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池塘养鱼高产高效应具备"水、种、饵、密、混、轮、防、管"等条件和技术。山东省单县庆民水产养殖公司是高标准开发的连片精养鱼池,经过近几年的完善、发展,现已具备高产高效的条件和技术,其中轮捕轮放是庆民养殖公司多年来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平均每亩水面养鱼净产量在1吨以上,效益可观。现将池塘轮捕轮放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胡秋蛟,是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办湖村5组一位普通妇女。1996年3月,承包村里养鱼水面15.8亩,其中鱼种池2.3亩。近几年来,她订阅了十多种科技报刊,并采取了报刊上所介绍的采取轮捕轮放能提高养鱼产量的养殖方式,而且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1999年产成鱼14220公斤,其中轮捕9860公斤,一般亩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亩纯利达2000元。由于她常年轮捕上市,价钱也高,一般花白鲢的均价在3.6元每公斤,优质鱼8.0元每公斤。具体操作办法是:  相似文献   

3.
《渔业致富指南》2012,(11):69-70
<正>湖南一用户,池塘面积仅为9亩,却取得了5万5千元的纯收入,每亩效益达到6000元以上,对他全年的管理进行了仔细采访,他不是搞特种养殖,他养殖的对象是常规的草鱼、湘云鲫、花鲢、白鲢等,他也没有采取一次放足,多次起捕或轮捕轮放模式,那他靠的是什么绝招取得如此高的效益呢?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南垸办事处职工张振国,对其面积30亩的鱼池,采用一次放足,多次起捕的轮捕轮放方式进行四大家鱼养殖,取得了总收入32万元,纯利润12万元,亩收入达到4000元的高效益。张振国鱼池面积为30亩的精养鱼池,平均水深可达2m。在2011年春,他一次性投放草鱼20000尾,其中0.25-0.75kg的大规格草鱼种6000尾,0.15-  相似文献   

5.
<正> 小池塘,深水位,高密度,精培细管,以粗代精,以草养鱼,多次轮捕,是如东县水产专家从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培育鱼种的新方式。几年来,专家采用这一方法进行培育鱼种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在这口小池塘里共投资鱼种费180元,运输费30元,饲料费150元,合计360元。经过6个月的精心饲养,结果共培育鲢、鳙、草、鳊鱼种25000尾,亩产鱼种405公斤,总产值4050元,每亩获纯利3690元。一亩大的小池塘能培育出这么多的鱼种,获得如此高效,真使人难以置信。下边将其做法总结如下,供有关鱼种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实施中,创新了南美白对虾轮捕轮放健康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亩产量稳定在350kg左右,亩纯效益达5000元上下,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药物,所生产的商品虾经检验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轮捕轮放技术措施,能使鱼塘鱼产最提高20%-30%,这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养殖鱼类的生长规律并能挖掘水体的生态潜力。在每个养殖周期当中达上市规格的鱼就起捕,叫轮辅;每次起捕以后,再补充投放鱼种,叫轮放。轮捕轮放其好处是:一、充分利用鱼的快速生长期。每种鱼在  相似文献   

8.
兰天 《农家之友》2004,(10):43-43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传统的轮捕因拉网和捡鱼的操作,引起鱼群伤亡并影响生长,一年只能轮捕3~4次,轮放1~2次。根据鱼类生长规律和市场供  相似文献   

9.
<正> 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四组养殖户杨海波,1998年3月,他承包村里水面15.8亩养鱼,近些年来,他采取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促进了成鱼增产和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做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78-2016年中国棉花价格、消费产量及轮入轮出数据为基础,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就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棉花供需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棉花储备政策及轮入轮出机制对于平衡国内棉花市场供求、防止棉花价格过度波动起到积极的作用。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国内棉花产量、消费量的传递效应显著且存在一定差异,对国内棉花产量的传递效果要强于对国内棉花消费量的传递效应,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的传递路径有所不同。应坚持和完善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提升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棉花需求的调控作用,实现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常态化,通过明确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的政策目标和市场定位,加强棉花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使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成为我国棉花支持政策体系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轮叶黑藻栽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蟹养殖生产中,水草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话说:“蟹大小,蟹多少,看水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种苦草,后种伊乐藻,再到现在普遍种植轮叶黑藻看,轮叶黑藻已作为广大养蟹户首选水草,它具有其他水草的优点外,还具有4个方面的长处:l、耐高温;2、不污染蟹池水质;3、断株再生能力强,轮叶黑藻不易折断,即使被蟹夹断,也极易生根存活;4、适口性好,河蟹喜食。也可以说它集聚了水草的全部优点,为河蟹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和渔药经营活动多年,现将我们对轮叶黑藻的一点认识提供给水产界同仁,以作交流。  相似文献   

