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多画法、创作风格和流派的介入,市场的冲击,造成了中国画在品评标准上的模糊与混乱,以致中国画的品评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中国画的品评应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画基础理论和审美精神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要有不同的品评标准,辩证区别,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对待。  相似文献   

2.
杜枫  陈茂辉 《走向世界》2011,(33):62-64
中国人应画什么画?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画种:中国画。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画画家为这门艺术贡献了不同的内容、枝法、境界,作品和著述洋洋大观。今日,仍有大批中国画画家努力着。中国画市场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炙手可热。按说,中国画家应该画中国画。因为中国画里蕴藏的是中国文化,而中国人最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独具面目,故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最具典范的艺术形式之一,其承载丰饶的中国文化内质.面临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及现代人迅疾、焦躁的生活,创新乃为当代中国山水绘画所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既需继承中国画传统优秀笔墨形式,又需画家博古通今,以增学养,更需怡情悦性,滋养画家人品.再次,若使画面不落恒溪,写生亦于创作其功尤伟,写生可积累、丰富创作素材,使创作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4.
杨海威 《发展》2008,(12):82-82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在视觉艺术领域最集中的表现。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让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进而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张江舟1961年生,祖籍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院委、研究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的张江舟,过着“白加黑”式的生活:白天在国家画院办公,或者出去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晚上9点至凌晨3点在“属于艺术家的时间”中搞创作。行政职务的工作和艺术家的创作,只有通过牺牲休息时间来达到平衡。即便经常往返于世界各地,也鲜有时间游玩当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和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并且是中国艺术的哲学基石。纵观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史就不难看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的共同追求,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中坚思想。而实际上,中国画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一个血脈相承的有机体,或者说中国画是中国哲学的艺术表达方式。透视中国画,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哲学思想对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发展前途如何一直是美术界和理论界讨论的话题,但我个人认为中国画的发展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为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传统,理解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应该回归自然,并且应该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达到互补的效果,对其进行不断开发,并其进行与西画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作是要创作,开发是要开发,但传统精华的部分不能丢。  相似文献   

8.
杨素懿 《魅力中国》2013,(25):296-296
林风眠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画家、教育家、艺术家。他将西方现代艺术巧妙的运用到中国画创作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这最重要就是他中西融合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名家题词     
《走向世界》2016,(5):8-13
刘大为为本刊题词刘大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郭怡孮为本刊题词郭怡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会会长。  相似文献   

10.
任加敏 《魅力中国》2014,(22):133-133
传统中国画浓缩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审美表达、哲学思考等内容,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而中国画主要通过画家的用笔和用墨来进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笔墨的特征,分析了作者用笔用墨与情感表达,归纳了现代中国画笔墨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对于当今国画圈来说,冯斌或许是个格格不入的存在. 在虎溪公社一间洋溢着当代艺术气息的工作室里,冯斌正在创作的中国画很难与我们经验中的中国画产生直接联系,甚至很难想象此种类型属于国画的一种新形态. “中国历史上,水墨画一直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用以怡养性情、移情卧游的墨戏.”当“传统”遭遇现代化、全球化的步步紧逼,在多年运用国画技巧以及其它绘画材料表现当代主题的实践过程中,冯斌逐渐察觉到传统元素在与当代文化和生活交织中自由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继承与创新     
艺术需要创作,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是无需置疑的:但具体到中国画艺术上,由于人们长期传统文化的心理积淀作用,似乎仍有进一步理解的必要。尤其对广大中国绘画爱好者来讲,若企望跻身于绘画艺术之林,恰当地解决好继承与创新问题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作为中国美术的第一大画种在一代又一代国画家的努力中不断向前发展与迈进,同样中国画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笔者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的中国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加强中国画教学中的文化素养培养、结合地域性民间美术等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冯永红 《新西部(上)》2010,(8):146-146,149
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画"写意"审美的艺术精神;"气韵生动"审美的思想范畴;"不似之似"审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国画历史悠久,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等艺术形式。其中,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在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的画种与技法。工笔花鸟画的历史可以追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记录着  相似文献   

16.
谢军 《黑河学刊》2012,(6):29-30
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形和神关系一直是讨论的审美命题。形神论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广泛论及,代表有"以形写形","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其中"以形写神"成为品评和创作的原则;随着对形与神认识的深入,形和神理论逐渐完备,对形神关系应有明确的认识,但中国画发展至今仍然处在"以形写形"和"以形写神"的范围内。"以神写形"才是中国画形神的归结,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观。  相似文献   

17.
程爽  王震宇 《魅力中国》2014,(27):68-68
本文对中国多元文化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艺术价值的渗透、运用、融合与发展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人物的性格、音乐的创作手法等方面,创作性的运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故事背景、民族乐器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艺术价值融合,其发扬中国多元文化艺术价值,合理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唐建 《走向世界》2016,(5):60-6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19.
孙石磊 《魅力中国》2014,(25):99-99
历史悠久的草原民族绘画创作,在绘画的发展中融入时代的气息和历史的痕迹,传承延续着旧有的绘画方式和绘画内容,形成了当前民族绘画发展的重要特征。回顾近几十年来创作的蒙古族题材中国画作品,艺术家通过最为直观的视觉艺术展现蒙古族的人文情怀和地域风采,通过绘画折射出魅力多彩的草原文化,彰显蒙古草原博大精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王玺 《魅力中国》2010,(32):254-254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学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画与建筑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正如,中国画里有“计白当黑”一说,建筑设计竞也有极为类似的理念。建筑与绘画其实是相通的,应传统美术文化的土壤中吸取养料,设计出具有中国性的建筑作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