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提高风险预警和监测能力。首先.要在现有金融统计监测数据基础上.探索建立包括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能为分析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撑、实现宏观与区域信息相结合的经济金融运行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并反馈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研究货币政策及其工具如何通过各种金融变量对实质经济产生作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介绍了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作了实证分析,从而弄清梗塞货币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深化经济金融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金融运行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金融运行走出困境的对策: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建立经济金融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提高经济金融运行质量;标本兼治、防化金融风险,创建金融安全区;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效应;健全金融市场融资管理机制,保证货币政策高效运作;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扶植金融运行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货币政策尚未达到其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因此,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措施应该从消除制度性障碍入手。  相似文献   

5.
我们提出一个中央银行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系统的方案,以供同志们参考。该方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反映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及相互关系的指标数据库;二是运用这些指标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和预测。一、中央银行国民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数据库数据库指标选取原则:我们确立了以下选取和设置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指标的原则: 1.科学性。所选指标,在经济金融上要有重要意义,与经济、金融有较高的相关度或灵敏度,指标的变动对经济金融运行有重要影响;指标的名称和内涵符合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不能是随意的、杜撰的;指标应当是先进的和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经济、金融的最新动态和发展。 2.系统性。所选指标既有本质区别,又有逻辑联系。指标体系是一个由若干指标群组成的系统,层次分明,能够体现以货币为主线深入经济研究金融的原则。各指棕群均从不同侧面反映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健全调研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建立属地金融信息原始数据库。在充分利用金融统计监测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业景气调查、以及银行家问卷调查等现有一切成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高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利用程度,探索建立经济金融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为基层调研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经济金融监测体系 确保辖区金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行绥德县支行根据央行金融服务工作和贯彻货币政策的要求,积极关注辖区经济金融的质量和效益,关注经济金融运行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建立经济金融监测体系,确保辖区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信息不仅反映金融系统内部运行的状态,还反映着经济体系乃至全社会运行的状态。因此金融统计不仅是支持货币政策决策、维护金融稳定、有效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而且是监测经济中各部门和市场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宜 《海南金融》2004,(10):64-65
一、建立以人民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协调工作机制人民银行在信息共享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已开发和建立了覆盖不同业务功能的金融信息系统,如支付清算系统、金融统计分析系统、账户管理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以外,人民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管理支付系统、监测银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健全、渠道不畅,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有作用,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金融系统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目前,应加快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环境建设,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从制度上构建防范风险的屏障并奠定金融发挥作用的基础。注意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落后经济金融环境,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和金融体系的经济主体行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金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比较明显,1996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特别是1998-2002年,货币政策效应却呈现弱化趋势。对此,学多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不科学、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不强、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金融中介不健全等金融层面寻找根源。但经济决定金融,应从实体经济方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系统地分析近年来实体经济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机理,廓清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基层金融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商业银行传导货币政策机制不畅,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不良金融资产战胜多,金融机构普遍经营亏损。要使基金金融运行走出困境,就要建立经济金融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提高经济金融运行质量;标本兼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建金融安全区;健全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效应;发展货币市场,为金融资产流动提供有效传导媒介;人民银行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搞好信贷投向的协调引导,适时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将实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的分离。剥离金融监管业务后的人民银行将更专注于货币政策的研究和执行、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与分析以及履行好支付结算、代理国库、货币发行等金融服务工作。基层人民银行在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调研与分析方面,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就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能为: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维护金融稳定任务繁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金融稳定监测分析系统,采用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和预警模型方法,对经济金融运行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尚玉皇  赵芮  董青马 《金融研究》2021,487(1):13-30
现实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操作受到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信息的共同影响.如何基于混频大数据信息分析货币政策行为机制是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混频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MF-TVP-FAVAR)模型.基于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等多维度混频数据信息的实证结果表明:首先,MF-TVP-FAVAR模型在宏观金融混频数据中提取的金融形势指数(FCI)能较好地表征宏观经济先行趋势,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前瞻性信息.其次,混频TVP-FAVAR模型可以捕捉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的高频时变特征.与货币供应量相比,利率传导对产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利率传导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愈发畅通,而信贷传导机制因财政政策搭配等问题日渐受阻.再次,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到经济周期影响,无论产出效应还是价格效应,经济上行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比经济衰退时期更加通畅.价格型和数量型传导机制在经济下行时的作用效果均会减弱,但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最后,货币政策对FCI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性,说明金融市场信息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结构性的动态影响.货币当局制定尤其是微调货币政策时应及时评估金融市场信息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基层人民银行承担着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由于这些职能的社会性较强,需要采集、整理、加工、分析来自经济、金融各个领域的信息,以便正确判断地区经济走向及重大经济问题对地区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而做出恰当的政策选择和调整,建立适应人民银行(本文所指的人民银行均为基层人民银行,下同)信息共享机制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就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的对象、形式和制度安排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之面临一些梗阻,如我国融资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于数量型信贷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银行存贷款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通等。为此,应采取健全利率走廊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打通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梗阻等措施,以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1.建立“大金融”统计监测体系是基层央行履职的现实需要。由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统计指标自成体系,集中的金融统计信息被分割或垄断,形成了金融业统计信息的真空。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经营和监管,也不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