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广泛存在。建立纳入财政支出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支出竞争的企业投资决策计量模型。结论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对地区投资行为影响具有差异性并存在长期效应。为实现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良性发展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利于提高地区整体投资环境的领域,同时继续完善中央和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2.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是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使用2004—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并分析了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地区财政支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变化差异不大;(2)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越低;(3)经济增长率越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越低;(4)地方政府超额完成中央的经济发展目标有利于改善当地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郭倩 《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36-137,148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财政支出上,而在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上各地方政府则表现十分被动,这种不和谐的财政竞争阻碍了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步伐。从制度上分析造成地方政府恶性财政竞争原因,为缓解财政竞争状况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转换政府职能,调整地方财政使用方向。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其财政支出应重点支持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导致了各级政府对总量有限的税收利益互相竞争,地方政府间税收不正当竞争打破了正常的税收秩序,也打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消除政府间税收不正当竞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与民生财政的主动性。杜方、朱军(2009)采用省级地方政府的跨时截面数据,在教育事业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GDP增长率之间建立跨时混合截面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间民生财政支出项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承怡 《经济地理》2019,39(9):24-30
财政支出竞争作为地方政府争夺要素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要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的损失。文章构建一个软预算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模型,并基于2009—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竞争策略的空间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投资与公共服务两类支出均能吸引资本等要素的流入,因而各地区表现出财政支出的"逐底竞争"。其中,公共投资竞争策略相较于公共服务策略,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更强,这也是造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基建、轻民生"的结构扭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方税体系。但是随着分级财政体制的建设,中国地方税制问题凸显,特别是国内税收竞争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对贫困省份税源造成巨大侵蚀,地方政府缺乏自主财源,因此,探讨地方主体税种的选择与完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熵值法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法(SYS-GMM)着重探讨了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聚在中等发展水平区,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非均衡特征;2民间资本、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对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则不利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升。为此,文章建议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完善政府监督及宏观调控职能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促进各地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参考》2014,(22):8-42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主要通过财政支出手段来体现。财政支出领域的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核心领域,也是改革政策和成果的主要体现。我国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为33%。全口径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达39%,而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仅为41%。财政支出领域改革的总体方向是:适度控制总体规模;建立优化一般性行政支出结构的长效机制,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压缩经济建设性支出的规模,优化公共投资结构;继续加大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应继续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广覆盖,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福利项目的整合;以筹资为基础,以可持续为原则,合理确定不同人群社会福利项目的待遇水平;加快建设适应老龄化冲击的老年福利体系,大力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型社会福利项目,同时要改善制度设计以增强福利项目的内在激励,创新项目实现形式以提高真实福利效果。基础设施高峰期的基本国情决定政府投资支出比重较高还将延续一段时间,针对地方政府投资易热不易冷,政府投资过度易诱发产能过剩等问题,应注重以体制改革削弱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投资冲动,调整投资结构,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建立以市政债和地方债为主体的新筹资机制,建立中长期资本预算制度,加强事后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dataset for 31 Chinese provinces from 1998 to 2006, this paper provides a spatial Durbin panel analysis to test for fiscal interactions among China's provinces in their public spending on infrastructure. We find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s across Chines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Further analysis attempt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ossible sources of such fiscal interactions reveals evidence of expenditure competition instead of yardstick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政府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观察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本文认为扩张偏向的财政行为是中国式的分权治理模式与缺乏良好制度约束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中国28个地区的1994—2004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和Probit模型方法验证了这个假说。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使地方政府执行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除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础设施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将中国式分权治理模式中以GDP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调整为以经济稳定优先并兼顾民意的政府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3.
Interregional infrastructure promotes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nhances the mobility of capital, thereby intensifying fiscal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Exploiting the expansion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HSR) network as plausibly exogenous shock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Interregional infrastructure affects the fiscal competi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We find that after connecting with the HSR network, city governments tend to dedicate a lower proportion of public spending to consumption goods, which benefit immobile households, and invest more in productive inputs, which attract mobile firms. We also find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HSR connection on the proportion of consumption goods is more pronounced in peripheral cities than core cities because periphery cities face a larger increase in capital mobility due to the core–periphery effects of trade integration induced by HS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accounted for when assessing the social welfare of interregional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offers an insight into the public governance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in Vietnam.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measures are assorted. Applying a sequential (two‐stage) estimation for the panel data of 62 provinces of Vietnam over the 2006–2015 period, we find that first,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Vietnamese provinces. Second, the effects of public governance on economic growth vary across provinces depending on various levels of local public governance. Interestingly, the effe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s strengthened when this variable is added along with better quality of public governance. In a region of high public governance quality,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its economic growth.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design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nee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cal governments’ ability of public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5.
公共文化事业对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对2005-2007年我国省级数据的描述统计发现,各省的财政文化支出占本省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小且省际间差异较大。通过三因素文化支出模型的构建和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省财政文化支出的多寡主要受制于该省的财政能力,其次才是市场投资的推动,而公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则最弱。这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文化投入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还很远,应当引起决策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After the Doi Moi reforms, Vietnam pursued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autonomy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While several empirical studies analysed 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Vietnamese provinces, very few studies examined its impact on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represents an initial effort to fill this gap.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pplied the panel corrected standard errors (PCSE) estimation and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to an updated panel data of 63 Vietnamese provinces, spanning the period from 2011 to 2019. The results indicate a positiv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for development targets. However, realiz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quires the fulfilment of certai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激发了地方政府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不恰当的分权路径也加剧了地区间的税收竞争。本文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对中国省际间的税收竞争与博弈行为进行检验。研究显示,省际间税收竞争反应函数斜率为负,这说明省际间在税收竞争中采取的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同时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目前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较低。而对省际间税收竞争增长绩效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则显示,公共服务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与其财政充裕状况直接相关。为此,本文提出应加快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转移支付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打破数量型增长的政绩观,从制度层面营造地区间协调有序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区1997~2009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卫生资源因素对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卫生支出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地方财政卫生支出的收入弹性为0.54,这表明卫生服务是正常物品,而不是奢侈品,地方政府应加大卫生支出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本文通过一个均等化转移支付条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决策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选择中的各种基本因素作了简单分析,并利用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财政资金再分配地位与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关系特征。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会带来地方财政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且地方政府的财力改善后,还可能通过调整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偏离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即存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可替换效应;分区域的分析还表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财政资金净流入地区,地方政府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支出项目的诉求越强烈。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在地区间财政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程序,更重要的是应强化地方财政决策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