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97年,19岁的张富韬高中毕业,以12分之差落榜,因为家里穷,难以供他补习,他只好回村务农。他的家在云南省华坪县荣将镇荣将村委会的三马箐村民小组,是该村18个村民小组中最贫困的。几位伙伴约张富韬外出打工。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外出打工可能会使自己富裕,可家乡的面貌就难以改变了;而耕田种地又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要致富得另谋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老刘受骗记     
罗海 《致富天地》2007,(10):38-38
科技致富,是很多农民朋友向往已久的致富之路,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领路人很不容易。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了发财机会,打着“高科技”的幌子欺骗农民,诈取钱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张代 《致富天地》2007,(6):10-10
李春花、赵致富家住农村,是云南省临沧市某县的高中毕业生。两年前,因高考失败,沮丧到极点的两人不吃不喝,把自己各自关在家里,愧对含辛茹苦的父母,难见一往情深的亲人。乡亲们以满腔的热情宽慰着他俩冰凉的心,各自父母分别卖掉了自家的猪和牛,让他们分别怀揣几百元到城市打工。一天一夜的长途汽车把他们送到了昆明,在拓东人才交流市场赵致富找到了一份洗车工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说起懒凉皮,"地球人"都知道,该小吃由西安海涛小吃首创,自从上市以来,以其独特的"不洗面"工艺赢得广大读者赞赏,至今已有数百位投资者靠它走上致富大道。它继承了陕西凉皮"白、薄、光、软、筋、香"种种优势,堪称一绝。然而,它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抛弃了传统陕西凉皮制作工艺,让经营凉皮变得不再那么辛苦,让卖凉皮赚钱变得轻松起来。童小辉,今年25岁,却有三年的打工经历。他是山西人,跟随父亲来到工地搬砖、和水泥,干这行收入低不说,更重要的是没有未来,对于年轻人打工毕竟  相似文献   

5.
杨育谋 《广告大观》2005,(11):75-78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林,吃了一个多月的盒饭,他攒钱买了一套世界著名品牌“皮尔&;#183;卡丹”西服。正好广东的一个同学来了,小林就穿着这套新买的名牌西服去接同学,同时也想在同学面前摆显摆显。同学一看小林的这套西服就笑起来了,“这不是我们公司的服装厂生产的嘛。”  相似文献   

6.
白立新 《商界》2009,(12):136-137
今年年初两会时,某航空公司老总抛出了“不为携程打工论”.说他们每年很多利润都被携程给赚去了。  相似文献   

7.
纳惠敏 《致富天地》2007,(12):18-18
她,13年来带头发展优质梨,并带领群众在荒山秃岭上种植红雪梨、泡核桃,如今贫穷的山乡绿树满山,硕果累累,家家户户靠种林果增收,逐步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她,就是巍山县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朝阳村民小组共产党员、乡土人才、科技致富带头人张树花,村里的乡亲们都亲切地叫她“树花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冉瑞芳大姐:你好!我是一名下岗职工,今年43岁,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为了生活我四处奔波,卖过菜、贩过水果、多次打工,可是生活始终不见好转。最让我头疼的是,母亲已高龄,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下了一大笔外债。我们省吃俭用地偿还,每天重复着这样困苦的日子。  相似文献   

9.
商通     
《销售与管理》2005,(12):116-116
深圳读者阿兴:我是一个在深圳打工的青年,今年夏天我弟弟初中毕业后从老家来到深圳,我把他安排在离我工作不远的一个工厂里做工.可是从小在家娇生惯养的他不能忍受打工的辛苦.私自出厂了。然后几个月没有音讯。当我再次知道他的消息时,却是他受社会上的人蒙蔽,参与贩毒而被抓进了公安局,关到了看守所。  相似文献   

10.
我原在某塑料厂打工。2006年开始,厂里效益每况愈下,让我对未来忧心忡忡。有一天,我在成都的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路经一书摊,闲着没事,就随意地翻阅报刊。当我拿着一份旧的《致富天地》。看到四川省青神县花园街一等伤残军人张仲安奋发图强.发明孵禽薄水温箱专利技术走上致富路的感人事迹后,受到很大震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大众化项目更易踏上致富路 我叫袁量,今年35岁,开了一家皮鞋加工厂,生意非常火爆,亲朋好友羡慕我的同时,都问我在哪儿取的经,我一阵苦笑向众人讲起了我的创业经历。  相似文献   

12.
万为 《商业文化》2006,(7):68-68
张大妈的老伴姓张,所以大家就叫她张大妈了;张大妈是我的隔壁邻居,今年应该有七张儿了吧。  相似文献   

13.
张彪 《致富天地》2007,(10):19-19
云南省景东县的曼等乡瓦窑村党支部书记李加策,年轻时就树立了强烈的科技意识,早在1982年,他就率先在该乡搞起了弓棚育稻秧。当时买不到薄膜他就用尿素口袋缝制代替,28天后顺利移栽,比一般秧苗提前了7—12天,亩均增产了两三挑。1984年有了薄膜后,由李加策带头实践成功的弓棚育稻秧技术逐步在全乡范周内推广普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今年28岁的戴华茵出生在兰州市郊区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她来到广东东莞的一家台资电子厂打工。经过几年打拼,她从当初的一名普通打工妹,一步步做到了车间副科长。  相似文献   

15.
刘威 《市场周刊》2005,(6):36-36
在外打工整整一年的周先生今年不打算坐火车回家了。因为手里有了些积蓄,他准备买一辆二手车直接开回家。而今年抱着与周先生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云南省会泽县金钟镇针对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小孩和妇女的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广大农家妇女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特色水果、花卉,套养家禽、家畜。这种发展农家院落循环经济增收致富的方式,受到当地妇女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销售与管理》2006,(2):37-37
郑伟东曾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但从去年开始就已经不再南下“捞生活”了,两年前跟老乡一起到广东一家油漆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只有可怜的1000块钱。日子长了,他觉得要想过上梦想中的好日子,必须自己干点什么。他开始留意各种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新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科技意识越来越浓,思想观念越来越新,致富道路越走越宽,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村民的婚育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究其原因:该村党支部书记、计生协会会长王本玉发挥了科技导航的作用,村民公认他就是科技致富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嵩明县麦冲村地处山区,耕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过去一直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为主,2002年人均产粮27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50元,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职高毕业的蒲长文以每月300元的工资受聘于一个公司打工,学习蔬菜栽种技术。通过6年的艰苦磨练,他系统掌握了全套生菜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陆继宏 《致富天地》2007,(11):19-19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大潭村第三村民小组长朱树达,1975年退伍回乡后,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一直在农村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不但自己带头致富,还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这位今年58岁、有着36年党龄的致富带头人,曾先后19次被省、市、县、乡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