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银行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金融业全面开放对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竞争度迅速上升,同时伴随着银行的规模效益下降和风险倾向的增加。由此可知,竞争加剧将引起商业银行行为和风险的变化。正确认识开放条件下银行业竞争的变化和特征,对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慧 《北方经贸》2010,(1):93-94,117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金融业要与世界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本国的金融体系,必须实行混业经营。鉴于混业经营存在巨大的范围经济效应,有利于金融创新并满足客户多层次的要求,且我国有过短暂的混业经营历史,金融业和工商业彼此融合,法律上也有相应的管制放松,所以只要完善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实行混业经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97~2011年这15年间我国银行业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市场竞争度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变化趋势,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下降。外资银行资产份额与市场竞争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而机构数量与竞争度不相关,外资银行进入未能促进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中国银行业市场逐步发展完善是市场竞争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余东华  马路萌 《财贸研究》2012,23(4):106-111
采用拓展的PR模型和H统计量方法论证利率非市场化将导致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高估。为了解决这一高估问题,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将利率非市场化作为时间效应因素纳入回归模型,然后采用PR模型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主义方法实证测度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测度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整体上进入了垄断竞争状态,但竞争程度较低;银行之间竞争的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之路走过了20年,实现了信息大集中、运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电子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从银行信息化走向信息化银行,即在银行信息化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融汇、贯通,促使银行业经营管理产生根本变化。具体说来,就是要集中、整合、共享、挖掘。一要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实现业务集中处理,最终达到经营管理的全面集中和集约,使银行在业务量快速增长、业务复杂性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业务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二要按照统一的信息技术架构将银行内部各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三要突破信息传导和查控的限制,提高可用性和易用性;四要对银行或者企业非常需要的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品信息等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理,进行挖掘和归纳性梳理,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判断市场,发现价格,评估风险,配置资源,提供决策支持。中国银行业应在全球银行业剧变之时,为银行信息化建设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姚世斌 《商业研究》2006,(14):198-201
根据加入WTO有关协议,在2006年12月之前,中国将兑现承诺,向外国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外资金融机构将享受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等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在展开公平的竞争。我国应根据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及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使我国的银行业积极地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去。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发展直接融资的有效渠道,在我国金融业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目前,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占GDP比重排名比较靠后,整体体量较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不过,我国影子银行长期处于监管盲区,传统监管体制无法实施及时而有效的监管,既不利于我国金融系统安全稳定,也不利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金融业内外循环扩大了法律关系模糊带来的消极影响,放大了刚性兑付带来的金融资源循环受阻问题,增加了监管缺乏带来的金融系统不稳定因素,导致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缺位问题进一步凸显。影子银行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但分散管理的弊端依然比较明显。为充分发挥影子银行积极作用,助力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应从顶层着手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规避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具体而言,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统计制度,掌握内外循环中的金融家底;二是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管理架构,防范内外循环中的金融风险;三是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内与国际规则的全面接轨以及内外循环规则的连通;四是引入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平衡金融创新保护与金融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近两年来我国银行业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事实证明,银行走出去,既是一国/地区对外贸易扩张的金融基础,更是本国/地区企业走出去从事跨国经营的坚强后盾。为此,我国银行业应该"走出去",并尽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走出去策略及一套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杰 《商业研究》2003,(2):76-79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的过渡期为五年,面对挑战,我国银行必须走混业经营之路。近几年我国金融业间实行交叉经营,但不等于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当前我国银行业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加强业务创新,加快经营方式实质性变化,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科技金融时代的到来,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银行业务受阻,财务状况备受关注,因此,分析银行财务状况的相关指标和影响因素,是关注银行竞争力、提高银行财务竞争力的一个办法。现以24家银行2018年财务指标数据为样本,选取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分析四个方面的相关数据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我国银行财务状况竞争力,客观评价各银行财务状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角度分析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存在。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实证并回归检验了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特性,并计量出其范围经济系数,得到全能银行存在范围经济的有力证据。实践中对全球著名五家全能银行进行回归分析,并拟合中国自己的全能银行进行回归验证,得到拟合程度非常高的回归检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是可以发展自己的全能银行的,不仅具有现实基础且可产生显著的范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家洪 《商业研究》2005,(21):84-86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国际比较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金融开放的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业竞争已悄然步入客户经济时代 ,营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竞争格局。近年来 ,中国的银行业逐渐认识到营销的重要性 ,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借鉴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成功经验 ,找出中外银行营销差距 ,并就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的营销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经济体中,银行一直是最主要的金融中介。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金融市场和不断出现的风险使银行业监管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对制约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寻求提高监管效能的路径,其目的是实现确保银行体系安全和稳健运行,加快银行业监管专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WTO与我国银行业潜在的危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玉德 《商业研究》2005,(6):169-173
按照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 ,2 0 0 6年放开金融准入 ,允许市场竞争 ,中外银行均享受国民待遇 ,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和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大银行相比在规模、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这是我国银行业的硬伤和潜在危机。随着WTO规则的逐步到位 ,银行业潜在的危机有可能爆发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wide prevalenc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is study develops and empirically tests a model examin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ustomer perspective (relationship bonding tactics, perceived relationship investment, customer satisfaction, trust, commitment and customer behavioural loyalty) and the financial perspectiv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cross-departmental study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ree consumer samples (department of Loans, Deposits, and Credit Cards) drawn from XYZ bank, one of the most famous banks providing merchant banking services in Taiw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stomer perspective does have positive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proposed by the BSC (Balanced Scorecard) and SPC (Service Profit Chain). In addition,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ustomers purchase financial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ir perceived relationship to investment retailers, with corresponding bonding tactics, which results in different level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ural sequences, and is important in reinforcing customers' trust, commitment, repurchase intention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工程的视角看我国的金融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商业研究》2005,(15):177-179
金融工程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银行业务、企业管理、风险管理等微观领域。其影响也由微观领域辐射到宏观领域。我国应充分发挥金融工程的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资源配置率,带动金融业的整体飞跃,促使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商业研究》2006,(3):156-158
银行业的并购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最近几年令人惊叹的银行并购浪潮中充分显示了这一点。面对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众多的国际金融集团正在不断地合并、重组,以图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席卷全球的银行并购潮,正在促使全球银行业发生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中国也将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和波及,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也遭受了极大的考验。文章在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对促进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政策从宏观和微观上影响银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银行税制存在税负偏重、结构简单等突出问题。应降低银行业营业税税率、统一内外资银行税收负担、完善新型金融产品税收制度并增强税收的导向性,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