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给孙子治病,年逾80岁的老太太竟种植大面积罂粟毒品,怎料竟触犯了法律。2007年6月11日,当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判处王风莲老太太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时,王老太太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贯彻《产品质量法》,严厉制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1993年7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补充和完善我国的《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对《刑法》的修订。新《刑法》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吸纳于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该节自第140条至第150条,共11条。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与新修订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毒品消费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毒品犯罪被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毒品犯罪中的运输毒品罪,是我国刑事犯罪中发案较多、 涉及范围较广的一种犯罪,也是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缉毒工作重点打击的犯罪之一.犯罪分子运输毒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型运输毒品的方式不断出现,给侦查机关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我国现行刑法是将运输毒品罪以选择罪状的方式规定在走私、 贩卖、 制造毒品罪中,并没有将其单独定罪,并且规定本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而在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本身存在着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运输毒品罪的价值,有利于更准确的理解和适用刑法对运输毒品罪的规定,使毒品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为了丰富和发展毒品犯罪理论,使毒品犯罪的立法规定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打击毒品犯罪的需要,有必要对运输毒品罪的基本理论、 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和本罪的死刑存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盲种罂粟判刑方后悔今年55岁的村妇肖秀英,家住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东方村4组。因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2月13日被射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徙刑2年,缓刑3年,罚金200元。肖秀英曾听别人说,罂粟喂鱼,鱼吃了不会生病。1994年秋的一天,肖秀英回娘家...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30):255-258
毒品犯罪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毒瘤,治理毒品犯罪是各国政府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毒品犯罪愈加泛滥的当下,如何更好的打击毒品犯罪,惩治犯罪分子各国根据本国不同国情提出了不同的治理策略。菲律宾新总统上台后,菲律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击毒品犯罪运动,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引发了讨论和争议。本文以菲律宾打击毒品犯罪运动对我国的启示为视角,探讨我国治理毒品犯罪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80年代初,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在我国萌动以来,打假治劣的工作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十多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作,从立法方面,先是国务院出台了《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后又实施了《产品质量法》,还颁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最近在新《刑法》中,更增加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从管理体制方面,先是设立了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普通发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普通发票违规行为治理力度不够。首先,当前对普通发票管理工作没有像增值税专用发票那样严格管理,全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以打击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骗税的犯罪行为,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最高可处以无期徒刑或死刑并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8.
李元松  孟昭华 《活力》2010,(14):200-201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历史进程中,适应惩治腐败犯罪分子的需要规定的一种新罪。我国1979年刑法中没有这种犯罪的规定.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开始有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有关规定,1997年修订刑法又将其适当修改.纳人刑法第八章贪污贿赂犯罪之中。  相似文献   

9.
醉酒驾驶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故意侵犯,并对公共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对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存有社会共识。《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的及时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醉酒驾驶对社会大众以及公共资源的侵犯。通过对刑法关于危险驾驶罪中醉酒驾驶行为规范的不足进行分析,旨在为危险驾驶罪更好地体现其惩治犯罪的社会效益提供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用偏方治病,十年间先后栽下2450株罂粟,前不久,七旬老汉熊礼亭被湖北省枣阳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1995年,枣阳市吴店镇罗畈村四组村民熊礼亭听人说罂粟煮水可治人和牲畜腹泻,便在自家院内种植罂粟,村民也不时来向他讨要。由于熊家位置偏僻,此事一直没被发现。2003年9月,熊礼亭为了收获更多罂粟果实,将收集的罂粟种子全部种在房子周围。2004年5月9日,当地派出所得知此事后将其全部铲除。经清点,熊礼亭先后种植罂粟2450株。此案枣阳法院经开庭审理后,认为熊礼亭的行为已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相似文献   

11.
梁晓杰 《活力》2009,(9):59-59
司法实践中.非法处置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司法机关“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惩治这类危害行为,1997年刑法典增设了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对本罪准确认定的关键在于对客观要件的理解.根据刑法第314条的规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是指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P2P网贷作为一种新型的民间金融,对于活跃金融市场,为投资者理财和中小企业借贷,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国家对此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现有规定零散且效力低,因此涉及P2P金融犯罪时,一般是按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进行处理。在非法融资行为构成犯罪之后,需要区分究竟构成何种犯罪。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满足一定的行为方式;构成集资诈骗罪的,由于主观目的不同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具有差异,通过对两罪进行区分,界定P2P融资行为和犯罪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非法处置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司法机关"执行难"的重要原因.为了有效惩治这类危害行为,1997年刑法典增设了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对本罪准确认定的关键在于对客观要件的理解,根据刑法第314条的规定,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是指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恐怖活动犯罪是风险社会的一个风险来源,并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5年八月二十九号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进行了表决,并高票通过了这部修正案,第一时间回应了风险社会这一重要议题,将这些非常危险的恐怖非法犯罪的相关预备行为,界定为预备罪,也就是独立的犯罪,而且对其实施了前置性的处罚.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两部法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工作已进一步走向法制管理的轨道。该法律全面、系统的提出了国家关于产品质量宏观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规定了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履行的产品质量义务和质量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福德  孙翔宇 《活力》2005,(5):62-62
我国刑法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设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共9个条文14个罪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可以分为污染环境类犯罪和破坏资源类犯罪。污染环境类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使环境受到污染,对他人的人身健康或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破坏资源类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规定。非法开采资源,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这里所述的资源包括水产品、野生动物、耕地、矿产、林木等。  相似文献   

17.
第十六讲产品质量刑事责任 为全面贯彻<产品质量法>,严厉制裁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1993年7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补充和完善我国的<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对<刑法>的修订.新<刑法>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吸纳于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该节自第140条至第150条,共"条.新<刑法>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了与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内容衔接,200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于2001年4月10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8.
邓志勇 《企业导报》2013,(8):161-161
从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性质来看,我国《刑法》将该罪罪规定为妨害司法的犯罪,赃物罪使犯罪所违法形成的财产状态得以维持、存续,妨碍了公安、司法机关利用赃物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从而妨害了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作用,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所以宜将此处的"犯罪所得"理解为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产权诉讼的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决定》,制定了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公约的规定、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药保护品种条例、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农业化学物质品种行政保护条例等法规,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真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唱片制作者防止唱片被擅自复制公约》等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国际公约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法律依据,使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基本上达到了国际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挪用公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职务犯罪,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其新的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层出不穷,为正确运用法律,准确地惩治犯罪,本文就挪用公款罪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认定和其他相似罪名的界限及处罚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