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改善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从学校方面讲,要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社会方面,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健康观,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在家庭方面,父母应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学生方面,要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2.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黄光霞 《魅力中国》2011,(17):334-334
通过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初步探讨,发现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常识不准确,坚持锻炼的意志力不够。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中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我校近八成同学每天课外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我们将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手段,全面的了解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学生不良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5.
孙剑强  刘亮  王斐 《新西部(上)》2010,(4):249-249,252
本文通过对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七个系部六百多学生关于体育锻炼问卷调查分析看,希望参加锻炼的学生占主要多数,但因为主观与客观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的正确性及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较差;每天的锻炼时间较少.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达到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一小时.  相似文献   

6.
刘涛智 《新西部(上)》2010,(3):236-236,243
本文以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还未达到要求.其原因是许多学生把闲暇时闻多数用在上网、看电影等方面上,还没有把身体锻炼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没有形成终身体育概念.所以,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应根据学生自身实际需求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运用健康的锻炼方法,克服消极状态,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应根据学生自身实际需求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运用健康的锻炼方法,克服消极状态,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李要辉 《魅力中国》2010,(16):142-142
树立良好的习惯意识是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目的,而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对于受教育者以后的发展又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校260名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实际参与中锻炼意识与锻炼行为存在严重差异,锻炼频率低、持续时间短;喜欢的运动项目和实际的锻炼项目有差异:体育场地设施、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教材内容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而主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  相似文献   

12.
单剑华 《黑河学刊》2008,(6):125-125
影响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是心理、生理和环境影响三方面的因素。要改善这种局面就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技术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的锻炼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13.
马廷虎 《魅力中国》2014,(18):221-221
阳光体育不仅仅是让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参与体育,更是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快乐和阳光。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教师要不断挖掘和探索更为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的方法和途径.真正让学生自觉地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学习每一天,健康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成中刚 《魅力中国》2014,(14):241-241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研究南京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练的动机结构及内在特征,以此达到了解和预测现代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目的。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提供参考,以此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体育,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习惯,它是指学生在较长的体育学习时期内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形成和巩周下来的一种行为定势.习惯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锻炼不定期,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人较多;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和体育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建议要加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四川省中学生暑假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暑假期间锻炼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家长提出建议: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暑期体育锻炼;做好锻炼前的相关准备,避免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中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孙凯 《魅力中国》2012,(29):149-149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现如今体育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社会和国家更加注重下一代身。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体育运动和锻炼也被社会所重视。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已经成为教育方针和政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青少年在身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具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对于他们的体育锻炼,必须从他们自身身体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的身体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相应的体育锻炼要求,才能保证其体育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