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杨育谋 《科学决策》2005,(11):21-23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土地市场健康发育的必然结果,如今在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是,这种流转在国家法律上一直受到限制。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和农地征收制度,实现农村集体建没用地市场和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接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提供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充分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的基础上,应引入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模式,建立和规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朱明全 《魅力中国》2013,(19):80-8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活跃,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和高效利用顺应发展的要求,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本文阐述了对集体建设用地的管理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晓东 《发展》2012,(7):59-59
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1999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土地管理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允许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于允许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也缺乏明确规定,且难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流转程序难于规范,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历经近两年时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今年进入“决战年”。目前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外业基本完成,城镇土地调查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强调说,加快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在全面查清城乡土地权属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7.
周亮华 《中国经贸》2014,(22):86-8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现状,比较国内现行的流转模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从严格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主体、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程度、优化流转利益分配原则和加强流转的立法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构想,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模式研究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的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6,(34):1-23
通过对澌江、陕西、广东三省的调查,剖析了土地恫-题在基层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影响。它们的一个主要共同点是:在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时,.由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浙江和陕西的案例揭示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它们源于各级政府对以土地为基础的借贷的日益高度依赖。广东的案例则表明,集体土地所有者规避正式的土地征用过程,将集体建设用地投放市场,加速了地方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城市是国有土地,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二者处于相对隔绝的两个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不能进入市场直接交易。正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农村建设用地,转手后又用城市建设的市场价格售出。而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农民却没有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收益和应有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为探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及其权益构成,构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为建立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利体系和价格体系。研究结论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利体系和价格体系均与国有土地相似;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由基准价格和宗地价格构成,根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性质、取得方式、"入市"方式等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但仍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土地承包权流转有待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混乱、土地收益分配关系紊乱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加大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农村土地的成本远低于城市。同时,转让、出租土地和房屋获得的经济收益远高于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的农业收入,这就促使农民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来获得高额的回报期望。我国的集体土地可分为集体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其土地使用权可分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3.
集体土地流转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乏应有的法律规范和控制,导致了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形成,文章认为这种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在市场的需求和集体土地制度尤其是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因此,消除集体建设土地“隐形”市场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和构建保障集体建设土地科学流转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艳丽 《西部大开发》2010,(7):23-23,41
我国农用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为实现土地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城市是国有土地,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土地,二者处于相对隔绝的两个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不能进入市场直接交易。正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获得农村建设用地,转手后又用城市建设的市场价格售出。而在这一过程中,广大农民却没有享受到土地的增值收益和应有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6.
应该用改革的思路管理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充分发挥集体土地资产作用,节约与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作为管理部门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逐步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机制,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应该用改革的思路管理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充分发挥集体土地资产作用,节约与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作为管理部门的地方各级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逐步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机制,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入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克思地租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研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表明:国家应对征用集体的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补偿;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的转让,集体经济组织应获得全部土地流转收益;国家应以税收的形式对国有土地外部性所导致的溢出效应进行宏观调控;土地管理部门可收取土地管理费等。同时,应进一步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合理制定土地规划以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力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芜湖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地区流转收益、城乡居民收入、土地区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等因素是芜湖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和建设农村土地市场等方面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价值和资产价值越来越显现,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现行的土地法律和政策对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有较多限制,行政干预也多,但一味的禁止和限制而忽视客观存在的实际要求,不但难收实效,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