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源头风险与痛点目前,中国处在一个高压、高风险的交通安全管理环境当中,主要表现于不安全的人、不安全的车、不安全的路和恶劣的气象环境。笔者采集了2012年至2016年5年的人、车、路数据,由此发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关于人。机动车驾驶员总量统计,5年以下的驾驶员新手占比38.7%,年平均增长9.6%。最近20年左右有超过5亿的农民进城,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驾驶员教育滞后,道路交  相似文献   

2.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村村通"到"户户通";从解决"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路",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甚至信息化,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现在,农村公路不再仅仅是农民出行、乡货进城的通道,世界工业品拓展市场、扩大内需的通道,同时也是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增进城乡居民交流、提高全体国民幸福指数的纽带。如果说,高速公路更多地支撑起国家的富强,那么,农村公路则更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事故     
<正>问:驾驶体感车在城市非机动车道行驶中撞了行人,是否属道路交通事故,体感车应按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对待?答:属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体感车属于"车辆",驾驶其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中撞了行人,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属于"交通事故"。关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村村通"高速发展,道路交通路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道路里程、机动车保有量、交通参与者不断增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的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以成都市为例,2017年1至9月,县、乡道路发生交通事故1200多起,占全年事故总起数的40%,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笔者根据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实际,浅谈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毕节地区共有9个县(市)区,农村人口比重大,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不仅对解决农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有利于加强城乡沟通,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毕节地区运管处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客运的重要意义,将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行车有十个关键:一不:车辆通过闹市受阻时不要急躁。二要:两车交会前要提前降低车速;车辆转弯前要减速、鸣喇叭并靠右行驶。三查:对车辆重要部位,出车前要查,行车途中要查,返回车场后要查。四看:出车看气候,行车看风向,鸣喇叭看反应,遇人、车看动态。五不开:宽阔道路不开"英雄车",复杂地段不开"冒险车",熟悉道路不开"麻痹车",任务紧急不开"急躁车",遇到情况不开"赌气车"。六让:你追我让,你抢我让,你冲我让,你强我让,你挤  相似文献   

7.
正"僵尸车",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破损形状及长期停放在一个地方的车辆,对人造成不良的视觉影响犹如"僵尸"一般,因此戏称为"僵尸车"。"僵尸车"不仅占用公共停车资源、影响道路通行秩序,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报废车类"僵尸车"的危害抢占公共资源。报废车类"僵尸车"长期停放路边,不仅严重影响道路的畅通,而且遮挡驾驶人及行人的视线,很容易酿成道路交通事故。车辆管理难,安全隐患大。有  相似文献   

8.
浙江台州1994年撤地设市。设市初期,台州的椒江、黄岩、路桥三个城区完全分离,各相距15公里,靠原有的国道、省道连接。市民往来需要在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上穿行。农民进城坐的是农用车,几番周折才能到城里。随着城乡公交的开通和延伸,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正在慢慢缩短,农民跨出偏僻山区,走向现代化城市的夙愿,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城乡道路交通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上路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法规意识却没有赶上来。特别是一些农民,至今仍用赶集上会时的走路习惯在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公路上行走,有些住在国道旁的农民,甚至把公路当作“乡间田埂”随意穿行。每当交警对这些违章行为进行制止时,他们总会不屑地说:“长这么大了,还能不会走路?”认为交警多事。其实这些人确实不会走路,需要学习在备有现代化设施的公路上行走的常识。前不久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就是典型的一例。一村民骑车进城购物,看到人行道车多人多,当即产生从左侧机动车道…  相似文献   

10.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政策协调、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和服务优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加  相似文献   

