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召  武靖国 《税务研究》2012,(10):73-76
公共事务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与传统的"单中心"模式相比,更加注重发挥政府以外力量的自组织、自调整、自负责的特性,以此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本文认为,税收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多中心性质,公民对政府征税行为的服从是一种"准自愿服从"。因此,我国税收管理应该从政府一元模式向政府、纳税人和社会力量共同作为、相互协作、各负其责的多元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刘儒  郑虹 《理财》2022,(4):89-91
以协同治理思维为基础,开展生态管理是破解传统生态管理力量单一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从生态环境问题复杂性特征出发的科学方案.复合生态管理范式充分整合了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力量,将生产生活与生态维护相融合,为人与生态协同并存提供了合理方案.研究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聚焦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趋势,对复合生态管理范式的生成逻...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阈下,非政府组织在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弥补公共服务不足、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却受到传统管理意识、现行管理体制以及法律政策环境的制约。为此,需要我国从树立公共治理理念、改革双重管理体制以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以发挥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救助管理办法》取代《收容遣送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但是其所确立的政府管制模式仍然存在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公共事务民营化的经验下,吸纳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发展民间慈善组织,转变政府管制方式是当前走出困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前言:由《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引发的思考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和公认理论,(通常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只有
  两种,一是各级国家机关,二是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然而,随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治理新模式”的提出,我国的社会管理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结构(如图1),于是,人们开始对这种主体规则产生思考:
  “第三部门”是相对于我们传统认知的第一部门(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政府)与第二部门(从事市场赢利性活动的公司企业)而相对独立的集合体,是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的集合与统称。  相似文献   

6.
法团主义,是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西方理论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在对多元主义质疑中出现。本文以法团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依赖、回馈等概念为分析工具,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社会福利服务领域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研究,发现个案与政府所形成的合作关系,建立在非政府组织依赖、回馈政府,政府支持、控制非政府组织的基础之上,并具有人治化色彩。从实证分析入手,提出二者关系由人治化向制度化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社会形势下,公共危机事件常常发生。政府在处理这些事件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就需要其它组织去弥补这些缺陷。民间团体,即非政府组织作为特殊的主体,在参与公共危机处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简单阐述了目前的不足之处,相应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构建出合理、高效的公共危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捷枚 《中国外资》2010,(24):175-176
第三部门是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俱乐部、基金会、慈善组织等,是相对于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迫切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与协同治理理论具有一定的契合性的结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并分析了其目标、内涵、特点、结构和审计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提出并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评价模型、内部协同审计检查机制和外部治理审计监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协同治理审计模式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会计制度变迁与政府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通过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范式来搭建政府治理结构理论框架,并以此框架来阐释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会计制度变迁行为。会计制度变迁行为背后的逻辑关系是政府财政部门为了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明晰利益相关各方的产权关系而做的努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一种政府治理工具或手段,其经济后果是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以及节约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第三部门应运而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预算透明:责任政府建立的前提政府是人们为解决自然状态下个体冲突而产生的一种超个人的契约组织。单个人而非政府是社会的价值基础。政府因公众的同意而具有存在的合法性,依众多的个人而生存,提供民众需要的、单凭个人力量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所谓的责任政府是指能够按照公众意愿,有效率地使用公共资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但责任政府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建立需要公众的参与、约束与监督。与私人事务由私人根据市场规则决策不同,公共事务的决策只能通过政  相似文献   

14.
第二种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市场也有一些功能缺陷.第二种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也有失灵之处.第二种意义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需要自律组织介入.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第二种政府失灵与第二种市场失灵,因此对于投资者权益保护而言,自律监...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尤其是政府的机构改革,中国的非政府组织逐步兴起,并初具规模,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二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存在与兴起的背景,三是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推动了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中我国政治权力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意义,以期促进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理论作为西方研究风险问题的主导范式,有别于我国目前风险管理的“技术-科学”研究路径。依托风险社会理论,在确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探寻政府、平台公司和银行与风险成因之间的关联,指出了平台风险在各主体间的分配不均衡状况,提出风险治理要尊重公民及公民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根据治理意愿与治理能力明确各主体差异化的治理责任,推动主体间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政府审计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一种现实抉择和长效机制。本文运用柔性、组织动态能力理论及系统论方法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现实基础及路径。文章进行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基本理论分析——论述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是一种动态综合治理能力、刻画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的能力结构图谱;构建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模型;分析了政府审计系统柔性实现国家治理效能的特质及效能属性。论文旨在提出政府审计柔性理论的基本架构、拓展政府审计治理理论,促进政府审计系统有效实现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实现乡村善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最高要求和最鲜明的标志.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构成了实现乡村善治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治理主体维度,要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政府负责是关键一环,社会协同是重要依托,群众参与是基本前提.治理体系维度,要构建"三治融合"治理新格局,坚持以自治为核心,法...  相似文献   

19.
符建华 《金卡工程》2010,14(3):283-284
非政府组织(NOI增oVemmentOrganization,NGO)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主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公信力作为非政府组织赢得组织声誉,吸引志愿者、获取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的前提,没有哪一个组织单凭理想与冲动或领导精英的个人魅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持续地运转和发展【2】。人们对非政府组织抱有比政府和企业更高的期望,非政府组织的失败或丑闻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因此,探讨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缺失的有效治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具有活动目的多样性、组织形式复杂性及活动领域广泛性等特征,使得政府对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监管制度难以统一。按照组织性质将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分为公益性和互益性两类,根据各自的特征构建差异化财务监管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分类财务监管的配套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分类财务监管体系,有助于政府公共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