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4,(11):8-8
10月23~24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在安徽蚌埠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1994年以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关闭近5000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生产线,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经过10年努力,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工业污染占整个污染的比重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群众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曾培炎指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05,(2):19-20
2004年10月23—24日,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曾培炎副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总局解振华局长作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报告。为贯彻落实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议精神,现就近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4,(B12):1-8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是国务院批准召开的。沿淮4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在会上共同商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下一步工作安排。会议还邀请了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领导参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4.
《环境经济》2005,(2):1-7
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询问淮河污染问题,对出现的水污染情况十分关心.要求认真加以解决。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对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前治污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今后几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2005,(B02):11-11
为贯彻国务院最近召开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会议精神,加大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淮河治污工作进度,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现就沿淮4省污水处理收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自1995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颁布,淮河治污至今已近20载。经过多年努力,淮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与国家提出的治淮目标仍然有较大差距,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水生态现状不容乐观。"坏河""五彩河""害河"……淮河这条曾经哺育千百万人的母亲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遭受污染之害,民众对其的叫法也层出不穷。尽管1995年国家出台了首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  相似文献   

7.
1998年,零点行动打响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一一完成了大量限期治理任务,促成了人们对治淮工作的深度思考,使治淮的内在要求、外部环境和治污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2008年,为确保南水北调的供水水质……抓关键、控全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立治淮长效机制成为必然选择,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意义突破了单个流域污染治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钱易 《环境经济》2014,(6):25-25
正水污染防治法实施30年,水污染形势之所以依然严峻,主要有三大原因: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没有按照法律办事,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是1984年颁布实施的,30年来,我们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1990年"八五"计划开始,即确定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和太湖、巢湖、滇池"三湖"为重点治理的水域;对一些严重污染的水体,还采取了专门行动,如对淮河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理水污染的零点行动,对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严格管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投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995年8月,国家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辽河流域防治工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2005,(5):11-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10年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的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团结治污.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以下简称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山于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治污体制和机制不顺,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经济》2006,(B01):F0004-F0004,32,F0003
11月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作现场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及江苏、山东、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