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影响人民币汇率若干宏观因素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就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上述因素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下浮,且影响极为显著,而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率的上升则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上浮,但影响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1995年~2015年货币供应量(M0,M1,M2)与经济增长(GDP)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合理的使用货币供应量这一工具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效应不明显,说明政策传导具有时滞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造成了经济长期低迷和失业率上升。为了挽救经济的颓势,美国采取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利用VAR模型,通过实证检验美国货币供应量、双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货币供应量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结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会对我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短期内会促进我国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会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998-2003年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选用GDP衡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方法,利用1996年1月到2010年3月的中国样本分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与物价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检验方法上,本文使用了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中现金M0为平稳数据,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上证指数和CPI都是一阶单整变量。CPI和M1、上证指数和M1的Johanson检验均显著,说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上证指数的增长、CPI的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也与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的因果性关系方面,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与资产价格的关系甚为紧密,两者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的因果关系看,两者之间存在CPI到M1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货币超发还是输入通胀?——基于MS—VAR模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固有的内生性使得采用单方程分析不可避免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MS—VAR模型并利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通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通胀水平下货币供应量、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需求和通胀预期对价格水平均会产生正向冲击,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水平的累计冲击响应效应为负;(2)相对而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通胀水平影响最大。(3)货币供应量上升太快是我国2007年下半年来物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汇率变动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仲霞  赵璇 《大众商务》2010,(16):159-159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文章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本文结合我国2003年至2011年3月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效用偏好函数,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偏好在内的货币供求非均衡计量系统,对我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的加权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显示,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现象,国家效用偏好使政府在货币化进程中获得了大量的金融收益,这些成为推动超额货币供给增长的重要诱因。因而,控制超额货币引致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一方面需要规范我国债券市场的承购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货币政策对投资领域的结构调控。  相似文献   

13.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14.
吴隽 《西部金融》2014,(10):28-32
近两年来,资金利率保持较高水平,货币基金产品和渠道创新推进较快,货币市场基金快速发展将导致金融脱媒深化,对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和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带来挑战,并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本文介绍了货币基金产品的主要类型和业务模式,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强。文章从货币供给决定模型和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通过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路径,资本和金融项目路径,储备资产路径和我国货币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路径,信贷传导路径等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最后,在文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当前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利用1996年1月—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物价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物价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不同意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波动变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协整关系。应采取适时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灵活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导等措施来实现物价稳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都是因为币值不稳定造成的,而最终的解决方法均是财富的创造.根据我国货币发行量M2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计算出我国价格对货币供应量的滞后期,并由此说明只有在滞后期内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举办大型公共工程以吸收多发行的货币,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供给和需求分析是微观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分析工具,价格水平则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角度看待商品的价格,在以货币的购买力来计量货币价格的基础上,采用供给和需求分析来研究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研究结果表明:与决定单个商品价格的供求机制一样,价格水平也是由供求机制决定的;还验证了货币供给量的连续增加导致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19.
外汇储备规模巨大、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与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凸显的问题。本文运用ADF检验、多变量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验证了三者关系,即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外汇储备增加引发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这一结论在实证检验上是成立的。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调控外汇储备以控制通货膨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