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完上面的主文,我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产生了迷惘:冯仑到底是个什么人?商人?企业家?慈善家?思想家?时尚玩家?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冯仑示人的脸谱太多,以至于有人戏说,无法对他的形象作一个清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不管怎么说,冯仑号召开发商向“猪坚强”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因为向别人(包括猪)学习,意味着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别人(包括猪)的长处。问题是,开发商能够真正明白应该向猪学习什么吗?  相似文献   

3.
多面冯仑     
曹世中 《新财经》2009,(9):18-22
冯仑的经历,可以看做是我们这个时代民营企业家创业、成长、成功的一个缩影:他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在制度变革的缝隙中找到生存根基,在“野蛮”中顽强生长并一路走来,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被人们誉为“商界思想家”的冯仑,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以不同的脸谱示人。本文通过对冯仑足迹的追访,重新解读这个“商界多面人”  相似文献   

4.
欧阳植昊 《魅力中国》2013,(20):235-235
近日,看了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的一档节目,节目主持人撒贝宁,节目嘉宾海南万通房产董事长冯仑,观众席上是风华正茂的年轻朋友。冯仑就理想这一话题作演讲。时下的社会环境,谈理想似乎是高谈阔论,理想被现实挤兑。宁可要清晰的现在,不愿要模糊的未来,已成为这个浮躁社会的思想认同。然而,理想是骨子的情结,这股情结不该妥协于现实。冯仑说:“生活最大的恐惧不是没有粮食,没有水源,而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理想,是内心的志向、未来的指向,是不屈的信念,忠诚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守正出奇     
在一个新书发布会的仪式上见过冯仑,但他谈的和新书似乎不沾边。想是主办方看重了他的口才、学识,任何事都能当段子说,并且到哪里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点。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出版之后,冯仑曾有不同观点,认为吴氏的企业史写得过于浅显,很多故事并不能还原当事人的真实经历。他还说,如果有人愿意做企业史梳理的工作,他愿意出钱出人。  相似文献   

6.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记住冯仑是因为他的妙语连珠而不是其万通控股董事长的身份,对于冯仑来说,这两者却是相辅相成的。低俗味道浓厚的段子让世界记住了他,而万通带来的财富则让他有了发声的机会。
  赚钱、出书、搞众筹,冯仑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虽然外界对他的身份有着多重定位,但冯仑自己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还是做一个好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挣了钱才可以干别的事。  相似文献   

7.
冯仑转身     
陈述 《新财经》2011,(5):62-64
冯仑转身的背后,是万通的转型。从住宅地产转向商业地产的万通,需要更为年轻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冯仑能否将其"冯氏价值观"延续下去?4月14日,初春的北京却已经燠热难耐。在国贸大酒店举行的万通地产新品发布会上,万通的灵魂人物冯仑始终一语不发。熟悉冯仑的人都知道,每每有他参加的活动,被誉为"地产界思想家"的冯仑都会语不惊人死不休地"野蛮"一番。沉默向来不是冯仑的风格。而今天,他之所以一改高调风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集体经济》2013,(11):68-68
冯仑在他的《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谈到,有一次,他们长江CEO班30几个同学到了香港,此行的安排之一是见李嘉诚。冯仑说,见李嘉诚之前他有几个预想:一是,他们到达约好的会见室后,肯定是先见到李嘉诚的空座椅,而不会一下就见到本人。  相似文献   

9.
我的前前前单位一位领导,是冯仑中央党校研究生时的同学,在一次吃饭时不知因何说起了冯仑——读书那会,他们在外地调研,精疲力竭之时到了一家大酒店,坐时服务员递上茶单,一看一杯咖啡得花研究生几个月的津贴,只好在服务生白眼中讪讪走开。  相似文献   

10.
卓达闯南洋     
如果国内楼市按现在这种形势持续下行,中国地产商怎么办?“出海”。虽然“先行者”冯仑梦断纽约,胡宾迪拜“上海岛”搁浅,但此后,玺萌资产控股公司购得新加坡珍珠岛,上海绿地集团联合其他中国企业开发俄罗斯地产,黄怒波携中坤集团剑指冰岛……“漂洋过海去买地”的风向已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1.
我的前前前单位一位领导,是冯仑中央党校研究生时的同学,在一次吃饭时不知因何说起了冯仑——读书那会,他们在外地调研,精疲力竭之时到了一家大酒店,坐时服务员递上茶单,一看一杯咖啡得花研究生几个月的津贴,只好在服务生白眼中讪讪走开。  相似文献   

12.
民营公司如何才能走出“原罪”?在处理政商关系中,如何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从来不湿鞋”?制度建设与效率优先在公司治理层面如何考量?在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道路中,管理者应当如何选择?如何才能达到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的挣钱最高境界?如何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到朋友,提高个人实力……这些问题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重要性更加凸显。冯仑,集数十年思想沉淀,以诙谐、麻辣的文字,一一给予了解读。本书全面展现了冯仑的幽默风趣,畅谈人生、交友、职业规划。柳传志、王石、宁高宁、周其仁、张维迎等众多商业大佬、知名学者推荐。  相似文献   

13.
卓达闯南洋     
如果国内楼市按现在这种形势持续下行,中国地产商怎么办?“出海”。虽然“先行者”冯仑梦断纽约,胡宾迪拜“上海岛”搁浅,但此后,玺萌资产控股公司购得新加坡珍珠岛,上海绿地集团联合其他中国企业开发俄罗斯地产,黄怒波携中坤集团剑指冰岛……“漂洋过海去买地”的风向已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4.
书架     
"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纵横生意江湖20年来,第一次系统梳理出书。三十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前公司时代发展到公司时代,21世纪后又进入创富时代,冯仑是一个亲历者,他所创办的万通公司也伴随着其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因此,冯仑对民营企业的所谓"原罪"、合伙人制度、管理逻辑以  相似文献   

15.
桃子 《中国经贸》2008,(15):91-91
不久前,记者就个人的一些理财方法采访了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 冯仑表示,目前.一些富起来的人并不会去使用很激进的理财方法。他们热衷于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的投资,比较偏向于保守的理财方法,不动产可能更偏好一些,而对于风险比较大的产品往往不会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冯仑所领导的万通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资本运营的民营企业之一。在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几番风雨后,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资本浪潮,冯仑戏言他已“惯看春风秋月”。结合万通多年的经验,冯仑道出了资本运营中的核心理念。他身体微微前倾,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说——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10,(11):36-37
中国改革开放已历整整三十年,伴随改革开放而日益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早已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综观民营企业整体状况,却还没有摆脱“野蛮生长”(冯仑语)的局面。民营企业何以突围,何以从野蛮生长转向文明生长?可以说,这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中心问题。正在我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读到了曾和平的《正道沧桑》,给我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8.
4月26日,在王石、冯仑等40余位董事长参加的“中城联盟”董事长联席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对于近期出现的新名词“房奴”,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表示:“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他说,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  相似文献   

19.
钰涵 《新财经》2012,(6):88-89
冯仑说:“坚持理想,顺便赚钱。”那么,如果坚持理想,事情就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这话听起来似乎老生常谈,但的确让不少人取得了成功。只是,走过来的人一定更明白,坚持理想四个字,做起来远比说出来要艰难许多。而理想,仅仅是个方向,能否达到彼岸,影响因素可多着呢!  相似文献   

20.
“不出书是等死,出书是找死?”传统出版业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局,要么凤凰涅槃,要么化为灰烬,可出路在哪里呢?互联网能否成为一条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