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一般认为,在企业购并中,购并企业为取得被购并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所付出的一揽子购买价格超过其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以上的金额,便被确认为商誉。然而,当购买企业为取得被购并企业的全部净资产所支付的价格低于其公允价值时,则称为负商誉。  相似文献   

2.
在会计学上,关于商誉的性质历来就存在众多的看法。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 》中列举了三种主要观点:①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价值;②商誉是人们预期的未来 收益超过除商誉外的总资产正常报酬的贴现值;③商誉反映的是企业总价值超过其各项有形 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额,即一个总的计价账户。 Kieso和 Weygrandt在其合著的《中级财务 会计》里概括了两种观点:①商誉代表净资产的获取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②商誉 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然而不论怎样对商誉加以理解,其最终必然表现为 企业除商誉外的…  相似文献   

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将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仍然照搬《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的规定,将按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本文就此结果是否合理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商誉”价值是指企业合并时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我国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列作“合并价差”。从内容来看,合并价差实际包括二部分内容:(1)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2)商誉。另外,《投资》准则中对初始投资成本与所拥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之间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单独核算,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摊。从内容分析,《投资》准则中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是合并报表中“合并价差”项目,遣一项目在我国会计处理中与国际惯例不一致是主要因素是对商誉没有进行单独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5.
所谓商誉是指没有实物形态的,具有资产性质的,能给公司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一种特殊的信誉和优势,其价值通过公司收益水平与社会或行业平均收益差额部分的资本化价格来体现,具体表现为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超过同类规模企业的一般盈利能力,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商誉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高,企业组织管理科学,人员素质水平高,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掌握某种专有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商誉评估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在企业并购中,当收购企业以超过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市价的价款购入被收购企业时,超过公允市价的这部分价款被认为是被收购企业的商誉。目前商誉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 1.求差法。该法是用企业的总体价值扣除各项有形资产和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价值后的差额,以此来确定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采用求差法一般又分三步进行:(1)确定企业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光大银行从1999年3月18日起整体收购原中国投资银行的债权债务及137家同城营业网点,由此掀开了国内商业银行购并重组的序幕。商业银行购并商誉的管理问题应当受到重视。 银行商誉的评估方法 商誉是企业因其信誉、经营效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地理环境等因素优越而使其净资产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盈利率的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本化价格。商誉是企业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没有独立的存在形态,只能依附于企业可确指资产井长期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商誉还是企业账外资产,不一定有为它的建立而发生的各种成本。按我国现行的企业财…  相似文献   

8.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收购方应按公允价值原则确定收购成本,收购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抵销后的借方差额,视情况分别计入合并报表的无形资产或商誉,贷方差额计入合并报表的当期"营业外收入"。对于被转让企业从评估基准日到股权收购日之间产生的净资产变化,收购企业应相应调整资产的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9.
商誉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差额。随着中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商誉进行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概述商誉的形成以及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有关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琦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102-105
商誉的实质究竟是什麽?商誉如何为企业带来超额的盈利能力?这些都是会计学界长期以来探讨的问题。一些学者曾经从不同的层面解释过商誉的性质。本文试图借用物理学中的合力概念,从资产整合价值的角度来认识商誉,期望为商誉会计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商誉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不可辨认的资源,它的产生是缘于企业对核心人力资源的垄断,这种核心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管理者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商誉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核心人力资源能力的变化或核心人力资本使用价值的变化。商誉本质上都是自创商誉,只有在此基础上重新研究商誉会计,改革和突破现有的会计模式,建立商誉会计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才有可能对现有商誉会计等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一、负商誉韵影响因素分析 1.交易费用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负商誉对应于商誉,从商誉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驻留观点推导出负商誉就是企业获取低于平均收益的能力,应该表现为负资产。由于现实中不存在负资产,因此认为负商誉也不存在。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ldon S.Hendrlksen)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如果被购买企业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大于购买企业的合并价格,那么。被购买企业就会将净资产逐项出售。而不会再像存在正商誉那样将净资产一揽子出售。因此得出负商誉不可能出现的结论。如果没有交易费用的话,无疑他的结论是正确的。但考虑交易费用的因素后。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的商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誉的本质是超额盈利能力,人力资源是商誉存在的前提。本文通过探讨知识经济时代商誉的构成、确认、计量和摊销等问题,阐明了商誉量化核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来说,商誉是超额利润的资本化,母公司按公允价值报告子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母公司取得成本与获取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收买商誉。  相似文献   

15.
罗朝霞 《经济师》2006,(5):222-222
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在当今新知识经济年代尤为重要。文章界定商誉的性质,介绍我国外购商誉的会计核算方法及对我国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商誉的性质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商誉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商誉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商誉的性质和商誉的价值评估。一般而言,对商誉性质的不同认识决定了对商誉价值评估方法的不同选择。本文首先评析了商誉性质的“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和“超额收益论”,并从力学角度提出了商誉性质的“合力价值论”;然后根据不同的商誉性质观分别探讨了商誉价值评估的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两种定量评估法以及商誉价值的定性评估法。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来说,商誉是超额利润的资本化,所以商誉的评估通常采用超额利润折现的方法、而在合并报表中,商誉的确认通常采用纠差法,即母公司按公允价值报告子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母公司取得成本与获取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收买商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企业间收购、并购、合并、重组等经济浪潮的兴起,与之息息相关的商誉处理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注意,在会计报表中能合理公允地体现商誉价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的处理仍然是会计领域未解的难题。文章首先将国际上通行的准则与我国新颁布的准则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展开对如何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商誉会计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自创商誉具有实物期权特征。应当确认自创商誉,真实、及时地反映企业超额盈利能力,将会计信息及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运用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自创商誉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应用举例。对丰富商誉计量理论、提高商誉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企业价值的理解,除了会计层面所说的账面价值,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品牌价值.会计上把这种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品牌效应称作"商誉".商誉的计量方法一直困扰会计界的一个难题.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与否、如何计量初始价格、如何进行后续的会计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本身的价值.在此并不对这些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讨论,而是从商誉的本质出发,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商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