12.
海大 《渔业致富指南》2000,(16):35-35,15
<正> 轮捕就是指我国池塘养殖“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字精养法中的“轮”字诀。即轮捕轮放。它是提高鱼池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在混养密放的养殖条件下,通过轮捕轮放能进一步调整鱼池的载鱼量,促进鱼类生长,充分发挥混养密放的增产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  相似文献   

13.
在棉花补贴政策受到WTO条款质疑的背景下,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成为开放市场背景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目的]利用1978—2016年度数据,分析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国内外棉花价格的传递效应,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的运行规律及对国内外棉花价格的传递效应,就完善政策对棉花市场的调控提出有效建议。[方法]综合利用VAR模型,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储备棉实施期间储备棉轮入轮出价格、国际棉花价格和国内棉花价格之间的关联效应、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储备棉轮入轮出价格、国内棉花价格、国际棉花价格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于储备棉加入棉花市场,我国棉花进口量减少,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对国内棉花价格具有显著传递效应,对国际棉花价格的传递效应不显著,棉花进口量的增加对储备棉政策发挥具有抑制作用;国内棉花价格、储备棉轮入轮出价格与国际棉花价格具有相互传递效应。通过脉冲效应和方差分解可知,除自身影响外,国内棉花价格对国际棉花价格和储备棉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储备棉对国内外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结论]因此,要通过对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规律的把握、市场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稳定储备棉调控机制,保证储备棉轮入轮出机制运行常态化;同时借助市场监测系统、通讯技术等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信息监测机制,实时监测国内外棉花价格的联动性以稳定国内棉花价格,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调控对稳定价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池塘在混养和密养的基础上,为延长和扩大利用时间和空间,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密度,保持较合理的容纳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水体的生产潜力,这就需要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是池塘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特点是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补小。一、原理分析轮捕轮放一般从每年6月开始,到年底结束,夏秋季节更应重视。夏秋季节水温高,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增多,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肥,鱼类通常吃食活跃,食量大,生长快,密度增大,排泄物增多,水质易污染,并且夏秋高温季节气…  相似文献   

15.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抓好轮捕轮放,是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减少发病和泛池死鱼,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湖北洪湖地区"四大家鱼"养殖普遍采取高密度轮捕轮放模式,大量使用饲料、肥料,破坏了水体环境,在4-7月份高温季节,部分养殖户池鱼死亡严重。有些养殖户病急乱投医,加上没有系统、规范地用药防治,用药过多过量,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水产品  相似文献   

18.
<正>轮捕轮放是成鱼养殖中经常采用的措施之一。它对于鱼类的生长、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保证鲜活鱼均衡上市、资金周转及培育量多、质好的大规格鱼种等都非常有利。轮捕轮放,概括地说就是"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具体运用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轮捕轮放的条件一般采用轮捕轮放的条件有以下4个方面:①年初投放数量充足的大规格鱼种,只有投放了大规格鱼种,才能在饲养中期达到上市规格,轮捕出售。②投放  相似文献   

19.
轮叶党参可炒食、烘烤、淹渍咸菜,风味独特鲜美,是我国出口美国、日本、南韩的主要品种之一。也是国内抢手货,食,药用较普遍。本文就轮叶党参栽培技术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 苏北农村池塘水浅、泥深,亩产只有250公斤,且当年不能全部上市。池塘四周生长着大量的水旱草,已不适宜养鱼了。笔者从自己池塘网箱养鳝中得到启发,大胆地在池塘中套养黄鳝,1998年5月投放每公斤30尾幼鳝于1999年8月开始轮捕,捕大留小,平均尾重150克,每亩多增收800元,是农村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