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在社会工业化进程中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呈现出与工业制造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观点,从多个理论视角进行分析来强化这一互动观点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来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中,北京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0.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关系存在三种假说: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融合论。利用长三角16城市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论"并不成立。要实现长三角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采取措施构建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中间产品——生产者服务自身这个主要生产因素开始,分析了中间产品对两者的影响,以及其作为联系两者纽带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的模式,以及现实中中国的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不平衡增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豉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关系存在三种假说: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融合论。利用长三角16城市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城市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论”并不成立。要实现长三角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须采取措施构建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2005~2012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者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和6类细分行业生产者服务业FDI均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同时,由于行业间技术门槛差异的存在,相对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而言,生产者服务业FDI更有利于提升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线性协整和门槛协整方法对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景气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组成的动态系统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在不同区制下系统的运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上,更多的是制造业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仅在较为极端的情况下会反过来影响制造业.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FDI与服务业FDI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制造业FDI创造了对服务业FDI的需求,服务业FDI为制造业FDI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分析了两者互动的原理,研究了我国服务业FDI的区域分布和服务对象,发现其明显表现为对客户的追随。因此,我国在引入外资时,要关注两者的互动机制,尽可能利用服务业外资促进我国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增长与结构升级的双重压力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两者互动不足,相互拉动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现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互动的关系,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二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出发,对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和显著的相互影响作用,装备制造业增长对生产型服务业增长具有较高的弹性(弹性系数为1.976)。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厦门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应根据厦门市“二、三产共推进”的战略部署,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对整个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有效地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加快促进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与进步后,目前已成为“世界工厂”,生产的商品遍布各地。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中国制造”在赢得微薄利润的同时,也承受着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低技术的制约,并不断遭受来自国际市场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调查以及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压力。若“中国制造”能够有效融合生产者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动态的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和13个固定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并剔除进口因素的影响,分别计算各年度制造业使用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生产性服务业使用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消耗系数大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二者之间技术联系不断加强,已经进入了高度互动关联的阶段。应通过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各自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从"为生产者提供服务"这一本来意义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包括:生产者服务分配结构的总体趋势是第三产业占用比重趋于上升,第一、第二产业趋于下降;服务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后向带动作用和前向推动作用总体上均比较弱.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指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先进制造业互动与融合的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先进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视角,从多个层面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也趋于升级;同时,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主动融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扩大开放对制造业高端需求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北京全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北京科创、金融优势,构建产业融合链条,推进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4—2018年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外扩趋势,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上升到中级协调。三省一市各自的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变化特征各异。为进一步提升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需要建立和完善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平台;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各省市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推进长三角地区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