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他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说:“过去人们以为普及为别人做好事就可以改进社会风气,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专门拣别人便宜的人,将数十倍于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他举例说,当学雷锋的人免费修理家用电器时,人们关注的是学雷锋的好心人,却忽略了那些排着长队来修电器占便宜的人。如果再有学雷锋的好心人替他们排队,来占便宜的人一定络绎不绝,这样社会风气好得起来吗?这样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结果道德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道德回报作了伦理分析,论述了道德回报的实质:义与利的一致,提出道德回报的机制建设建议:营造良好的道德回报氛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使各种“道德回报”活动进一步发展;道德和法律相结合;培养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3.
李岩  刘昕  张澍 《理论观察》2010,(2):157-158
道德与法律是什么关系,应是明确的。但目前确有少数人对此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为此笔者就此作以简单的探讨。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认为“有道”之人就是独立、自主、自由的。有“道德”的人是忘我者抑或忘人者,总是绝对不害己、不害人的,是自律者、负责者,是真正的强力者,自我支持者,自我完成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区建设》2010,(5):18-18
茅于轼:对做好事的人的惟一要求,就是心术要正,是真心诚意地做好事,不图回报。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雷锋的诚实守信精神体现为他时刻自觉主动为人民做好事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不做坏事。”雷锋做到了,从旧中国的孤儿到新社会的主人,从普通工人到革命战士,他为人民做好事从来没有间断过。小到为车队节约油耗,大到为国家抢险救灾,都是在为国家和人民办实事,做好事。雷锋为人民服务是真诚的,不做假,他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要处处为国家和人民着想。雷锋心里装着人民,体现在时刻自觉为人民做好事的实践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雷锋不断地在提醒自己,要使有限的生命绽放出灿烂的光辉,个人价值的实现要寓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在部队,公差勤务、内务卫生,他事事抢在前面;连队放电影,他为了让别人去看,主动留下站岗;平时战友的衣服脏了,袜子破了,他不声不响地帮忙洗好补好;战友生病了,他主动请军医,送水送饭;发现哪位战友有了缺点,他利用一切机会找其谈心,热心帮助改正。在我们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都那么富有爱心,永远都那么真诚善良,为了心中的承诺,甘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生。在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中,个人诚信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没有诚信,相互欺骗,一个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所有的社会关系就会在这样的危机中恶化甚至解体。诚信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不可缺少的道德纽带,它使一个社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让有限的社会资源产生更大的公共效能。只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会协调发展,才会为他人和社会着想,为他人和社会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时刻自觉地为他人做好事。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关于“知耻”的道德要求和伦理思想,几乎在各民族的典籍和口传文化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无数的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故事传说等。正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造就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知耻之心和道德理念,形成了人们共同遵守和世代传承的做人标准和伦理准则,连刚离开襁褓,  相似文献   

8.
道德从来都不限于共同道路,尽管道德总是包括共同道德,这是因为,每个共同体都由数个个别共同体组成,而每个个别共同体都具有自己的成员身分资格,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 制度和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环境道德美好的追求,但若将之等同于我国目前的道德责任选择,既不实际也无战略,追求“持续生存”才是我们当前的第一要著。  相似文献   

9.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新时期道德建设必须适应这一深刻的体制变革,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尽快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做到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一方面,要敢于冲破旧道德的樊篱,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保守、封闭、僵化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竞争、效率、平等、民主、开放、创新、公正等道德观念;使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适应市场运作机制有效地发挥其对…  相似文献   

