.
王树辉  由书慧 《渔政》2007,(1):31-31
根据局里的安排,我们于2006年10月16日-27日在北京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青年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班。这个培训班由于得到各级领导特别是农垦干院、部人事劳动司、培训中心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时间安排的十分紧凑,在十天的时间里,共参加了一次凋研、三次参与性的拓展培训、四次集体讨论、十次专题讲座。内容设置的丰富全面,涵盖了青年能力培训的各方面,包括个人破冰训练、团队精神锻炼、执行力、沟通协调能力、凋研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艺术以及对当前正在执行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内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对我们青年公务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授课的老师有农研中心副主任三农问题专家、有中央党校教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组部培训中心高级培训师等,还有农业部有关司局长、处长等公文写作经验丰富的高手。他们的课程理论性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我们收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探索和尝试,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海南、河北等地,围绕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问题,立足可持续发展,以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内涵,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整个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而且提供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其基本构想、方式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基本经验,给人们带来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一活动搞清楚,并提出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总结和对策性意见,课题组选取部分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研究和总结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内涵、思路、措施、成效、经验、问题和对策等,力求为科学地组织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 小城镇建设中的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结合起来”。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一) 这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一哄而起,短期行为严重,小城镇建设规划滞后,难以对小城镇建设起到超前指导作用;有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不高,缺乏论证,科学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