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科技下乡工作,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农业科普咨询”、“农民夜校”等,旨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但据笔者调查,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各种农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禄口镇科协立足于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结对帮扶、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为农民致富架起了一座座金桥。 为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该协会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都免费送各类科技书籍50册以上,科普资料2000份以上,展出各类展板10多块,并组织农民开展知识大奖赛活动。不仅如此,协会人员还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把科技下乡作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时下,在贵州省德江县荆角土家族乡农村,许多以前烧香拜佛的农民“香客”,如今经常集中到一起“讲经说法”,但不同的是,他们讲的已不再是“道法佛经”,而是能使大家致富的“科技经”。 近三年来,随着荆角乡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农民“香客”也把信仰转到了科技上。他们虚心学习科技知识,靠科学发展种植养殖业,不仅自己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还充当起了科技示范户的角色。角口村下东门坡村民组土家族农民冯仁国以前经常“烧香许愿”,希望自己尽快致富,但总是不能如愿。1993年以来,他在乡农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  相似文献   

4.
时下正值春耕时节,湖北省老河口市委组织部会同涉农部门组织全市农技专家、致富能手,采取科技赶大集、科技送田间、科技进夜校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们高兴地说:科技  相似文献   

5.
入冬以后 ,农村进入了农闲时节。据调查 ,许多农民又怀念起以前农村办过的扫盲夜校 ,因为扫盲夜校为农民扫盲教育立了大功 ,使他们不再是个“睁眼瞎”了。眼下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充分应用 ,许多农民渴望“农科扫盲”。然而 ,在一些地方 ,由于一些农技校只挂牌子(农业技术学校、业余科普技校、科普活动室等)不办学 ,而一些乡镇农技站所已是人走院空 ,很是让人失望。有的人熬不住漫漫长夜的寂寞 ,凑在一起搓麻将、打扑克 ;还有一些人搞非法集会和封建迷信活动 ,甚至干起了一些无事生非的事情。为此 ,许多农民…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余江县农民注重科技投入,不惜重金竞相聘请外地或本地的“专家教授”、“致富能手”担当家庭科技教师,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科技保姆”。“科技保姆”的出现使农民由原来的年户均收入几百元、几千元上升到现在的1—2万元以上。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新品种、新技术也随之不断地被引进。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尽管各级政府都采取了多种诸如:“科普赶集”、“科技咨询”、“科技展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让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但在实际生产中,仍有部分农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到“技”不从心,为了及时、有效地弥补…  相似文献   

7.
目前山东省财政厅已安排3000万元农民培训专项资金,在全省22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计划今年先在全省农村挑选4400名“致富能人”重点培训成为“农民科技辅导员”,再由其培训带动13万个农村示范户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年来,贵州省册亨县坡妹镇党委、政府根据农民盼科技、盼致富的实际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农科文卫等部门深入到全镇19个村122个组开展“三下乡”活动。全镇农技人员白天深入田边地头,指导农民搞种养业,晚上举办培训班,向农民传授科技文化知识。丰富多彩的“科技晚餐”吸引了众多群众,“垒长城”、“斗地主”、“喝小酒”的人少了,听讲座、问信息、学技术的人多了。该镇暗井村农民徐太富通过品尝“科技晚餐”,吸收到了丰富的“营养”,通过大力发展地膜花生、反季节蔬菜、优质杂交水稻等,不仅增加了…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农民是一项重要工作,今年8月22日,我省首家“农民夜校”在二道区劝农山镇同心村正式成立。目前这所“农民夜校”已经成为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好场所。二道区劝农山镇同心村“农民夜校”成立后,经常邀请长春农大的教授培训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西省万安县夏造镇柏岩村农民刘其林利用所掌握的种植知识.种植了“纽荷尔”、“布朗李”、“黑琥珀”等优质水果,套种了“黑美人”西瓜等附属作物,形成了1000余亩的种植规模.年产值200余万元,走上了科技致富路。据了解,万安县通过实施“富脑工程”培育了像刘其林这样的农村乡土人才5000余人,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11.
提起赵富缘,宁县南义乡农民科技致富协会的会员都竖起大拇指,称他为推广农业科技、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宁县南义乡农民科技致富协会是个农民自发成立的组织,主要从事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引进先进农业推广技术、培养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向会员及周边农民提供有偿技术、信息服务等活动。2004年8月,该协会被庆阳市科协评为"全市十佳农技协",并于2005年3月参加庆阳市首次"全市科普大会"时,给予正式命名,授牌表彰。赵富缘就是该协会的创办提议人,并从协会创办伊始担任会长至今。  相似文献   

