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玉亭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19-20,29
文章从煤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坚持走科技兴煤和人才强煤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煤炭行业从传统的粗放型煤产业逐步转变为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型的生态产业,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与能源需求较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煤炭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环境,合理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瓦斯等资源优势,促使煤炭行业从传统的单一粗放型产业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综合利用型的循环经济产业,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循环经济,它是使生产所需的资源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大量事实都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持续振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东泰山阳光集团在稳定主业生产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规律,把握循环经济脉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矿区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改变单一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延伸企业生产链,先后建成投产了煤矸石制砖、煤矸石发电、水泥等一大批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出链式发展经济群,加速了企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和发展进程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高大伟 《活力》2006,(6):89-89
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应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水等资源优势,使资源良性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结合企业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制约因素来拓宽思路把煤矿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物质资源不断再循环利用,使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资源最丰富的能源之一,但是,煤炭企业用人多、环节多、包袱沉重、管理薄弱、浪费严重等现象还比较普遍,多年来形成的产业单一化、短链条,产品初级化,低转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但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煤矸石排放、地下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煤炭开发规模的扩大而加剧。近年来,翟镇煤矿提出了“煤业做优、热电做大和药业做强”的发展思路。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在生态规律指导下的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是一种使资源环境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粗放型的。而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  相似文献   

7.
今年在中央“两会”上,循环产业、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新词语频繁出现,政协委员和普通百姓都在共同呼唤“循环经济”的出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只有走上“循环经济”这一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很多煤矿,煤矸石堆积成山,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困扰人们多年。被入选全国首批6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重庆市,发展循环经济,使煤矸石变废为宝,构成产业链。 重庆市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一个基本思路就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战略,要求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近期,某市质量技监局执法人员对全市煤矿及煤产品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国有或省属以上煤矿的煤炭产品总体质量良好,但是个别乡镇和私营煤矿不同程度存在销售煤矸石的行为。从煤矸石品种分,对于有洗煤厂的煤矿,煤矸石产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洗煤厂的煤矸石及中煤,发热量相  相似文献   

10.
曲志深 《活力》2010,(6):10-10,12
七台河是一座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5,产业高碳特征明显。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产业延伸,加快延伸煤一焦一化、煤一电一建材、煤一洗煤一生物质型煤等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与资源现状、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应时而生。尤其是在生产经营领域占据重要位置的煤炭能源生产企业,因受其行业的自身局限、产品的不可再生等因素影响,率先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全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就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客观指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综合利用技术落后、项目发展资金不足、优惠支持政策缺乏和自身认识偏差等实际问题,并从政府引导支持、煤炭企业主体实施两个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为民 《现代企业》2011,(10):59-60
近年来,韩城矿务局煤矸石电厂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围绕打造局非煤产业一流安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企业目标,依托局党政的大力支持,注重行业特点,学习吸收兄弟矿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经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粗放型生产方式及引发的能源紧张,水、土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基本原则,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为了支持政府统筹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华春 《企业世界》2006,(8):47-47
一是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并重,始终明确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从1999年开始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并将其纳入天津市环保“十五”计划,提出了“努力建立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原料—产品—废物’为特征的动脉产业和以‘废物—再生—产品’为特征的静脉产业并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环境管理的转变。”自2002年起,进一步在城乡建设中推广循环经济,在区县经济发展中强化循环经济,在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由传统型的废物综合利用为主,提升到再循环、再制造为主的阶段,为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大幅度减少,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循环经济能够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和环境的配置效率,根本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煤矿资源不仅是不可再生的,而且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等问题突出。作为传统的工业,煤矿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抚顺矿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重点介绍了抚顺矿业集团对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页岩、煤矸石、矿井水、煤层气进行综合利用的加工方案与产品路线,从而可以看出,抚顺矿业集团现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煤、油、气、电、热、化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山东企业管理》2006,(1):F0002-F0002
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是我国第一座年产突破1000万吨的现代化特大型井工煤矿,矿井原设计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经技术改造现已核定年生产能力800万吨,矿井配套建设有年入洗能力800万吨的选煤厂,27万千万时的煤矸石热电厂和年吞叶能力500万吨的山东省内河最大港口——济宁泗河口港,集煤、电、港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我国能源化工产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延安属于我国煤油气资源的富集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安排一系列的能源化工建设项目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作SWOT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案情简介】近期,某市质量技监局执法人员对全市煤矿及煤产品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国有或省属以上煤矿的煤炭产品总体质量良好,但是个别乡镇和私营煤矿不同程度存在销售煤矸石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肖全章 《物流技术》2014,(12):62-66
我国经济正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这些目标的达到离不开资源的循环利用,即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的再生产利用、废旧物质回收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