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使用2000-2010年我国37家上市金融企业的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广义矩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分析了股权结构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金融上市企业的国有股比重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未流通股比重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但在结果上不稳健;税收优惠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该效应主要通过所得税优惠实现,间接税优惠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静态、动态PR模型,对我国证券业、创新类及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市场结构进行测度,运用SFA法测度证券公司的成本效率,进而实证分析市场结构、股权结构与证券公司成本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0期间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且创新类证券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比规范类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要激烈得多。市场结构指标——市场竞争度与证券公司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型关系。国有性质证券公司的效率低于非国有性质证券公司的效率,股权性质对规范类证券公司效率的影响更明显;股权集中度与证券公司效率之间是一种U型关系,并且,股权集中度对创新类证券公司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5.
李恩娟 《金融经济(湖南)》2014,(5):93-95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和股权集中度分别有助于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在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类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对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用管理费用率衡量代理成本时,国有控股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高于其他公司,而第二类代理成本低于其他公司,适度的负债也有助于降低两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迁的实证研究:SFA方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业绩主要取决于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银行经营效率的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清晰刻画出转轨时期我国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变迁的轨迹,本文采用SFA随机前沿方法,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银行X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银行效率整体格局的变迁做出总结。本文认为,今后银行的业绩水平将更加依赖于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而“流程银行”的改革、治理结构的完善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也正符合当前银行降低效率损耗,提升业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股票流动性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核心议题,其影响因素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缺陷:一是多数研究仅关注了股权结构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而忽略了公司特征因素的作用;二是以往股权结构视角的研究由于存在研究设计上的问题,使得实证结论的可靠性不高。本文使用2003-2009年沪深两市仅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高频交易数据构造买卖价差以衡量股票流动性,考察了公司特征、股权结构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对这一关系的影响,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实证结论。针对这些结论,本文给出了符合我国制度背景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争论的问题。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最终表现在公司经营绩效上。从股权所有制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表明,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复合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2006—2008年面板数据对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与国内文献中对大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当前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有利于公司治理改善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却与绩效负相关,这与对大公司的研究结论相反,表明在中小企业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隧道挖掘"现象,"一股独大"在中小企业中并不利于公司治理。研究结果还表明,国家、法人、外资或个人对公司治理的绩效无显著差异;流通股比重、高管持股、研发人员投入等都与企业绩效不相关;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股权融资倾向,不符合"啄食顺序"的资本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一个小股东、控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1)均衡状态下,公司的所有权集中程度由公司股东所受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决定。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增加,小股东最优的投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趋于更加分散。(2)在公司的现金流所有权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减少公司价值,使得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均受到损害。控制股东掏空资产收益的比例随着其自身现金流所有权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其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程度而增加,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增加而减少。(3)相对于公司中仅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形,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的价值,而且降低的程度会随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当控制股东完全不能进行掏空时,即使小股东仍然面临由于公司中的第Ⅰ类代理问题引起的利益损害,但均衡时,由于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不存在利...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两种效应的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对数成本函数,从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1995到2005年的效率进行实证表明,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正效应,这主要得益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不经济和技术进步负效应,导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较低.因此,要保持中国商业银行业效率的不断提高,必须压缩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完善金融人才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利用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立足于公司特征和外部审计角度,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水平较差,但在2003—2005年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是否在海外交叉上市、是否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样本年度正相关;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7)
基于我国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等背景下,选取2011—2017年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为样本,探讨了绿色信贷、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绿色信贷政策和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从信贷规模和利率上约束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达到绿色信贷要求或环保标准,也使落后企业进行重组或压降市场份额甚至退出市场;而重污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披露程度与债务融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同时重污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披露程度能有效减弱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也表明绿色信贷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和到位,政策效果并不明显。最后从政府调控实现短期与长期目标均衡、企业内部管理与融资、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分类有效落实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