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潜在游客对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感知是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开始,而旅游形象的感知又来源于对该旅游地的认识,也就是通过各种信息"熟悉"该旅游目的地.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熟悉度作为前因变量,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为中介变量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本文的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它通过4条路径对旅游意向产生间接和直接影响,其总影响效果达到了0.591;其次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它们对旅游意向的总影响效果分别为0.546和0.378.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瑛  张龙 《旅游学刊》2007,22(6):25-30
影响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水平的因子有游客个体因子及与每次出游相关的因子.本文以西安地区"五一"黄金周国内市场的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12.0对旅游花费影响因子进行了虚拟回归分析,寻找出国内游客旅游目的地花费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了旅游花费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旅游花费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不同旅游方式的花费水平差异明显;拓展旅游产品谱系、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是提高西安国内游客旅游花费水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两种理解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宏 《旅游学刊》2006,21(6):9-9
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承载空间,为旅游者提供了消费平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来自商业化的旅游服务、非商业化的原始景观和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独特氛围,其范畴远远超出了"整体旅游产品"的概念.然而,旅游目的地远离客源地,在旅游消费者看来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因此,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众多备选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增加目的地的旅游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营销活动的目标所在.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组织是非营利机构,其营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促销,目的在于在目标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有吸引力的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波 《旅游学刊》2006,21(7):69-74
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并实地考察国内许多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案例的基础上,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的社区参与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更深入地探索和解析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内在本质、特点、内容或方式,进而探索和寻求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更有效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社会交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是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在目的地长时间居住,与周围群体发生交往.文章以大理古城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日常活动主要分为三类:购物消费、朋友交往、休闲活动.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社会交往"圈子"具有三大特征:(1)自发性和同质性;(2)随意性和非功利性;(3)交往空间的开放性与私密性.社会交往"圈子"对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圈子"是生活方式型旅游企业主移民的信息来源和资源支持,圈子交往为生活方式移民提供了情感支撑和归属感.该研究丰富了旅游移民的研究内容,并为旅游目的地移民政策的制定、社区管理与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Mill & Morrison的旅游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由6个主类和61个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分类框架(The tourism research system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选.取31本国际旅游期刊在2003-2012年期间的10058篇文章,从而提取出13669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为41624)并进行归类,运用演绎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旅游研究主题进行大数据整理.文章识别出旅游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各个旅游研究主题的受关注程度:从主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目的地”领域,其次是“需求”和“营销”领域;从亚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市场细分”和“吸引物和节庆”领域,而“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目的地内部)”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受关注度最少.最后,本文试图寻求与旅游学学科树进行理论对话,重新检验了近10年国际旅游研究在国内分类框架的学科特征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都市旅游功能及其规模影响的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功能,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城市旅游功能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都市旅游功能应该从广义的范畴来定义,包括旅游目的地功能、旅游客源地功能和旅游中转地功能等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密集区内的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为样本都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都市旅游功能进行测度,初步揭示了5个都市的旅游功能空间演变规律及内部旅游功能转型的趋势.本文尝试为大都市旅游功能强度和规模的比较、评估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和分析范式,力争为地方旅游政策的制定和旅游投资措施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06,21(8):34-39
北京作为一个大都市,它不但是知名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客源地.然而在我国以往对于以城市为单位的出游群体的研究中,一直缺乏对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旅游客源地居民旅游行为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他们的旅游产品偏好,旅游时间段选择及对"黄金周"出游的态度,旅游消费价值观,旅游感知,对目的地的评价及其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王峰 《旅游学刊》2012,27(9):40-45
旅游地空间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系统,易受空间内外部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要素变化的影响.文章在对以外来旅游需求为牵引的传统旅游空间系统及其不足和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民休闲和内需扩大战略背景下本地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的现实变化,重构了内外需求更为平衡条件下的新旅游地空间系统.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空间外部环境、通畅高效的信息流、域面平滑流畅的旅游地发育、便捷立体的旅游通道、趋向均衡互补的内外部旅游市场等内涵,从而对传统旅游空间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金准 《旅游学刊》2006,21(7):42-47
本文通过对携程旅行网上的旅杭游记进行阶段对比分析,研究旅游产品和旅游流空间结构的相对变动关系,说明了产品结构对旅游流空间结构的优化作用,并提供了一种由旅游流空间结构入手,剖析旅游产品结构缺陷,再通过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市场--产品对应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lingering controversy over the use of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TAST) relics for tourism ends, this paper sought to examine residents' perceptions towards proposed promotion of heritage tourism based on TAST relics in Danish-Osu, a former slave site in Accra, capital of Ghana. A combination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employed during the fieldwork towards the end of 2007.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aptured 200 household heads in six communities while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were conducted with other key stakeholders in the Danish-Osu community. Frequencies and percentage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residents' lay concepts of tourism, whereas the mean, t-test and one-way ANOVA were used to measure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s heritage tourism. A major finding of the study is that residents' perceive tourism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TAST re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However, residents' support for heritage tourism is influenced by place of residence. This suggested that irrespective of the place of residence, residents of Danish-Osu were found to be supportive of heritage products and activities.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how residents' perceptions will affect preservation efforts at various stages of tourism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全息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传统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构成及其划分,据此构建全息理论视野下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并对其全息现象进行解读;最后在空间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全息理论,选择重庆市近郊璧山县为实证案例,解析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发展思维并作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有效、准确的旅游流数据获取是决定旅游流研究科学性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流相关研究中的旅游流空间数据获取方法的梳理,认为旅游流数据获取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旅游者时空账户、现代追踪技术、二手面板数据和其他途径等5种,通过成本、效率、可操作性、拓展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对5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述评,并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距与不同.文章指出,目前国内旅游流研究仍存在数据获取方法单一、现代技术应用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尚未实现与国际研究的全面接轨.文章旨在能够引起旅游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对旅游流数据获取的重视,以科学、有效的途径收集准确、适用的数据,提高旅游流研究的科学性和对旅游业发展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ts determinants is a crucial pillar for desig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fluence of host–tourist interactions and place attachment o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still scarce. To extend knowledge in this field,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structural model to examine direct and indirect causal effects of place attachment, host–tourist interaction, and perceiv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tourism impacts on the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 island tourism destination – Boa Vista Island in Cape Verd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sidents’ attitudes a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place attachment, host–tourist interaction, and perceived positive impacts;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by perceived negative impacts. Host–tourist interaction emerges as the strongest (direct and indirect) determinant of the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Moreover, althoug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tourism impact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residents’ attitud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er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The paper ends with relev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o promote positive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oa Vista.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地意象空间分析——以南昌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象空间分析对旅游地规划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城市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照片选取和意象草图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昌市旅游地的意象空间结构以"矩形"为特征;对典型地物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地标性景点和道路出现的概率最大,功能区域和城市边缘出现的概率次之,节点出现的频率最少;南昌市意象空间地图与旅游交通地图相比,在涉及的空间范围、包含的景点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mpares volumes, flow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raffic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 (HSR) link between Beijing and Shanghai. Evidence emerges of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hape of isochrones within the region. Under the influenc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ource region and tourist destination is greatly reduced. Equally, multiple contact modes are more apparent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ourism flow network is closer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HSR service.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above, the HS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tourism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then has a significant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resource. The tourism flow will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space compression”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