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前期河西为何兴盛汤代佳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咽喉要道。战国、秦汉之际,这里是少数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的游牧地。汉武帝北击匈奴,收河西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从而使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河西,当地的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西走廊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塞。在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匈奴起,汉朝便开始了对河西走廊大规模的屯田开发。《史记·平准书》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令居、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戌田之。”这是河西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河西经济区形成的开端。大规模的屯田有汉、唐、明、清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龙人 《发展》1995,(11)
由于河西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殊,因此,历代中央王朝和若干地方割据政权,都十分重视对河西的经营开发,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后即于公元前121年设武威、酒泉两郡。随后汉政府又于公元前111年再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移民庶边,厉行屯田,河西的规模开发由此开始。继而大将军窦融出镇河西,怀辑羌人,整饬军政,发展生产。在西汉末年纷飞战乱的环境中,为河西地区创造了一片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2010,(3):11-11
从新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在阿拉善右旗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先后有羌、月氏、匈奴、鲜卑、回纥、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住游牧。今阿拉善右旗,古为禹贡雍之域,春秋时属秦,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晋为前凉、后凉、北凉所据,唐属河西节度使,宋景德中入于西夏,元隶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刺地区,清康熙时和硕特部迁之。  相似文献   

5.
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续)●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张掖设置之年代张掖设郡的时间《武纪》系於元鼎六年(前111年),近世以来张维华、劳干、黄文弼、陈梦家、张春树、周振鹏等诸位先生均未提出异议,意见是一致的。笔者只想就《地志》所记...  相似文献   

6.
<正> 三国时明,曹魏政权对河西走廊的开发经营逊于两汉,但在河西开发史上仍占有一定地位,笔者试就此作一些探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兴平、建安之际,海内凶荒,天子奔流,白骨盈野……”。河西地区不仅遭受中原战祸的波及,“丧乱弥久”,并且“加民夷杂处”,还备受民族间兵戎纷扰之害。“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冠抄,杀略不可胜数。”建安末,“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不久麹演又伙同张掖张进作乱,“时雍、凉诸豪皆驱略羌胡以从进等”;武威的三种胡亦在豪帅驱使下发动叛乱,以至“道路断  相似文献   

7.
汉置河西四郡的意义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静 《开发研究》2000,(5):64-64,F003
西汉“河西四郡”的设置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的设置 ,促使了河西地区封建制度的确立 ,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本文着重就四郡的设置对中原文明格局的影响 ,四郡的设置对于加强河西的开发 ,以及西北部地区在中国古代中所占有的重要的经济、军事地位等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金张掖”●1一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丝绸古道之生镇,西北交通之咽喉,是全国商品粮、瓜果、蔬菜基地,历史上素有“金张掖”和“塞上江南”之称。1992年8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掖时挥毫题写了“金张掖”三个大字,为这古老而神奇的...  相似文献   

9.
资治篇隋代张掖互市的兴盛与局限贾健飞,沈桢云隋朝建立以后,在西北面临着突厥与吐谷浑的严重威胁。河西由于与突厥、吐谷浑接壤,因此,经营河西之成败就关系隋政权的稳固与否。河西又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中西交通之咽喉要道,还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由于生产分工的...  相似文献   

10.
酒泉,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民俗,孕育了特色鲜明的酒泉酒文化. 一、因酒得名的丝路古郡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进兵河西走廊,大败匈奴,收千里河西地区为汉王朝的统辖范围,并正式设立了河西走廊最早的行政机构——酒泉郡.两千多年来,酒泉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无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诸如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民族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航天文化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古代飞天和现代航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交相辉映,折射出酒泉古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黎李 《发展》2011,(2):54-55
一、五凉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辟河西四郡后,历代王朝在这里设郡置府,建立国都,致力经营,使它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相似文献   

12.
林娜 《中国西部》2015,(3):58-65
<正>张掖,地处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自古以来有"甘州"之称,是丝绸之路上的要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张掖,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文化遗迹遗址,到张掖旅游,您便会领略到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观光胜地,如:月氏黑水国遗址、长城烽燧、唐代五松园遗址、西夏大佛寺、临松山马蹄石窟等。但到张掖旅游,您最不能不去的景点就是闻名遐迩的七彩丹霞山自然风景区。这里的景点仿佛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7,(8)
“在河西官场中——以至于上等人物的社会里——通行着一种谚语:‘金张掖、银武威、铜山丹、铁高台.’这种谚语的含义,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地方是财富之区,一方面评价了这些财富之区的等级.可见张掖应当是河西一带首屈一指的繁荣地方了.”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治理河西述评●杨伟段小强(兰州大学兰州,730000)战国以前的河西,是羌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到战国、秦汉时期,乌孙、塞种、月氏、匈奴等先后游牧于河西,成为这里的统治者。特别是匈奴民族,当时势力很大,《汉书匈奴传》载其拥有“控...  相似文献   

15.
梁凤英 《中国西部》2015,(11):82-89
<正>在中国,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一个著名的雕像—铜奔马。这尊被选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青铜雕像正是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有建于明正  相似文献   

16.
杨伟 《发展》1995,(12)
敦煌之名,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时命名的。曹丕代汉建魏后,大力经营河西,这期间在平定叛乱,发展经济,疏通中西交通,理顺民族关系等方面,河西涌现出了一大批治世能手。仓慈和皇甫隆就是其中突出的二位。 仑慈,字孝仁,淮南(今安徽寿县)人。最初为当地郡县一小吏,东汉建安(公元196—220)年间,曹操在淮南一带募民屯田时,被任命为绥集都尉(屯田官田)。曹丕寿初末年(公元226年),仓慈担任了长安(今西安市西北郊)县令。由于施政清简有方,受到了吏民百姓的敬畏和爱戴。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仑慈升任为敦煌郡太守,当时的敦煌“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连续的战乱,  相似文献   

17.
甘肃近代史上的几次特大旱灾及严重影响赵艳林甘肃是全国降水量稀少的省份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5~900毫米,至解放前森林覆盖率还不到3%。甘肃河西的北部、西部属干旱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在50~200毫米之...  相似文献   

18.
汪三同 《发展》2010,(9):22-22
农都尉是汉代设在边郡地区专门主持屯田的长官,它的设置在两汉开发和巩固边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汉书·百官公卿表》:“农都尉、属国都尉,皆武帝初置。”《续汉书·百官志》云:“农都尉,武帝置,于边郡主屯田殖谷。”《注》引《汉官仪》日:“农都尉不治民。”史书中对河西一带农都尉的记载不多。《汉书·地理志》仅在张掖郡番和下注“农都尉治”,其他十个农都尉不详。  相似文献   

19.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上的重镇,西北交通的咽喉.张掖生产条件优越,是甘肃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张掖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广袤的绿洲,雄伟祁连,绿茵草原,戈壁沙海,晶莹冰川,构绘出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张掖题写了"金张掖",赋予了张掖新的内涵,时隔8年,于2000年6月17日至18日再次赴张掖考察,并满怀希望地题写了"再铸金张掖辉煌"的题词.  相似文献   

20.
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凡留意两汉河西史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四郡的设置年代。由于《汉书·武帝纪》和《地理志》记载的歧异,也由于史、汉两书其它有关材料中隐含或透露的四郡设置年代的时间信息不尽一致,因而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