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应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清理费用的差额,作为转让固定资产的损益处理。同时将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应付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人收到的固定资  相似文献   

2.
冯文善 《财会月刊》2007,(10):80-80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上述两项收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相似文献   

3.
一、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原则1.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2.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营业外收入,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抵债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非现金资产为固定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对于债权人而言,对受让  相似文献   

6.
彭广林 《财会月刊》2007,(12):71-71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有较大变动,原会计准则不需要分清债务重组利得与资产转让损益的界限,只需将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工作中,以固定资产偿债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其一是企业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时,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作出了让步,则按债务重组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处理程序  在债务重组的情况下,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对准备抵债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认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人将公允价值与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清理费用的差额作为转让固定资产损益处理。债务人转让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将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债权人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同…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以下债务重组准则),对原《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新旧准则最大的变化: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二是修改了债务人因重组而形成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的会计处理方法。为理解新债务重组准则,本文采用实例方式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或利息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对债务人而言,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人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人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0.
<正>财政部1998年6月1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引入了公允价值,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财政部于2001年对旧准则进行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1998年6月1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旧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公允价值难以真正体现,如上市公司出于保牌、增发等原因竟相利用债务重组可以确认收益的规定变相实现利润,或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债务实现资产转让利得来扭亏为盈(如郑百文案等)。  相似文献   

12.
龚翔  许家林 《财会通讯》2006,(10):25-28
1998年6月,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该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之中,相关公允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因债务重组而产生的利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基于此,我国于2001年1月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拓展了债务重组的概念,将那些根据原准则判断债务人未作出让步、从而未在原准则中涉及的债务重组交易也涵括其中。  相似文献   

13.
按照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债权方,在进行债务重组时按照收到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损益。笔者认为债务重组时债权方总是发生重组损失,因此营业外损益科目余额应该恒在借方。  相似文献   

14.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债务人以自有的存货抵偿负债的偿债方式极为常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CAS 12)规定:债务人以存货抵偿债务的,要按照存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利得、资产转让损益;债权人应当按照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存货的初始人账价值,存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2001年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更加科学、规范。本文拟对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在会计处理中的运用作一比较,并对采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2001年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更加科学、规范.本文拟对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在会计处理中的运用作一比较,并对采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具体应用 2006年新会计准则把债务重组的计量基础由账面价值改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与旧会计准则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或利息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对债务人而言,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上述两项收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上述两项收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债务重组业务中到底是应以账面价值计量还是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