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7月19日,中国正式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中国银行业正式进入“准利率市场化”时代。从国外情况看,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程。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不对称降息,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隆步伐。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未来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利率市场化就被列入中国金融改革的日程表。经过十多年有步骤地推进。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今年以来,被视为利率市场化“攻坚”阶段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骤然加快。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降息并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措施,向市场发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明确信号。本刊(《新闻背后》推出一组报道.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改革前景,探求利率市场化带给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2003年10月份召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就是指取消利率管制,建立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2月20日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确定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基本原则。这标志着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三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试点的基础上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利率市场化必将对习惯于“官定”利率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泓  黄勇 《金融纵横》2013,(12):18-23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资金价格对商业银行影响日益显现。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是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提出应以新的视野认识利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对经营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勇于拓展业务领域、开创新的盈利模式的应对策略,而不再依赖于利差这条越走越窄的“羊肠小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已上调至10%。作为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2013年12月9日,人民银行颁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允许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1996年6月1日首先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由于目前我国外币存、贷总量仅占全部存贷总量的7%,所以提出了“先外币,后本币”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序,以减少对整个金融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验表明,在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一旦出现利率“超调”现象,将会给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一系列负效应,导致整个金融改革走回头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利率市场化后普遍出现了因国内资金重新定价引起的利率“超调”现象。中国应汲取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利率“超调”。  相似文献   

10.
高蓓 《国际金融》2014,(2):74-77
一、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自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以来,先后实现了债券市场、同业市场、贴现市场的利率市场化。2013年7月,央行官方网站宣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等。2013年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利率市场化在改革过程中稳步推进。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了利率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关注同业存款利率放开显示市场化导向2005年3月17日,央行下达了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的通知,同业存款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这说明,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完全的市场化。这也预示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攻克”的最后关口。政策出台之后  相似文献   

13.
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桥头堡”正式建立. 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从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至今已有20年.与国际众多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一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利率市场化路径.中国债券和同业拆借市场非常接近完全的市场化定价,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已于2013年7月全面放开,银行资产端的利率市场化任务已完成,负债端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14.
王增武 《金融博览》2013,(16):42-45
2013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货款利率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率市场化这一“永恒话题”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存款利率放开时间表的确定,吹响了金融体制改革加速的号角。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表示,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村金融》2006,(2):67-70
近年来,人民银行明显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分别实现了“管住上限、控制下限”的既定目标。从目前央行的各种举措看,利率市场化仍将以渐进式步伐迈进,利率有望在未来五年内完全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7.
自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于2004年形成央行直接确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格局。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2次不对称降息,改革进程加速,2013年7月20日,除个人住房贷款外,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12月9日,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金融业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不良贷款的处理。不良贷款金额大,损失程度大,银行资本金少,出现“两大一小”的局面。二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较慢,已出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资金的市场配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了资金供求结构性失衡。不良贷款难题,有些发达国家也被困扰.实现利率市场化,发达国家已具有成功的经验。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金融部门出现短暂的不稳定性.出现存贷款利差收入下降,通过增加服务收费项目,提高服务收费收入,调整了经营收益结构,抵消了实现利率市场化后形成的利益损失,摆脱了对利差收入的过度信赖,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笔者认为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应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8日,央行宣布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允许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下浮范围从此前的0.9倍扩大到0.8倍,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相对于基准利率可最高上浮至1.1倍,这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堡垒攻坚战”序幕正式拉开。那么,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哪些配套的改革举措呢?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三年前,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就已公布了利率市场化的整体计划:在三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坚持渐进改革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先放开外币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如今三年期限已满,利率市场化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