12.
“网络打开,信息涌来;电话一响,黄金万两。”已经在城市里普及了的信息科技,如今在农村成了最为抢眼的致富“宝典”。吉林扶余县从1999年开始着手农业信息化建设,2000年初,县科技局成立了县信息中心,目前,已建成电脑网、视听网、语音网、组织网、物流网“五网”联动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探索出一条信息与农民致富有机结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下乡 ,指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科研部门 ,走进农民中间 ,把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他们。令人遗憾的是 ,这项活动在不少地方却没能真正办好。比如 ,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只在乡镇里搞搞 ,村组里依旧冷冷清清 ;有些赠送给农民的科技书籍虽送下“乡”了 ,但都堆在乡镇办公室里起不了作用 ;有的科技讲座、科普展览 ,场次似乎不少 ,却仅仅限于乡镇政府大院内 ;还有的仅仅是走马观花 ,“科技下乡”成了“访问参观”……对这些变了样的科技下“乡” ,农民们深感失望。变样的科技下“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真心想为农民…  相似文献   

14.
时下,农民朋友盼科技知识、盼致富信息的呼声屡见报端,这既与农村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关,也与农民自身有关。据调查,有些农民朋友总是抱怨致富没技术,经商没信息,可让他们订阅农业科技报时,他们又推没钱,然平日里吸烟喝酒并不见“吝啬”:办起婚丧嫁娶等事来可花上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让他们去外地参观学习,他们说没时间,可到牌场里一坐就是一个冬天。如果他们能从铺张浪费的钱中拿出一点点订阅科技报刊,把玩牌的时间挤出一点用于学习技术、寻找致富信息上,可能今天已经实现小康友在致富的道路上要主动些,不能等不能靠,切勿…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山东省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针对内地信息闭塞,农民致富无门和生产中遇到困难无处咨询的问题,建立了“农民经济信息库”和科技“110”咨询中心,帮助一大批农民找到了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迅速地迈向了致富路。近年来,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自费订阅了几十种农业科技报刊并购置了电脑,将报刊上和因特网上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市场行情的信息,归纳整理成“农村经济信息库”,通过每周的科技下乡等活动及时送到农民朋友手中。为解决生产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又与曹县公安局合作开通了科技“110”,聘请…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上海市金山区的农村中,活跃着一批农村科普志愿者,他们有技术、会经营,既是农村中的科技带头人,又是金山区出了名的农民土专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瑞安市试验的整合“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传统合作组织,开发“金融、流通与科技”三重合作功能,实现“县、乡、村”三级合作体系“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协会(简称大农协)正式挂牌运行已近2年,虽还显得稚嫩尚需不断完善,甚至还存有争议,但它所开创的大合作模式不失为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毕竟,纯粹生产领域的合作难以满足农民致富的根本需要,也难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勤劳致富”,这是我国农民传统的致富观,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单纯的“勤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人们的致富手段已经朝着“科技致富”、“知识致富”的方向发展。 淮安市从1999年开始,探索新的扶贫富民方式,从“扶资”转向“扶智”,对农村贫困户开展了致富技能培训。两年多来,共举办了6期农村贫困户致富技能培训班,有服装裁剪、电气焊、厨师、摩托车修理、羊毛衫横机编织等5个专业,共培训农村贫困户青  相似文献   

19.
缺乏科技现如今已经成为农民近向小康的“拦路虎”,如何更好的促农增收,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各涉农部门下大工夫,开展了利民行动,在解决农民缺技术、缺信息上做文章,让农民兄弟足不出户得科技、获信息,让他们能够安稳的守土致富。  相似文献   

20.
报载:河南省沈丘县科协有一退伍军人涂忠义,为转化科研成果,普及科学技术,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和引进的实用技术办起了“富民科技超市”,成为农民致富和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备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富民科技超市”办的好,好就好在:在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创造了一种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普遍实践的有效组织形式,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生产力,造福社会大众架起了“直通桥”,让高新技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农业生产服务。这对于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振兴农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