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以山东省海洋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商测度山东省3类海洋产业及主要海洋产业的集群情况,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产业集群间的关联性,得出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的关联度整体较强,为山东省优势海洋产业的结论。根据山东省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数据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色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意味着山东半岛海洋产业的重新洗牌,传统海洋渔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集群化发展是海洋渔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发现,目前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但在发展中面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层次低、集群配套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发展中应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演进,积极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同时维护和修复海洋生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山东省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产业集群以打造全海洋产业链模式形成专业化的网络分工合作体系,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及海洋资源的合理配置,极大促进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文章通过海洋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计算,明确我国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然后分析影响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营造浓厚的海洋开发氛围、构建海洋产业创新体系、完善系列海洋产业管理制度等方面促进我国海洋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0年新疆兵团番茄种植面积达45482公顷,总产量达4413084吨,番茄制品产量达650109吨。番茄的关联性企业众多,兵团的番茄产业走集群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集中度和区位商指标,实证研究了兵团番茄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并选取恰当的指标对兵团番茄产业集群作了合理的布局。  相似文献   

5.
分析山东省粮食产业的现状特点,探讨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山东省粮食产业的实际,进一步探索推进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动力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动力两种,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即规模经济、政府行为、产业动力。简单阐述影响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的阻碍因素,并对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通过改进后的区位商对环渤海区域的海洋产业集群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明确海洋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借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依存关系。从总体上,可以看出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增长,而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同样对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且随着海洋产业集群的形成,两者之间的推动关系变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探讨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地域性、独特性及制度赋予的特定权利,对其他经济资源具有聚集效应,从而会引导和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又将会保障、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信誉与品牌,从而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产生历史的基础上,根据集群产生方式的不同,将集群分为内生性集群和外生性集群。运用开放条件下苏州地区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苏州地区集群的类型和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集群的发展变化和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集群的协同创新。论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因素,发现了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在组织网络构建、协同创新成果分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集群开放程度、政府协调引导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加强我国海洋文化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水平,促使海洋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率指标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海洋三次产业中,海洋第三产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再次是海洋第一产业。主要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业与海洋总产业关联度最大,海水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最小。我国海洋"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不是很稳定;新兴海洋产业仍需大力发展。必须通过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建造完善的现代化海洋服务体系、调整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科技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最终促进我们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海洋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是山东省建设蓝色经济区,大力发展海洋高端产业,加快实现海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论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各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研究发现,海洋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总收入、政府资金、发明专利数和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对山东省海洋医药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大。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有效的政策环境下,产业能够保持继续壮大的态势。本文据此,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海洋产业的特点,改进了传统产业集群聚集度测定的方法,继而对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海洋产业聚集度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环渤海经济区存在海洋第一产业聚集过高、海洋第二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海洋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后等问题。进而提出了环渤海地区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协调区域内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优势产业及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国际海洋合作等,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结构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岛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脆弱的特征及其在国防安全中的地位,提出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国防安全、生态良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四个方面,其产业选择应遵循低水耗、低能耗、低物流、低破坏、高效益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结合海岛地区资源禀赋,筛选出适合海岛地区发展的海洋资源型产业、海洋服务型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最后,对山东长岛县的产业选择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推进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论文通过对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发现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当前资源与环境、粗放的经营方式、滞后的二三产业等问题成为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障碍。鉴于此,论文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环境养护、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按照现代渔业要求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合理、夯实科技研发的支撑力度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的对外开发开放,辐射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山东省经济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山东省加快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两地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从制度和产业两个层面探讨了山东省与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具体构建,以促进山东省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山东省渔业产量增长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色系统理论在经济、科教、工农业、气象、军事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本文以山东省渔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利用外资、技术推广投入、新增固定资产、渔船总吨、渔业人口、渔业科研教育投入这个六个影响因素与渔业产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渔业产业仍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投入与资产扩张对渔业产值增长的影响较大,而渔业基础研究对产值的贡献率很小。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山东省1995~2009年的水产品总量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的结果与《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中提到的预期目标差距也较大。在对实证结果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探讨了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振兴山东渔业产业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四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山东省PRED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山东省1999-2008年PRED各子系统及总系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发现山东省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子系统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总系统也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可喜的地方,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接着时系统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知识经济中,政府、产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正成为强化科技转让及吸收能力、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驱动力。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但其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集群、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构建了山东省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探讨通过加强政府—集群—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发展,促进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