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千士 《中国西部》2006,(2):131-131
古时广西之地就多产名酒佳酿,汉时就有“苍梧缥清酒”,又名“苍梧清”,是当时饮用的奢侈品。但是今天如果不查史料,有多少人能知道广西酒的名字?广西的酒,在哪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李墨言 《中国西部》2009,(7):118-119
金融危机背景下,一本教会你如何创造财富的创富之书,又是否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呢?这会是一个秘密吗?“秘密”、“吸引力”、“力量”……这些本都是充满诱惑的词,又怎会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些都是不能说的“秘密”,只能靠你自己去领悟。  相似文献   

3.
你能想象,几十层楼高的房子,能在几个月内建成吗?你能想象,未来住的房子,能够像搭积木一样就地组装吗?这不是天方夜谭,在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这一切“想象”都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更好的终端、更快的连接速度和更为优化的移动服务,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当你出差到达一个地方,你的手机马上会“告诉”你,你的哪些朋友现在也身处这个城市;你在超市用手机扫描了一瓶酒,手机将“知道”你想了解的是这瓶酒在其它商场出售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酒仙”老编:红、白葡萄酒大批混进中国的酒文化行列,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然而在中国人的饮酒传统中,喝葡萄酒多少还有点附庸风雅的味道,一般戏称喝点“酸酒”,这个“酸”字就含有小资情调。但真要是“酸”也得“酸”到底,总不能仿效“梁山泊”好汉们的喝法“切二斤牛肉,胡乱筛几碗酒来吃!”葡萄酒必须细品,不可“牛饮”。当然你要是非往“高”了喝才痛快,我等老编也爱莫能助。关于这种玉液琼浆的谣言和误传可以说不胜枚举,还是让我们听听风尚的葡萄酒专家的9条意见吧--一、 所有葡萄酒都是越陈越香?大部分白葡萄酒都…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更好的终端、更快的连接速度和更为优化的移动服务,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当你出差到达一个地方,你的手机马上会“告诉”你,你的哪些朋友现在也身处这个城市;你在超市用手机扫描了一瓶酒,手机将“知道”你想了解的是这瓶酒在其它商场出售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喝酒与酒品     
赖广昌 《宁波通讯》2013,(19):81-81
谈起洒,总有一种恨之甚深、爱之更切的感觉。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喝很多酒,说很多话。但对于我而言,令我感觉值得和他喝第二次酒、进而深交的人却是不多的。尤其是当你需要有个人陪你喝酒时,那个和你举杯、听你倾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古人才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2009年末的一天,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经常在校园内接到广告:“你见过能生吃的玉米吗?你知道水果玉米的魅力吗?”这份“甜旅水果玉米”的广告本身并不特殊,而这份传单背后是几名中国农大学子借助专业和学校优势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9.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能抗拒吗? “秒杀”,就是这样一件好事。何谓“秒杀”?这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意为“瞬间击杀”,源于网络游戏。该词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衍生出了无数效应,如今不但成为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还成为一种职业,诞生了“秒杀一族”。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涨工资了吗?”有意思的是,我还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你涨工资了吗?”“涨了。”“涨了18%?”“再做几年俯卧撑吧!”  相似文献   

11.
一位经常参加政府宴请的驻华使馆官员曾这样告诉记者,中国有着最好的酒店、最贵的食物和令他们“羡慕不已”的轻松记账。今年股市里有一个“真实的笑谈”。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第二天,白酒板块全线重挫。中国的高档酒被谁喝掉?“答案已经揭晓。”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这些“政府办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的账目要不要公开?  相似文献   

12.
易明 《宁波通讯》2011,(21):62-62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青年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道:“你的家乡如何?”青年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相似文献   

14.
每打开一瓶“路易十三”,就意味着要签一单大生意。“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句用了80年的广告词.经典地诠释了酒与事之间的不可分性。人头马路易十三经过三代制作,喝的不仅是法国的优雅文化。更见证耀煌的历史。现代男人喝酒是分层次的,你是喝“小二”的,他是喝干邑的.酒成了职场中人另一个标识。  相似文献   

15.
扎堆的尴尬 “你能想象,在一所打工子弟小学里有超过学生数的志愿者么?”阳光lead的“猫导”向前来采访的《环球财经》记者。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在使用某一产品时,发现该产品同时附带了其它产品的信息,你会不会接受?具体来说,当你使用某一品牌的牙膏时,包装上建议你使用同一品牌或某一品牌的牙刷,你会不会接受?或你买“老人头”皮鞋时,皮鞋的包装盒上建议你使用“金鸡”牌鞋油?你会不会考虑?  相似文献   

17.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4,(30):13-13
“屌丝告别曲线”? 日前,财经作家吴晓波撰文《为什么你如此努力还这么穷》,总结出一条“屌丝告别曲线”,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文章称,很多人自称屌丝,但是你知道自己属于屌丝中的哪个“段位”吗?从家庭财务的角度说,屌丝的标配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文章总结出了一套公式,你可以算算自己的“屌丝值"。  相似文献   

18.
董露茜  李斌 《新财经》2013,(7):28-34
打开钱包,看看你的银行爷,你是否发觉,几乎每张银行卡上部有一个“银联”的标?每当你用银行卡跨行消费一次,银联就能从你这笔消费的手续费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你平时可能经常为银联贡献收益,但不一定了解这个机构。  相似文献   

19.
赌命的梁山     
真相如果能大白于面前,“挨一刀”和“以死相搏”都是极端的选择。 当一个人被误解了,他会不停地说,我“跳到黄河洗不清”,这仅是无奈的抱怨。当一个人被逼急了,他要是绝望地说,你不信我“死给你看”,这是以死作为底限的抗争。连死的心都有了,还怕什么?“开胸验肺”,最坏的结果不就是手术失败,死在手术台上吗?  相似文献   

20.
政府部门一直是“旧经济”的“婆婆”,现在它们又正在竭力成为新经济的新“婆婆”。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仅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不够的,你需要我的认可。另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怎么能随便进入应由我管制的经济领域?未经我的审查同意,你的活动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还有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哪有这么容易就得到我的许可让你去海外融资?你想得到许可,再等5年吧。说这些话的都是些大“婆婆”,是动辄可以令行大江南北的“中书省”。还有更多的小“婆婆”,可在自己雄踞一方的辖区内对新经济企业指手画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