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娅 《经济世界》2002,(4):32-35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同盖住房就必须要建厕所一样,城市建设也不能只建住宅、商厦、宾馆而忽略了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严重滞后,欠帐太多。美国平均每1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欧洲许多国家平均每5千-8千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在我国的城镇人口中,平均每150万人才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大量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必然对江河湖海造成严重污染。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被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却仍不尽如人意。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何这么难?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财力有限.建不起 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往往十分庞大.动辄几千万到数亿人民币.确实难为了各级政府,二是污水处理厂没有经济效益,是个光投入不产出的“赔钱买卖,各地对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积极性,据说有的地方给他国债都不愿建建,怕建了之后还不了钱.有的地乃即使想建.银行也不愿贷款,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70年代这前,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几乎为零.80年代为3%,现在也仅仅是10%右;而在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几乎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3.
戴红美 《经济论坛》2011,(7):166-169
城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自然本体论”、‘入文本体论”、“生态本体论”三个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又遭遇了现实的冲击。要实现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形成保障机制,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无锡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已经由论证走向实践,而什么样的城市算是生态文明城市?先驱的内涵又是什么?一个符合人本需求、讲求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文明先驱城市之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晰的。但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则与城市的每一个人都相关,既是建设者又是享用者,因此,对相关问题的理性认识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关系到全球生态的状况,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建设与发展城市生态林业,充分发挥城市森林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生态、城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化的本质与“农民工”的终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的不断提升的层次需求相联系;城市化的过程,是人的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人们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范畴,这部分人虽然进入城市,但却没有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生活质量,没有获得同等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还没有真正享受现代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如何把“农民工”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西村 《经济改革》2014,(1):86-86
中国有没有贫民窟?估计不会有人肯定也没人否定。中国有没有比贫民窟更贫困的生存状态,大多数人都不会否定。中国的城镇化会不会出现贫民窟?中国首富王健林表示了担忧。他说:现在建保障房,政府因为财力所限,一定是在配套最差,道路最远,土地最便宜的地方去建保障房。十年二十年后,很可能相当一部分会成为未来的贫民窟。王建林的话不无道理,就是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批的农民转换身份进城,有可能融入变身市民,但也有可能在城市聚居形成贫民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城市没有贫民窟。城市居民有大杂院、单位家属院、职工宿舍等各种居住状态,基本上是穷富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在急速扩张和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问题,也造成城市规划及设计者由于时间过于仓促而无法兼顾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的局面。作为城市进化载体之一的城市景观,在如何促使人类与自然之间架起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的桥梁方面,占据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生态原则与城市景观之间关系的解析,阐述了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强调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与共生性,建立物质、能量、资源循环再生的模式,在新形势下提高城市建设品质。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的聚集体城市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聚落。城市是经济的聚集体,建筑的聚集体,但首先是人的聚集体,人的长期聚集就有城市。城市不仅是经济聚集体,而且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是文化的荟萃之地,城市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影响和渗透。一方面依靠经济和市场发展文化,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也包含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如企业文化等。可见,城市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没有文化的城市,或文化低下的城市,决不是一个好城市,更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经济的城市,或经济不发达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郑连虎 《经济前沿》2003,(12):25-27
近年来,中国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建城区扩展比较迅速,出现一批卫星城镇,工业及其他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退城进郊”等措施。类似种种现象,表面上与一些发达国家在空间结构上曾经经历过的所谓“城市郊区化阶段”相似,也容易  相似文献   

11.
杨方东 《新经济》2004,(7):34-37
2008年的北京奥运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这两个大都市的建设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然而,过度的、过快的膨胀让这两个城市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这两个中国的中心城市,从没有象现在这样让人忧虑不安。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城市环境意识古代没有生态这个词,更没有生态城市这个概念,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无数城市环境灾害,使得他们很早就感悟到城市建设要顺应自然和趋利避害的法则。目前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城市,是位于约旦河注入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到了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文明,城市已包含了较丰富的环境意识,水源、植被、阳光、温湿、交通和安全等都成为城市的环境要素。四大古文明的城市都处在气候温暖、植被繁盛、土肥水美的大河流域的台地上,这既能兼收物产丰富、水源充足、水运便捷之利,又能避免洪涝之害。中世纪西欧…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而且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龙头。城市基础设施的这一重要地位在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被认识到,致使其建设严重落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从国际比较的考察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  相似文献   

14.
黄振平 《江南论坛》2005,(11):54-56
博物馆,对于城市功能而言,涵盖面不可能很广很大,但在城市发展中、特别是文化的承上启下和继承创新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的确不可或缺。它扮演的是过往与历史见证者的角色,但也是未来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创造、发展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博物馆担负着独特的文化使命。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博物馆,博物馆在城市历史演进和不断扩大过程中的角色无可替代。一、城市文化传统及其历史记忆留存在各级各类博物馆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城市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和独特记忆。城市的传统和记忆既留存在人们的脑海当中…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城市视角为切入点,对生态城市理论核心要素进行整合并形成研究框架。以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实践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创新型城市理论建设的生态维度探索,以及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政策实践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创新模式是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文化-历史集聚、社会-功能完善、时-空合理布局所形成的三层次生态城市理论框架及其对自然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社会和谐等目标维度的整合提供了生态城市模式创新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此,清河新区生态城市模式创新形成了自身独特性,具有典型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孙庆龙 《大陆桥视野》2016,(24):238-239
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之一,也是适应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城市生态住宅区的理论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萌芽、探索与积累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对城市生态住宅区进行理论研究,对我国城市生态住宅区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昆明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特点 1.生态城市的内涵。在人类社会跨人21世纪的时候,人们终于将城市的发展定位于“生态城”这一美好的目标之上,在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的倡导下,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辽宁大连,这个建市只有100年历史的海滨城市,今天也许称得上是当代中国城市美的突出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先后获得环境综合治理十佳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获国际改善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人居奖。今日大连,发展之快,吸引力之大,超乎人们的想象。1992年到2000年,大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270亿元提高到113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累计批准外资企业近8000家,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这一项项令人振奋的成就,都与城市土地的经营运作密切相关。现任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