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改革与立法思维的转变杨宗科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具有原则区别。计划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权力,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指令性计划,组织运行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  相似文献   

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艳 《辽宁经济》2005,(3):105-105
企业体制创新就是对企业各种组织构架和运行关系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组合,从而为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开辟道路。企业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解放和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这既是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西经济》2010,(4):56-57
现状: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并没根本解决。第一,当前粮食供需仍是一科紧张的平衡。作为粮食稳产基础的体制、机制和技术、物质等方面的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第二,就第三产业来说,在许多工业的产能和产品过剩问题突出存在的同时,经济社一会亟须的第三产业(包括为生活服务和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和为高技术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灵魂,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不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还是人力资源开发都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三农”问题成为从根本上制约与影响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面对世界特别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极端战略重要性、政治敏感性和中国诸多矛盾聚合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从战略上、整体上、根本上、中长期思考与解决中国农村金融体制问题,探寻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战略性重构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来单独解决,或者是就“三农”来抓“三农”,就“三农”来解决“三农”,只能达到缓解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根本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在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既要面对、解决“三农”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须根本改革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高效发展,也必须通过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发展速度缓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该体制所服务的对象由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转变为以农户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阶段及与之对应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分析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引致原因,并由此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对策及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因”(马克思语)。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求文化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因此,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就成为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点。要明确市场经济体制对文化工作的客观要求,首先必须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发展的弊端及基本特点,这是文化工作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重要前提.我国文化工作的格局和运行方式基本上是从苏联引进的,这个模式以高度集中、高度计划为基本特征。在建国初期,这种文化工作格局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0.
陈晓桦 《魅力中国》2010,(35):336-336,28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积极地采取措施,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作用和绿色经济的优势,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球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改革现有体制,从而达到战略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是适应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制度的需求。作为“制度安排”的行政许可法,是从根本的、长期的、基础的层面上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突出政府行政权的规范性和制度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制度安排”对政府的管理理念、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暂时缓和两岸紧张气氛、逐步恢复两岸交流互动,是短期“脱困”,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之道。要想根本上“脱困”,需要思考如何破除岛内阻挠国家统一的扭曲体制和逻辑怪圈。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之后,岛内政局的变化,使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台湾执政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其核心意涵,动摇了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岸联系沟通与协商谈判机制停摆。进入2020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然而却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落伍,最根本的原因是软环境开发不够.要实现黑龙江经济的振兴,必须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其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前提,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创新体制是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传统道德危机,本质上是市场经济道德缺位和公共道德与市场经济道德错位。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施道德重建,即重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重建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反映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经过艰难的实践和反复的认识过程,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加紧培育和发展道路客运市场,是我们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和根本性建设。一、培育和发展道路客运市场的必要条件.1、进一步更新观念。观念更新滞后者对改革旧经济体制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对旧体制的根本缺陷和新体制的根本优势,没有清晰、完整、透彻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充满信心地坚持正确的改革方…  相似文献   

16.
夯实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孝义市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的调查□章霍生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产业化,而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从1994年起,我们把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作为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作,大抓了3...  相似文献   

17.
张曙光 《科学决策》2006,(11):30-32
宏观经济问题虽然重要,但终究是短期问题和宏观政策操作问题,而长期的结构和体制问题,才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对科学让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发展和新贡献。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一种新型体制。几年来,我国采取整体渐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战略,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步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如,化公为私、假公济私、偷税漏税、贪污受贿、隐瞒收入等等。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7,(126):1-17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承载力不强、城市运行欠佳、城市特色不强、社会矛盾较多、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和矛盾。分析其成因,除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方面存在弊端,特别是规划体制、人口迁移体制、土地制度、财政体制、治理和管理考核政策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长段永基在政协会议上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改革生产资源分配制度,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