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办法》)。据了解,《办法》的出台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橡胶工业循环经济,推进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优化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起草了《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见附1)和《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  相似文献   

3.
<正>从工信部获悉,为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我国《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下是《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全文: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范、引导再生铅行业绿色发展,制定《再生铅行业规范条件》。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以废铅酸蓄电池为主要原料的再生铅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49类危险废品之一的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一直存在很大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是其回收再利用一直没能完全纳入正规化管理。近期工信部出台《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强化对汽车有毒物质的管理,从生产企业这一责任主体抓起。现在汽车大部分采用铅酸蓄电池,这也使得汽车用蓄电池成为铅回收再利用的主体之一。中国电  相似文献   

6.
为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促进汽车流通业健康发展,规范汽车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及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我部在广泛调研及多次听取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等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充分听取社会公众对上述两个办法的意见,现公开征求意见,请您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征求意见稿全文请参见中国物资再生信息网(http押//www.crra.com.cn雪。商务部公开征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联节[2018]4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现就《管理办法》有关内容解读如下。问题1:制定《管理办法》是基于什么背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动力蓄电池产销量也逐年攀升,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迫在眉睫,社会高度关注。2009-2012年新能源汽车共推广1.7万辆,装配  相似文献   

8.
正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淘汰下来的废旧动力电池将有统一"归宿"。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经信委了解到,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安徽在内的17个省市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地区。我省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到2020年,逐步实现"1234"的总体目标:即组建1个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构建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溯源2个体系,搭建动力蓄电池评估、交易和研发等3个平台,打造4家标杆企业(包括梯次利用标  相似文献   

9.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顶层设计的基础和原则。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的行业背景、产业现状、面临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解读了我国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建设领域的工作思路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的标准体系的制定步伐正在加快。2010年5月25日,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标识规范》等11项再制造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公示征求意见。其中有1项再制造产品管理标准,5项再  相似文献   

11.
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再商品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国外许多国家相继通过法律来引导并建立完善的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体系。我国新近出台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对回收利用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想建立并完善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体系.就必须明确各责任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商、进口商、消费者,在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中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对国外立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废旧家电回收主体承担责任有关规定的评析,在对该征求意见稿肯定的同时,提出包括消费者付费、责任比例细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规范废塑料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秩序,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引导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项目投资核准(备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发改委日前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征求意见稿,一改此前对于汽车零部件的放开政策——鼓励外资在华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但是外资股比不超过50%。这是国家首次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合资股比,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为进一步增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一、将第三条修改为"国务院报废汽车回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全国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下同)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报废汽车回收主  相似文献   

15.
<正>据悉,《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日前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意见稿,报废汽车回收业务的审核部门将由经贸管理部门变为报废汽车回收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废汽车回收业不再纳入特种行业管理。意见稿规定,拟从事报废汽车回收业务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废汽车回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废汽车回收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会同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申请审核完毕。在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资格方面,意见稿弱化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及《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等,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专家组复核和现场核查,并征求环境保护部意见,现将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和轮胎翻新、废轮胎综合利用行业准入条件企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价值,我国政府和行业高度关注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发展背景,并从梯次利用基站备电、储能、低速车三大主流领域详细分析了梯次利用产业现状,同时总结了梯次利用技术现状。最后分析了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鸿 《中国招标》2015,(1):24-25
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整合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6月15日为征集意见的截止日。据知情人士透露,相关部门将对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规范工作进展或将提速。该《征求意见稿》透露出了当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诸多问题,并对今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务院关于修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出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一夜之间成为资本垂涎的"金矿"。这座"金矿"究竟蕴藏了多大的能量?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乐观的判断,虽然目前中国汽车报废行业跟美国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但超越它是迟早的事。汽车报废率将大幅增长,报废量逼近美国  相似文献   

20.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2,(44):35-36
财政部:对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征求意见由财政部起草的《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10月17日起至11月18日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财政部官方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结合《政府采购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可以采用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的四种情形: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的货物、服务;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公开招标数额以下的货物、服务;公开招标数额以上、经批准采用非公开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