11.
警察的幽默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城市里每个大点的十字路口旁边都有岗楼,交通警察在外面站累了可以坐在岗楼里面靠扩大器和高音喇叭指挥。当时我的工厂在北郊区,进城出城要经过横跨海河的金刚桥,桥的南端就是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那时北半个天津市的人差不多都知道金刚桥的警察有意思,我每次路过金刚桥,只要见到有热闹,一定停车看上一会儿。 有一回,一个农民骑着一辆被称作“铁驴”的自行车进城,这种车是用水管子焊成的,简单而笨重,没有挡泥板和前后闸,过了金刚桥下大坡的时候,那农民伸出一只脚去踹前轱辘,完全靠鞋底子和车带的摩擦减…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沧州,农民工进城打工不再共乘低速三轮车或农用车,改骑自行车或公交车;客车驾驶人真正懂得了超员的危害性,更多的驾驶人明白了"十次事故九次快";许多中小学生已经遵循坚决不乘坐黑校车……自2011年9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大潮裹挟下,农村的青壮 年进城务工,留守的大都是老年人和 儿童。他们是交通事故高发人群。尤其 在偏僻农村和山区,安全形势堪忧。乡 村道路普遍质量差、等级低,虽然“村 村通”了,但是路坏了没人养护。路况 不好,造成农村事故多发。但有些好的 路段,一到麦收时节就成了老百姓的 场院,加上农村低速载货汽车、三轮 车、拖拉机管理不到位,农民交通安全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农村的道路交通 事故频发。按目前的警力,交管部门还 不能完全顾及到村村寨寨,即使“五 进”进了农村,送去了挂图、光盘,但 交警总不能一直待在村里。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以来,上海市路政局选取2区5镇作为试点,探索农村道路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的养护模式。上海市农村路桥改造已经连续两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三年共改造村内道路4000余公里、桥梁4000余座。在农村公路管养方面,上海市路政局着力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管养手段,彰显社会效益;文明示范引领,提高设施服务水平。从农村路桥改造到农村公路管养创新再到农村道路城乡一体化试点,上海农村道路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安徽芜湖县早在1997年前就基本实现了乡村通公路。仅从县城就有4条路通市区,公路纵横交错,相当便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芜湖县到市区四条公路上的班线车,都不能直接进市区。乘客们只能在郊区客运站下车,转乘其他车辆进市区。尤其是农民进城大部分是卖农副产品,购商品回家,来回乘车都携带大包小包行李,车辆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十分不便。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乘客时间,增加了乘客的费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道路运输运输门到门运输的优势也无从体现。  相似文献   

16.
自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三基"建设以来,河南省以"三所三队"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打造,整体推进,使"三所三队"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作为夯实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开展平安畅通社区建设、服务城乡群众重要工程的交警中队建设。经过一年多来各级公安机关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的推进和大量财力、物力的投入,一个个面貌崭新的交警中队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中原城乡的每一条道路,照出了一条条平安、和谐的幸福路。  相似文献   

17.
甘肃环县曲子镇农民杨秀琴到县城农贸市场买农药,只花了两个半小时就赶回来了,她高兴地说:“自从镇里建起了客运站,山村里的班车多了起来,和以前相比,真是方便多了。”环县是国家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县,境内沟壑纵横,十年九旱,环境恶劣。长期以来,车不通,大量的山货运不出去;路不通,许多老百姓难进城。交通的不便,成为环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各地城乡道路客运经营者和行业管理者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并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交通运输部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力度,将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作为强民、利民、惠民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历经几十秋,漫脚下路。当年出门难,进城更是愁。乡间本是羊肠路,土丘坎坷伴旅途。雨天步泥泞,晴日两脚土。通往城里路一条。从春走到秋。如今离城不觉远,乡镇繁华似京都。公路联成网,车辆似水流。出门不再难,车进农家户。商品经济大发展,农家也上高速路。庆贺祖国五十岁,城乡共唱祖国颂。城乡共唱祖国颂@张宝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四川省成都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摩托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等专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成都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与此同时,由于受农村机动车保有量飞速增长、道路设施安全水平较低、交通参与者文明意识不强、交通管理力量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仍占全市总量近70%,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全面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势头,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治本之策,成都市交警支队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为重点,围绕"人、车、路、环境"交通四要素,在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工作中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