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优质鱼,而另外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  相似文献   

2.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优质鱼,而另外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它与传统的肥水性池塘养殖相比,能有效地控制池塘水质,减少水质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转化率和商品鱼质量,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技术。为推广该项技术,本人近几年在本县长林湖精养鱼塘试验并推广80∶20池塘养殖鲫鱼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一般平均亩产650kg左右,其中优质鲫500—550kg,亩产值5000多元,利润近2000元。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养…  相似文献   

3.
邵武市地处闽北山区。近年来随着鱼类养殖品种的进一步优化,建鲤F-7代等名优品种逐步在本市安家落户,但养殖模式多为套养。2004年,本市在近郊渔场以池塘主养建鲤F-7代(80:20)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所谓(80:20)养殖模式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配合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  相似文献   

4.
<正>80:20池塘养鱼的概念是,在池塘中增加养鱼的产量,这种池塘在收获时其产量约80%是由一种摄食颗粒饲料的、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鱼类组成,而其余20%的产量则由被称为"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有利于净化水质)和肉食性鱼类(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及其他竞争对象)所组成。  相似文献   

5.
<正>鲤鱼80∶20淡水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是指用标准淡水池塘养殖以商品鱼产量占80%的鲤鱼为主要养殖品种,以商品鱼产量占20%的服务性鱼类来混养,服务性鱼类指鲢鱼、鳙鱼滤食性鱼类,这样能有效地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充分利用水体的天然饵料,提高养殖产量。一、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在无污染源,交通便利,通电、通讯设备齐全,以10亩配备3.0k W的标准配备增氧机。水源充足,水  相似文献   

6.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清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7.
<正>团头鲂的成鱼养殖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配养鱼混养在其它鱼类池塘中;二是作为主养鱼,适当搭养其它鱼类。第一种方式是一种传统方式,其特点是技术简便易行,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正> 80:20养殖是将一种吃食性鱼类作为主养鱼,以2—3种滤食性鱼类为配养鱼,二者的放养比例各为80%和20%。主养鱼投喂全价配合饵料,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事先搭设的饵料台上进行驯化饲喂,以养成鱼类定点、按时摄食的习惯,可减少饵料与人力的浪费;配养鱼为主养鱼服务,起净化水质、清  相似文献   

9.
<正> 配合饲料养鱼是建立在满足鱼类全面营养要求基础上的现代化养殖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改变了传统的以花、白鲢为主产的养殖模式,而将草鱼、团头鲂、鲤鱼等吃食性优质鱼产量提高到占总产的70%—80%,同时,由于鱼体生长显著加快,池塘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于1997-1999年在江苏泰兴水产良种场从事异育银鲫、斑点叉尾鮰苗种与成鱼80∶20养殖模式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收益。实践证明80:20池塘养殖技术是一种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比传统的池塘混养系统更有效的养鱼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水体及其周围种植各种水草、旱草,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饵料,进行池塘养殖,达到减少饲料、肥料,节约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种青养鱼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量、养鱼时间、鱼池空间和底泥肥力;二是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和有机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池塘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三是改善了池塘养鱼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在种青期间,池底淤泥经过曝晒和冰冻,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受到抑制和杀灭。植物根系的生长也使池底淤泥充以  相似文献   

12.
<正> 80:20池塘养殖是指在高产鱼塘中经济价值高的主养鱼放养量占80%,20%为配养鱼。饲养好主养鱼、配养鱼的关键环节是改善水质条件,充分利用池塘饵料生物。1997年我们在城南养殖场进行了主养异育银鲫试验。1998、1999年在该场全面展开,取得了平  相似文献   

13.
<正>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射和摄食生长,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立足发挥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青饲料资源优势,以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为  相似文献   

14.
<正>高效养殖池塘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首要的工作措施,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淤泥的危害1、池塘淤泥淤积使池塘深度变浅、存水量减少、鱼类生活水体缩小,载鱼量下降,直接影响养鱼产量。2、造成池塘水体严重缺氧浮头。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夏秋高温季节,有机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养鱼池塘经济效益的九点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好的池塘条件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建设不合理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对不科学的养鱼方式等进行优化。具体措施为下:  相似文献   

16.
因地制宜选好养殖模式,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混养,投入较少,粗放经营,产量及经济效益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一种新型的高产高效养模式-80:20主养模式已经出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确定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为主养品种,另外搭配一定的肥水鱼类以滤食水中的浮游物,控制水质肥度,养殖期间基本不施肥,主要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主养鱼的产量占总产量(一般亩总产500公司以上)的80%的比例投放,主养鱼放养规格应尽可能一致,个体大小差异不超过20%,肥水鱼则按占产量的15%-20%的比例套养,同时还可按占总产量的5%的比例套养某种肉食性鱼类(如乌鱼,鳜鱼,鲶鱼,黄颡鱼,鲈鱼等,放养规格以不伤害主养鱼为准),这种主养模式可以根据主养品种的营养需求投喂适宜生长的全价配合饲料,以保主主产鱼快速生长,同时套养的肥水鱼和肉良性鱼既控制了水质又增加了鱼产量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术概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80∶20养鱼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二、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每亩可增产50~100kg,每亩增收100~300元。  相似文献   

18.
<正> 家庭流水养鱼是属于池塘养鱼的技术范畴,它的特点是小坑塘,全流水,高密度,占地少、成本低、管理方便、鱼体生长快,单位面积产量高、收益大,是一种利用自然流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扩大放养量,增进鱼类生长速度的集约化强化养殖形式。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与效益,是农村家庭副业的一条门路。家庭养鱼依水体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全流水、半流水和静水小池塘三种形式,以全流水养鱼产量最高,效益最佳,所以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池塘是供鱼类栖息、生长的场所。因此其条件必须满足鱼类生理和生态的基本要求。池塘的清整直接影响到池塘养殖品种成活率、生长快慢和产量高低,因此对老池塘在投放苗种前进行清整,是养鱼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清整鱼池养殖池塘使用1—2年,再使挖去过多的淤泥,日晒池底,以  相似文献   

20.
正池塘内循环健康养殖是将传统老旧的池塘养鱼方式改变成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的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养殖鱼类始终在溶解氧高的流水中生长,养殖的鱼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单产高,饲料系数低,生产管理方便,起捕鱼方便,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通常会比粗放的传统静水池塘养鱼增产1~2倍,大大提高鱼产量、产值,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