10.
郑辉 《辽宁经济》2006,(7):127-127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方面.都严格地受会计法律法规所制约。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前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欣然命笔“不做假账”。“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就如同记者不写假新闻.医生治病救人.法官依法判案一样,不做假账是会计工作充满生命力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伦理文化中,“德得相通”具有德者得于道、德者得于心、德者得于人、德者得于刺、德者得于福等多重含义。“德得相通”的现代价值在于:一是“德得相通”观念否定了唯道义论;二是“德得相通”作为人类社会的道德理想,提供了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道德生活给予理性批判的参照系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目前的伦理学研究中,大多是在社会公德的意义、层面上来对待“爱生态环境”这一道德要求的。这样一种状况,随着我国当前社会实践的发展,逐渐显露出其较为狭小的一面,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产生活的变化对生态环境道德的广泛要求有不太适应的倾向。这些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爱生态环境”在我国公民道德要求中的合理定位问题,有必要提升其层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要求商家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发消费者的潜在欲望。从而获得竞争的优势。但是。任何创新都不能忽视一定社会的消费文化和历史背景。否则。无异于自己在市场上“裸奔”。引来的除了眼球和不屑。不会有什么利润和收益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固有的意识中,能成为道德楷模的人,一定是个苦行僧式的圣徒。如果一旦他要戳破这个神话,人们就会认为自己受骗了,他们就要愤怒,因为他”超出”了常人对他的想象。 洪战辉,这个因在求学期间(高中、大学均如此)想尽各种办法挣钱养家的自立、自强的人,一旦上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过去一些惯常的做法就不再被人肯定,甚至引来一片指责。 4月7日,在郑州市外国语中学做完报告后,洪战辉告知听众:他带来了自己写的新书,每本15元。卖出一本他有1.5元的提成。于是,在报告中给了他连连掌声的听众,反过来又指责他:“原来是推销书赚钱啊!” 洪战辉辩解说:凭双手赚钱到底有什么错?!继而他又提出疑问:“如果道德跟苦难、贫穷等同起来,道德还有吸引力吗?”他很明确地说出了一句许多人藏在心底深处不敢说出来的话:“我不能只做个道德符号!” 那么,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楷模,究竟应是怎样的一个形象?他是常人都能模仿的,还是只供人在某种特定时候祭拜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蔡军 《东北之窗》2014,(23):70-71
正做好事不求回报,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值得尊重和钦佩。善有善报,过去所谓的"报",大多停留于精神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理念应该有所突破,需要注重物质上的奖励。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好人接受回报,只要是合法、合理、合情,就能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善行中去。社会舆论要营造出良好的为善氛围,让好人理直气壮地去做好事,让好人无后顾之忧地去做好事。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没有钱做不了慈善家”,李卓的故事已经有了答案。慈善家就是做好事不求回报,如果你没钱,你想办法让别人捐钱帮助人,这其实也是慈善家,因为慈善在你心中。  相似文献   

17.
马丹 《黑河学刊》2002,(2):67-68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眼点。”又指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早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就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观建设在建立…  相似文献   

18.
江景 《江苏改革》2002,(12):36-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基础的支撑。市场化的冲击极大地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传统道德模式的瓦解、经济发动期的利益驱动、制度建构的相对滞后、市场经济的道德阙如等诸多原因共同造成了转轨时期的道德不适与道德冲突。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着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强伦理制度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寻求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建设道德教育网络,实现社会、单位、学校和家庭道雾教育纵横立体化;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人”,朝着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19.
钟伟 《发展》2002,(8):15-17
以经济学安身立命的人我们姑妄称之为经济学家;以道德良心作为卖点并且不断推己及人的人我们姑妄称之为道德家。经济学家为什么只讨论经济学,并且假设资源是稀缺的,人性是自私的,而不宣扬仁义道德呢?难道经济学家个个是唯利是图的小人,是不是经济学家多了导致了社会的沉沦呢?在物欲横流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道德家来净化我们难以安息的灵魂吗?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若平扬先生就这个问题做了精妙的分析,他重新审视了道德的涵义。在他看来,道德自然是“社会人”的问题,笛福笔下的鲁滨逊如果生来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  相似文献   

20.
潘虹 《魅力中国》2010,(18):135-135
家庭暴力、离婚、同居、一夜情、婚外恋等,这些上个世纪人们婚姻道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到了21世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为传统道德所不容的“第三者”已渐渐被反叛传统的新新人类们所厌倦之时,人们在异性交往的道路上,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第四者”。第四者引导着人们进入了行动至上的体验爱情时代。如何让夫妻双方“从一而终”,当代婚姻道德新问题的出现给人们的婚姻生活敲了警钟,政府有关部门和舆论媒体一定要重视这些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现象,给予严厉的打击与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