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使其有序、稳定、高层次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对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的界定,进一步分析加强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郑州市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何秀玲 《发展研究》2012,(10):106-10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相对与绝对收入的重要推力。本文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有必要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支持网络运行机制的若干建议,试图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相对与绝对收入的重要推力。本文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有必要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支持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支持网络运行机制的若干建议,试图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在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民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立铭  周玉梅  郜秀菊  贾圣武 《时代经贸》2012,(12):108-108,1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农村地区的一种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农家乐”旅游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及如何利用“农家乐”旅游业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策略和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尽晖 《经济师》2011,(5):16-18
文章认为,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新疆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为推进农村"三化"服务,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服务,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的重要条件,也为农民争取平等地位提供了一个契机。要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把农村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促进新疆农牧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中,边际生产率小于平均生产率的那部分人口叫做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他们转移进城意义重大。文章在修正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即提高农民进城就业的概率、增加他们可能获得的实际收入、降低机会成本及转移成本,从而增加农民进城的预期收入。  相似文献   

9.
扩张就业容量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巨大,任何单一路径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三大路径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1.
论“三力”与农村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提升农村成人教育,要因人施教,增强农村成人教育学习的“吸引力”;健全制度,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驱动力”;强化保障。增强农村成人教育的“支撑力”。农村成人教育可以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言雅 《经济师》2004,(11):40-41
文章深入了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及素质现状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还是以农业为主 ,从事非农业也主要以兼业经营为主 ,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进而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据此文章从较新的角度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建议 :在农业内部 ,粮食种植业向畜牧业发展 ;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及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发展大中城市及城市中小企业 ,增加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 ;提高农民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聂亚珍 《当代经济》2007,(19):94-95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但产业转移才是根本.因此必须根据问题成因,坚持科学原则,以产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难度在不断加大,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为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劳动力转移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约河南省农民增收的内在原因,提出了转移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俊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从培训机构、农民、企业等角度来分析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得忠 《经济问题》2007,336(8):73-7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事关农民增收的大问题,是事关农村小康的大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实现其有序、有效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为目前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必须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现状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旅游业转移是一条投资成本小,见效快的捷径。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振兴黑龙江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