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市场论坛》2005,(3):6-6
日前,知名国情专家胡鞍钢教授提出,中国其实存在着“四农”问题.除人们常常提到的“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并认为,这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一直有一种社会现象在不断地重复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上个世纪80年代初,被城市里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盲流”,到后来城市里、过节时车站里拥挤的“民工潮”,再到如今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3.
何方 《中国工商》2003,(7):177-178
公民有迁徙的自由,虽然《宪法》规定的这一权利长期以来形同虚设,但公司(这里主要指农民)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实现自由向城市迁徙的情况下,凭一张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机关发给的合法居住证件——暂住证,还是可以在城市里打工的。既然发证件给“农民工”、“民工”或者叫“外来工”,并且他们自己找到了允许他们打工谋生的工作,城市就应该包容他们,不要因为他们衣衫褴褛  相似文献   

4.
《WTO经济导刊》2008,(5):74-74
2008年4月30日,由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发起的“百事明天”农民工子女助学计划,在北京市蒲公英中学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百事中国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分步骤、分地区地为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提供教育资助,并以此号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城市中的农民工子女,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人生开端。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农民工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孙立平认为体制的改革.资源分配机制的多元化释放了“自由流动资源”和提供了“自由活动空间”,这直接解释了农民为什么能够大规模流入城市和能在城市滞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眼下,农村各地都出现劳务输出热潮,成千上万的农民都挤劳务输出“班车”,进城务工,这对城市建设和农民增收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缺乏专业技术的农民工在城里找工作已日趋困难。尤其是一些缺乏技术而年纪偏大的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更是举步维艰。其实,农民在“进城务工”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近城务农”,说不定另有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7.
程春生 《现代商业》2014,(26):265-266
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农民工进城受到户籍限制,无法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缺乏政治参与和制度保障,民主权利和劳动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同时,农民工人力资本素质普遍偏低,一般只能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就业,成本高、风险大,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无论在生活方式、职业选择、思维观念以及聚居和社交圈,都无法与城市居民有效沟通交流,难以融入城市市民社会,是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也称新生代农民工或农民工二代,他们曾是“留守儿童”,他们曾是随“农民工一代”父母进城寻梦的“无根儿童”。在他们身为“农民工一代”的父辈渐渐退出城市舞台的同时,他们陆续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在不属于他们的高楼大厦间寻梦。他们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印证了这条鸿沟的存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甚至最终选择了自杀。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关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波 《WTO经济导刊》2009,(12):57-58
2009年11月12日,沃尔玛获得了“建国六十周年带动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特殊贡献奖”。该奖项是在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上,由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等组织颁发。沃尔玛将这个荣誉归结为其实行了3年的“农超对接”项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09,(8):29-29
阅读:《东方早报》不久前刊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的文章说,7月3日,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在深圳市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农民工”的第二代现已成年,他们在就业时会选择留在深圳,因此,“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尽管学界和媒体对此多有讨论,但在政府官员中,据我了解,王荣还是第一个公开指出农民工二代将促成“农民工”概念消亡的。能够看到这个问题、承认这一社会现状需要重视,已经代表了官员的执政水平有了进步。因此,我要为王荣的新“农民工”观叫好,毕竟正视问题是解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10,(3):36-37
阅读:《南方日报》不久前发表唐钧的文章说,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人户城镇工作的意见》后,惠州市政府专门为优秀农民工准备60个入户名额,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本省优秀农民工“打死”都不肯入户。“优秀农民工”李玉平的话发人深省:“谁不喜欢城市呀,但舍不得老家的地,没有地,户口有什么用?”李玉平的话证实我们的一个判断,“取消户籍制度”对农民来说并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80年代的改革释放了当初被严重束缚在农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得以从农村走出来,以农民工的身份走向城市,一时间神州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劳动力,“民工潮”一时兴起。一直被认为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却在21世纪的头几年(确切地说应该是2003年)出现了短缺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已经存在了一年多的“民工荒”问题,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改善民工待遇也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据媒体报道,仅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缺口保守统计就高达200万人。大量农民工纷纷离厂,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顿陷困窘。一些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80年代的改革释放了当初被严重束缚在农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得以从农村走出来,以农民工的身份走向城市,一时间神州大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劳动力,“民工潮”一时兴起。一直被认为是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却在21世纪的头几年(确切地说应该是2003年)出现了短缺现象.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已经存在了一年多的”民工荒”问题.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改善民工待遇也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而主要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者。促进这一群体在城市安居、定居是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核心任务。“十二五”时期需要针对农民工市民化中的难点和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约有一亿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个群体在城市中的出现,既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为广大农民增加了相当收入。但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围绕着他们的权益,也引发出“讨薪”、“维权”、“培训”、“工伤保险”等诸多社会热点话题。这些话题所显现出的种种问题,都反映出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迅速出现,缺少足够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强调“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后,从2006年夏收起又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动引导粮价的还帐性上涨,带动了猪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强调“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并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后,从2006年夏收起又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主动引导粮价的还帐性上涨,带动了猪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8.
“京”“海”两派的文化冲撞杨东平上海和北京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两个城市.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和城市造就着城市文化。城市盛衰的历史命运,便构成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宏观轨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百年来,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南北文化的对峙冲撞,城市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成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该群体如何在城市生存、扎根和发展下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工选择了在城市中租住房屋,在一些区域特别是城郊的一些自建的民房中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特色的"城中村",在某些市民甚至是学者眼中,这些城中村成了"城市毒瘤"。城中村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应考虑到城中村在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中的过渡作用,为农民工阶层适当的留出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连锁集团“农超对接”思考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超对接”作为紧密联系农产品生产与城市终端市场的直接纽带,作为流通引导农业、城市反哺农业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超市、合作社、农户甚至批发市场经营商户的自觉选择。随着商务部、农业部及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扶持和大力推进,众多连锁超市企业持续不断的实践,“农超对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即众多连锁超市“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