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9,(9):117-117
王石,一个热爱广阔天地的企业家,也是一个勇于“向前看,向后看”的性情中人。《徘徊的灵魂》是王石和中信出版社继《道路与梦想》《让灵魂跟上脚步》之后的第三次合作。本书是王石“灵魂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让灵魂跟上脚步》获得了2008年度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  相似文献   

2.
万科:让灵魂跟上脚步 还是在2007年的时候,王石写了本书,名字叫<让灵魂跟上脚步>,意思是有的人走得太快了,灵魂还落在后面.说这句话的他,更多是讲他对生活、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其实,这句话若用在人力资源来说似乎很贴切,人力资源管理要跟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生产力。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具有先进的文化做支撑。《追求卓越》和《基业长青》两本书中也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百年企业、百年品牌,是用文化铸就的。  相似文献   

4.
《裴洞篇》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的代表性作品,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论述了自己的灵魂学说:灵魂不朽。灵魂高于并主宰着身体,身体阻碍和干扰灵魂到达其纯粹世界,只有死亡才能真正摆脱灵魂的干扰,实现灵魂的纯粹,同时灵魂不朽也是道德上的至善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山东企业管理》2010,(9):41-41
由于寿命的限制,5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有个人却用整整50年时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文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写这本书的人是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产市场》2007,(9):109-109
很多企业都想快步成长,努力做大。但做多大才够呢?本书向我们展示有很多公司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刻意限制自己的成长.与当前“向大看齐”的管理主流理论背道而驰。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了与众不同的地位。保&#183;伯林翰称这些公司为“小巨人”——它们虽小,却有伟大的“灵魂”。他让我们看见:大。虽然是企业发展最顺理成章的方向,却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更不是经营者仅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程建军 《国土经济》2005,(8S):34-37
墓葬,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灵魂观念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古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人死了以后,虽然肉体死了,但灵魂还会存在着,由此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当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残存的一本书。可惜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政府打算把这本书拍卖掉。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没有人打算买这本书。最终,一个穷学生以3个铜币的低价购得这本书。  相似文献   

9.
可能因为人们知道我是写书的,所以当他们遇到我的时候,出于礼节或善意,就与我谈论起书来。而我由于缺乏应有的礼节与善意,时常发现自己很难履行职责,去对一些"友善"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回应。很多人以为,只要读过一本书,就可以谈论这本书。而事实上,虽然我认识的多数人都会去阅读书籍,但真正能够谈论它们的只是少数人。书籍、美术、音乐、风景以及人和事等等,这些都是很难去定义评价的,因为它们并非是有形且非常明确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其价值来自于读者、观者、听者,以及研究者心中的衡量。一本书必须触动灵魂的某根弦,才能产生真正的动力或能量。至少,阅读的时候要持批判性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提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上班族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最早是在北京的中关村,哪天哪个员工接到了老板送的这本书,便意味着被炒鱿鱼走人。后来又有很多老板反其道而行之,奖励员工也发这本书。这样一来,弄得上班族如果谁没看过这本书,轻则失去谈资,重则担心自己的“奶酪”是否被老板移走。大家纷纷满世界去找这本书,去找自己的“奶酪”。是谁出版了这本洛阳纸贵的图书?是中信出版社的社长王斌。《谁动了我的奶酪》背后《谁动了我的奶酪》让中信出版社名噪一时,这本书的运作体现了中信的风格和实力,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策…  相似文献   

11.
一本书,相隔十年再看,感受有何不同?1993年,第一次看这本书,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学。2003年,第二次看这本书,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谢驭飞的画     
《经营者》2010,(6):134-135
不能不说,我们有时候对一个事物动心,原因竟然比蒸馏水还要单纯。比如,如果此次你看不上苗炜的文字,但却因为里面的某些图画,竟然毫不犹豫地把这本书带回了家,包括封面在内,谢驭飞这次独自承包了《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中所有和画画有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故事的效应     
《政策与管理》2011,(10):116-117
我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两个人的推荐,一是梁文道,一是张大春。作者杨照在自序中说,他这本书就是“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复磨损了我们对于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下面讲几个这本书里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有人说,灵魂像风。那么,文化也像风,一个城市的风气,一个城市的风格,一个城市的风韵,都是因为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但是,有一点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关于灵魂的故事。小的时候,或者直到现在.那个灵魂的事情一定是家喻户晓,世人皆知。灵魂是什么?那是一个人的精髓所在,魂神所聚:老人说有了灵魂,活着的人会说话、办事、思想,死了的人精神不散,他仍然在某个空间,在冥冥的一角.注视着我们,左右着我们。  相似文献   

16.
书香     
《房地产导刊》2013,(1):141-141
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 本书简介:《Wiredto Care》是帕特奈克集近年来在创新顾问公司Jump Associates实务经验,与史丹佛大学教学经验之大成,虽然《Wiredto Care》定位为一本用设计创新方法谈企业管理的书,但本书,  相似文献   

17.
《住宅与房地产》2011,(2):132-134
回眸之间,物业管理在中国内地已经走过30年。30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2010年11月的某一天,我去复旦大学听讲座,顺道买了一本书《价值起源》。这本书让我忽然对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一个产业的价值重新进行了思索。这本书的重点当然与物业管理没有关系,主要是讲改变世界的金融创新,透过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兴起来梳理世界历史演进过程中关于“价值”认知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新书架《抽样检验标准选用手册》由于善奇、于振凡编著的《抽样检验标准选用手册》,已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2880元。本书是对国家发布的20个抽样检验标准给出了简明扼要的选用说明,本书特色是结构新颖、层次分明、语言简炼、方法独特。本书适用于各省...  相似文献   

19.
新书速览     
《英才》2013,(2):125
《中国文脉》"除《文化苦旅》之外,这是我最重要的作品。"在很多重要场合,余秋雨一再声明《中国文脉》是一部意义重大的作品,并将其隆而重之地放在余秋雨书系的第一卷。本书酣畅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国文学的精神主脉,以及作为文脉载体的三千年中国书法史,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中国文化脉络,深度解读中国文化灵魂。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经营者》2004,(10):126-126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品牌作为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化是其重要的标志,是灵魂;没有化的灵魂,品牌难有国内市场,更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