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圆梦在北京     
克劳迪奥(Claudio),也有人叫他"老克",是个意大利人.克劳迪奥的事,说简单点儿,就是一个失去土地,又热爱土地的意大利人,在中国实现梦想,建意大利农场的故事.令人惊奇的是,他并没有"水土不服",果树种得好,赚钱,比中国农民赚得多多了.他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2.
资讯·环球     
欧洲多国考虑更改能源政策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上的争端让同样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不少欧洲国家产生危机感,虽然它们不是这次争端的主要方,但乌克兰目前面临的困境不得不让它们考虑更改能源政策。[意大利重提核能]意大利所用能源大约85%需要进口,其中约30%来自俄罗斯。意大利人在1987年就以全民公决的方式拒绝开发核能,但意大利政府官员近日又重提旧话。工业部长克劳迪奥·斯卡约拉说:“我们必须重新利用核能,没有一个彻底的推行核能计划,我们不相信我们能在紧急能源事件时能保证安全。”环境部长阿尔泰罗·马泰奥利则提议利要变更能…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人的思考──试论“发烧”后的中国房地产郭敬,斯芳龙对土地和经济的拥有是人类共同的梦,两个多世纪以前,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就曾经说过:“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居然相信他的话的人,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他是曾经的央视名嘴,2006年世界杯的那个晚上,一声“意大利万岁”的嘶喊,让更多中国人知道了他的名字,如果说“从小看大”,那么在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狂放与散漫,真的来自于他所出生的内蒙古大草原吗?  相似文献   

5.
视点     
《走向世界》2014,(49):91-91
"中国的风味"文化沙龙在罗马举行 在意大利的中国人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意大利人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为了深入剖析这个问题,2014年11月11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意大利"艺术、文化与美"机构、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共同举办了"中国的风味"中国文化沙龙,邀请了多位意大利中国问题专家以此为切入点,畅谈中意文化的不同、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传播等问题,吸引了200余名意大利人参加。  相似文献   

6.
一个兰州人,为了维护声誉和尊严,把一家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跨国公司从中国促裁庭告到外国法院。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他不屈不挠;维权路上,充满荆棘与辛酸;他先后聘请了三位意大利律师,花费100万元律师费,历经8年苦战,终于打赢了一场洋官司。他说,是一口中国人的志气支撑他坚持了8年——  相似文献   

7.
“我们每月都要发出数百个集装箱的斯帝罗兰家具运往世界各地,如今的斯帝罗兰家具已遍销五大洲!”说出这样豪言壮语的人——周子鹏,广东金富士集团掌门人,创建了中国家具业的又一个成功神话。该集团旗下的拳头产品是源于意大利风格却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已茁壮成长的一个响亮家具品牌——斯帝罗兰。  相似文献   

8.
他是世界上最大化妆品集团的中国掌门,在这个号称能满足所有女人美丽需求的化妆品王国中,这位操着流利法语的意大利人似乎是那个最懂中国女人心的男人。  相似文献   

9.
从威尼斯第54届双年展,到威尼斯第74届电影节,再到都灵大学,一群来自中国重庆的“外星人”活跃于这3个艺术圣地,让不同国籍的艺术人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魅力。重庆艺术家傅榆翔是“外星人”的创造者,11月21日,他刚从意大利返回,在第一时间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0.
朱锋 《科学决策》2001,(9):9-11
7月28日上午,科林·鲍威尔在经过18年后,终于再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1983年,当他首度访问北京的时候,还只是五角大楼的一名军官;18年后,当他再度来到中国,已经是美国国务卿--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掌门人.18年前的中美关系,因为共同反苏的战略需要,正处在“蜜月“时期;而18年后的中美关系,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身陷关系紧张的泥潭,以至于让人不得不怀疑,中美是否会进入一个“对抗时代“.……  相似文献   

11.
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让意真正成为“新丝绸之路的大门” 2月25日,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出席了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举行的“新丝绸之路的大门”研讨会。罗马机场执行董事洛普勒斯蒂、工业家联合会罗马分会主席斯蒂尔佩和意外交部、拉齐奥大区代表与会发言,中国国航、东方航窄、海南航空、国泰航空和意大利航窄及多家中意媒体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涉及的不是抽象的经济问题,而是9亿多人的命运问题。中国大地上,还有什么东西比9亿多人的命运更重要的呢?——温铁军有人说他是中国研究“三农”问题最权威的专家,有人说他是农民的代言人,有人说他是“用脚做学问”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些赞誉,温铁军一向自谦:我只是一个农村问题的调查员。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官至三品,还侍候了康、雍、乾三朝皇帝…… 毫无疑问,郎世宁,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传奇人生的意大利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无可忽视的一笔:他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人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民国时期,康有为曾经说,郎世宁是最早开创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画家.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去澳大利亚和欧洲考察访问,期间让我十分吃惊的是铺天盖地的中国商品.在意大利一个名叫Forli的非常小的城市,虽然很少看到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但满目皆是中国商品.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驻华大使孟凯帝先生对中国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他说,我1968年就来中国工作了,现在又在中国工作,所以非常高兴。当时我在这里工作了四年,那时中国正在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后来我在香港当总领事,是从1983年到1987年。在香港这段时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当时英国和中国开始谈判香港回归大陆的问题。所以,这是我第三次在中国,是两年前到中国的。也许下面我要说一些关于意大利,虽然我知道,在中国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关于意大利古老的历史,特别是罗马的历史或者是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中的重要性。可如果我们谈到二十一世纪的意大利,可能在中国不是有很多人都了解。不过,如果说意大利的,比如说法拉利汽车,谁都知道是很漂亮的汽车,去年在上海第一次参加 F1比赛得了第一名:如果说起意大利的名牌,谁都会想起意大利的服装和时尚;说到工业设计,谁都知道意大利是设计王国。但是,我要说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意大利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国,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总产值,  相似文献   

16.
他被人称作“药王”,他也是贵州省“最大的民营企业家”。随着《2004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发布,他的头上又多了一个桂冠——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我国与美国重开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单文华作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项目首席专家,参加了多轮谈判,并带领专家团队,从对美方新文本的研究解析、到中方文本的起草研拟以及中方谈判手册的研制整理的全过程,为该谈判提供了完整系统的技术支持. “该谈判更多的是两国相关法律之间的博弈.”单文华说.在此过程中,他与团队所努力的正是在国际谈判中保证“中国的话语权”.让中国在国际法学领域产生影响力和学术引领,发出属于中国人的声音,这也是他的一个心愿. 2004年,单文华获得剑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法律系任国际法讲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英国大学里主讲国际法的第一位中国人. 翌年,单文华放弃海外优厚的生活条件,进入西安交大工作.他的目标是“把中国西部的法学做起来”.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这样形容地狱:“到这里来的,一切都要放弃”。三年前,意大利记者安东内罗前往强震后的中国汶川时,伤感地在他的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诗。  相似文献   

19.
何艳波 《魅力中国》2010,(3):157-157
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被誉为“幼教之父”。他的“活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已经埋殁人性的死教育,反对读死书的死教育,它要摧毁传统教育的锁链。“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其“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是爱国的起点。陈鹤琴先生认为实施活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做人”,重视道德品格和人生观的教育。他指出要从教育目的入手,把做人的道德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和国际主义的世界观三方面的精神,贯穿于各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一说到意大利,“古罗马”“地中海”“凯撒”“马可波罗”等词汇就会马上映射到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中。对距离意大利万里之遥的重庆人来说,在2017年2月25日之后,“意大利”也将成为重庆这座世界最大城市对外交往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词汇,因为在这一天: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来到了山城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