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测度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及其演变趋势,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静态演变趋势来看, 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的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平均值处于DEA无效状态,区域内部效率变化分异现象明显,其中京津冀技术协同创新效率低于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津冀两地的效率水平偏低,但这种差距也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从动态演变趋势来看, 2006~2016年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区域的技术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技术进步是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源泉,但在不同阶段,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技术效率变化对总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引入分工和交易效率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可以证明两个地区之间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导致地区之间人均真实收入差距发展和变化的主要根源之一,这为进一步揭示区域差距背后的经济规律,缩小区域差距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新兴古典视角:区域差距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拾古典分工思想,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对区域差距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源于不同区域间交易效率和分工水平差异的看法,认为交易效率的改进能够提高落后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和总合生产力,有助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近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与Tobit模型对全国及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探究效率分解结构及制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在不断提升,东部地区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差距在逐步缩小。环境因素影响实证显示科技资源投入、教育资源投入、地区经济发展、工业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水平等环境因子对不同区域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各地需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以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经济席卷全球和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基于SBM-DEA三阶段方法,评估中国省级区域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比较分析中国省级区域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差距大,总体呈现东高中低;当前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阻碍了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环保规制强度和教育环境虽未能有效发挥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但教育环境的整体表现要好于环保规制强度。因此,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绿色创新的软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0~201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各区域的创新效率,并且重点考察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效率在样本期内处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支持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有稳健的正向影响,体现出创新体系内部主体要素之间网络关系的积极作用。对不同创新效率水平样本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创新主体的构成和联结关系是造成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考虑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的条件下,运用共同前沿法,对我国工业基于区域随机前沿的技术效率、基于共同前沿的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比进行了实证性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三大区域工业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可以用同一共同前沿包络,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比;支持文献中在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工业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提升的速度不断下降的结论;通过三大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比的变化趋势发现,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地反映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工业技术效率的落差上,而且这种落差随时间的推移出现扩大化的倾向,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工业经济发展上,在工业经济效率上也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差异还不断扩大;在东部开放、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仍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区域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且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最终促成了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研究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地区差距的形成和演变。利用地市级统计数据,基于面板数据2SLS回归和GLS回归结果,本文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产业效率的提升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因区位、城市化和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导致的人力资本差异则是产业结构及效率变化背后的根源所在。要大力促进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加快提高对外开放度,推动区域创新和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决定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从而决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灰靶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者素质、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结构不同是形成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差异的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必须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和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11.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来,各地纷纷加速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与完善,但与国外相比,区域自主创新的进程与成效差距颇大。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来说,应从地区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借鉴国内外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法修正的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测度2012—2019年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北方地区,且南北方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北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活力不足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要素投入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二者均对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MoranI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并建立直接要素投入和区域创新外部环境因素与专利产出的实证模型,通过OLS和空间计量两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区域创新产出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区域创新行为具有空间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区域创新集群的现象比较明显;创新环境外部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单纯增加人口数量并不能显著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创新环境诸因素中,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高校毕业人数和市场化率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区域在整体创新网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动的区域差距,促进整体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许珂  卢海 《西部金融》2014,(7):66-70
不同区域金融结构在资本供给、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率方面也就存在不同。本文运用DEA分析法比较了江苏沿江八市金融结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并通过建立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验证了金融结构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探析中国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心脏,而金融创新对于一国的金融市场的生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利用创新推动业务发展和运作效率提升,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优势,才能为金融业务整合和今后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金融创新方面的巨大差距,认为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不同是两国金融创新差距过大的主导因素,随之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经济水平有多大差距?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该文用“小中取小”的方法确定最大差距区域,并得到不同层面面临着不同挑战的结论。文章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是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是公平的收入分配的观点,并就解决效率及公平的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92—2011年间,我国区域内的差距是扩大的,而区域间的差距是缩小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呈收敛趋势。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技术效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干预的制度环境,然后是资本投入。而人力资本的影响又超过了物质资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创新效率较低,西部各省区市创新效率两极化明显;北方创新效率呈缓“N”形波动,2017年前低于南方,但近年来上升态势显著,两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科学技术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比重、对外开放度、高素质人口比重及城市化率对南北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不同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结果从政府支持、对外开放及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分区调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适度差距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但这种地区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对协调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