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在公司财务治理配置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中,一般来说更关注资本结构对于控制权制度的影响,而实际上,当两者的关系颠倒之后,会发现财权卑职模式对企业资本结构同样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财权配置的方面,来分析在企业中如何通过财务治理权的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3.
胡焱 《商业时代》2011,(16):51-52
主流企业理论较多的从融资结构探讨公司治理问题,其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契约组织,这种对企业"规制"属性的过分强调导致对企业"生产"属性的忽视,即忽视了企业首先是一个生产组织,因此要重视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及其结构。本文从企业的契约性和生产性两个方面深入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其理论结合点是控制权,在分别讨论融资结构与控制权配置、资源结构与控制权配置之后,最后剖析了公司治理与控制权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的核心。鉴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结合中国治理结构中存在结构缺陷这一现实情况,选择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各项权能的配置,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职工绩效的评价和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和实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5.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从企业主体财务的角度看,国有企业财务控制在改革中秉承了计划经济时期成本管理的传统,并越来越注重风险控制,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控制的对策:加强预算控制;改变成本控制模式;健全内部控制体制;完善企业绩评价体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优化也在日益升级。企业财务治理的优化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要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螺旋式升级优化的。但是在目前我国企业中,财务治理结构优化并不理想,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财务治理权利配置不合理,财务预算控制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信息化严重滞后等方面。企业在财务治理结构优化方面应合理配置财务治理权利,建立财务预算控制机制,完善资本市场信息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多采用股权集中治理结构,公司控股股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获得控制权,产生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本文以上证A股2011-201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控股股东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财务业绩的影响,同时考察企业股权性质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财务业绩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性质会显著抑制这种正相关关系;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财务业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贸易业务。在贸易博弈过程中,企业财务管控能力是选择合作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防范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体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内部控制。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贸易活动。本文则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部门和财务部门合并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交叉部门形式,而国有的企业财务也就是这样性质的一种新型的企业模式。因此深入探讨国有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特有的企业形式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国有企业本身就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形式之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财务研究就是中国所特有的研究方式同时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将企业治理引入我国。而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而言,我国的企业治理结构不完整,因此企业治理成果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治理的综合效果,将企业财务治理与企业治理相互融合,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现代经济下的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问题,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法律保护与金字塔结构下终极所有权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低,控股股东越有动机以较少的现金流投入来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以便于通过财富放大效应进行掏空和寻租来谋取控制权私利;但是,当企业由国有企业控制而非民营企业控制时,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所有权分离度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敏感度降低,原因在于,在当前转轨经济阶段,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公有的性质本身就是一种替代性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公司治理架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胜任能力与人力资源政策、责任分配与授权、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分析了中小民营企业内控环境这六要素,指出内控环境是民营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的软肋,并提出完善内控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考察行业间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行为,而较少考察行业内公司资本结构的决策模式.文章从公司管理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出发,实证考察我国行业内上市公司债务权益选择中的羊群行为.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公司基本特征对债务权益比的影响后,10个样本行业中有7个行业在债务权益选择中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债务权益比的行业均值对行业内上市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啜华  李素英 《中国市场》2009,(41):31-32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还存在着股份过于集中、对债权人的保护不足、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外部监督措施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司金融理论指出,在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人力资本应当与货币资本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Myers,2001).为检验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存在人力资本替代货币资本的趋势,文章利用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了新的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不存在人力资本部分替代货币资本的趋势;在我国,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系统在构建上有所缺失,使得财务运营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国有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从明晰产权结构、建立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入手,有效整合财务治理系统各组成要素,完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整体财务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ECFA背景下,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贸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此时研究台湾证券市场对大陆企业的制度开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同属于"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在经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战略上与台湾都非常相似,而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是附属于实体经济的,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资金融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香港证券市场的成功发展策略对台湾证券市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内地与香港CE-PA协议及其附加协议中对大陆企业融资开放的规制,认为大陆与台湾可以在ECFA附加协议的框架内达成台湾证券市场对大陆企业的融资开放,并进一步研究融资开放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有效监管体系的构建等制度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政 《商业研究》2005,(17):198-201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统领银行一切资源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所有资源调动及高效配置要靠企业文化来引导。借鉴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以人为本是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客户至上是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命脉,推陈出新是花旗银行企业文化的灵魂,这些使我国的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能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广亮 《商业研究》2004,(24):49-51
公司治理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财务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是公司治理的手段。通过财务、会计和审计信息网络平台 ,实现决策、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 ,达到公司治理的目的 ,将财务会计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资难依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关于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资本结构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该理论主要侧重于定量研究,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则更侧重于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需要的不同融资需求。本文通过对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和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入微观法与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从投资者保护不足,到企业投融资行为扭曲,最终衍生为破坏性成长的理论解释框架,并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和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内投资者保护程度明显不足,由此造成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下引发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的背离,也就是所谓的破坏性成长。因此,经济转型也需要关注微观层面的制度校正,通过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最终约束微观主体的投融资行为,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