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净 《企业活力》2013,(6):13-18
区域内及区际间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我国当前的区域差距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在不平衡发展中不断追求相对平衡和协调的动态过程,应积极创造条件遏制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大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应以坚持效率优先与追求适度公平为基本前提,探索我国宏观区域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恰当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相互协调性;应以城市化道路的理性选择为基本动力,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以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  相似文献   

3.
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入手,运用相关理论,指出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内在矛盾,努力探寻二者相统一的目标,最后提出了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直辖市、省、自治区的区域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想有活力,就必须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号召,不平衡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诞生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则意味着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强国之林。在这样的基点上展望2020,或者2050年的中国经济,特别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会是怎样的局面呢?历史不可逆转,经济发展也有着不可抗拒的内在规律。经济研究和预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历史寻找规律,从而指导或者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与之相伴的一个问题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本文对区位基尼系数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过的算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0国2005年和中国1978—2007年的区位基尼系数。通过与其它国家的对比和本国30年的变动趋势,作者认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政策的差异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距。虽然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0.1左右的区位基尼系数是非常困难的,但从长远的角度看,0.2左右的区位基尼系数是应当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生产函数与资本折旧率选择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际测算,以全国和三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讨论经济发展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弱线性反向、强非线性的变动关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虽能有效缓解区域有效发展不平衡,但这种关系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第二,二者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和动态演变性:2012年之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具有逐年递减的态势,中、西部地区存在波动增加的趋势;2012年之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趋于平缓,而中、西部地区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低于中、西部地区,而区域间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是引起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分税财政体制导致了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间差距的日益扩大,但实际上分税制只是有关政府间公共财政资源的初次分配,其目标是财政分权而不是均等化公共物品,只要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形成地方政府间财政能力的不平衡,真正以财政均衡为目标的制度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才是财政均衡的制度保证。不可否认,政府间财政能力不均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的制度性障碍。因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江苏境内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制度的选择,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复杂程度导致的收益与成本的变化时制度选择的关键,不同区域金融制度的选择在与制度内部交易费用和监督费用的平衡,区域金融制度的选择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矛盾逐渐凸现,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尖锐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税收分配失衡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造成我国区域税收分配失衡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税收分配失衡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其矛盾逐渐凸现,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的尖锐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区域税收分配失衡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造成我国区域税收分配失衡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由众多区域经济体组合而成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的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策略,使得区域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单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十分严重,区域发展的策略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资源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区域整体以及内部地区金融发展都存在差异。要想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就必须要分析差异的原因,以及产业的特征。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环渤海区域金融产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但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我们从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制度供给4个维度阐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剖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旨在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期,但区域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仍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此,我们从科技创新、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制度供给4个维度阐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剖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机制,旨在更好地推进区域经济实现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备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加快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经济区位商来比较分析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历史经济联系、区位条件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形成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选择了协调发展这个论题,来探讨推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除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之外,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也不断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渐上升。总体而言,现在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缓慢,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