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次,中国外贸人员同英国裘皮商人谈判。休息时,英商凑到陪谈人身边递烟搭讪问道:“今年黄狼皮比去年好吧!”中方人员随意应了声:“不错。”英商紧跟一句:“如果我想买15万到20万张不成问题吧?”陪谈  相似文献   

2.
想必你不曾有“洞中方七日”的经历吧?值得恭喜,因为你应该跟上“世上已千年”的时代步伐了。所以你断不会对标题出现“喜大普奔”和“十动然拒”感到惊诧吧?是因为那属于2013年的网络用语,地球人大概都知道吧。  相似文献   

3.
陷阱一:专挑低价保险 理赔麻烦大 有些消费者在买车时总爱贪便宜,买车时首先考虑就是价格,其次才考虑别的,往往这些人认为车价越低越好。而交完车款后,车该上保险了,一问销售人员:“你们4s店是上哪家保险公司的保险啊?”“我们是XX保险公司。”“没听说过啊,这家好吗?”“您放心吧,这家保险公司没问题,而且保险费用便宜。”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务谈判是对外经贸往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文化差异形成的谈判风格上的差异,会影响谈判效果。因此,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了解谈判对方的文化和谈判风格。从而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有助于国际商务谈判达到“双赢”的结果。通过对中美双方文化差异和谈判风格差异的比较,从而为中方参加国际商务谈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simon  汪寿 《新智慧》2007,(7):8-9
提到英国的穷人生活,也许不少人会咋舌:英国再穷的人温饱总不成问题吧?不会存在冬天家里无暖气或上不起大学的情况吧?英国的穷人能穷到哪儿去?想必翻开衣箱也全是adidas、hike吧!然而我见到的英国穷人同国人印象中的穷人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的商务谈判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自信、外向、突出个性的性格,铸造了美国商人独树一帜的谈判风格:干脆直爽,积极各实以及一揽子交易等。我们应利用美国人的性格、心理特征及谈判风格,采取相应的思维对策,更好地同美国商人合作。  相似文献   

7.
马邑 《大众商务》2008,(10):24-25
品牌包装,终端促销忙又忙 张胖子的厂子是做袜子的,他问我有没有办法摆脱被动局面。我问他:“你的产品牌子是什么?”他说叫“建新”。我说,那先从品牌改起吧,改个洋味十足的名字——罗莉娜袜业织造企业。半个月后,性感的美女卡通形象商标设计出来了,我让他马上到工商局商标科注册。但是光有一个名字不行,虽然产品有了自己的个性品牌,在与经销商的谈判时比以前好谈了一些,但没有传播,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说可以做点广告,他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拿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8.
景婷 《新智慧》2006,(11):41-41
一个恶作剧引发的商机2005年10月的一天,廖小军正在上班,突然桌上的电话响了,显示的是他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好朋友陈伟的号码。廖小军兴奋地拿起电话,“兄弟,你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听筒那边传来的分明是一个甜美的女声。“对不起,请问是陈伟的电话吗?”“对啊,我就是。”廖小军笑笑说:“别开玩笑了,陈伟是男的,你是女的,就算冒充也应该找个男的吧?”“我真的是陈伟。”对方还是坚持自己的身份:“我以人格担保,我真的是陈伟,不信你问我几个问题。”廖小军随口问了几件事,对方果然脱口而出,对答如流,他当时就愣住了。这时,电话里又传来一个磁性的男声:“哈哈,小军,没吓着你吧?”“你,你是陈伟!那刚才那个……”“也是我啊。”廖小军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9.
于文 《新智慧》2007,(1):56-56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工作、有一天,房东来收房租,一个季度的1500块钱交完之后,我突然觉得心疼,关上房门之后狂叫:“什么时候不用交房租?”朋友接了一句:“等你自己买房子的时候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鲁钟鸣  张迪 《新智慧》2005,(10):23-23
某饮料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不俗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采,我问你一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公司。陪你妻子多少天?”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  相似文献   

11.
吴燕妮  影婷 《新智慧》2006,(11):17-18
“忽悠”术之一——即使有货,也要舍得对顾客说“NO!” 现代营销主张:这里有,过来拿吧,东西多得很,人人都有份。而“忽悠”则是故意控制供应量,不让顾客一下子就得到满足:你想买吗?没货。下次再来试试吧。朋友。  相似文献   

12.
那时她中专毕业,找了半年工作,最终做了一名牙膏推销员。每天她早出晚归,对着一扇扇冰冷的门提前微笑,再对着门后面一张张狐疑的脸,举起各种牙膏试用装小声地问:“请问您需要最新的牙膏吗?”  相似文献   

13.
笔者的一位朋友张女士聊天时说:“我现在都记不清楚自己究竟办过多少张银行卡,至少有10张。但常用的只有一张,其他的卡.扔得到处都是。其中有一张成了我的书签.还有的被女儿当成扑克牌玩。”究竟有多少张银行卡受此待遇呢?据有关数据表明,9成以上的银行卡躺在钱包中或在某个地方“睡大觉”。  相似文献   

14.
沈湘 《新智慧》2006,(10):42-42
周末,罗伯特来到老朋友鲍勃的住处,见鲍勃一个人坐在新买的房子里对着一张报纸发呆.便问:“鲍勃,你不是说要去钓鱼吗?为什么坐在这里发呆呢?”鲍勃看看赶来约他去钓鱼的罗伯特,惊讶地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去钓鱼?你没看到今天的报纸上说,整个美国的房价都跌疯了吗?”  相似文献   

15.
潘茂闯 《大众商务》2006,(6S):68-68
一个恶作剧引发的商机 2005年10月的一天,廖小军桌上的电话响了,电话显示是他在美国留学的好朋友陈伟的号码。廖小军兴奋地拿起电话:“兄弟,你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听筒那边传来的是一个甜美的女声。“对不起,请问这不是陈伟的电话吗?”“对啊,我就是陈伟。”廖小军笑笑说:“别开玩笑了,陈伟是男的,你是女的,就算冒充也应该找个男的吧?”“我真的是陈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人很早就已十分活跃。从上古时期的诸多现象上看,早期的中国商人作用不可低估。而且从早期的文献上看,诸子百家对商人并没有过分的贬低之词:尤其是“儒家”学说更是对商人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早期商人不辞辛劳,兢兢业业,讲求经营之道,为活跃当时的社会经济甚至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种“勤劳致富、为国为民”的“原商”精神,值得我们后世商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小许 《新智慧》2006,(4):48-48
2005年6月18日夜,我和丈夫缩在床上,一张一张数着存款单。经过多年精打细算存钱,我们居然有了8万元。丈夫得意地宣布:“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买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建中  尔豪 《新智慧》2005,(4):46-48
“草根”浙商 知名的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足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广东商人次之。浙商在上海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总数、投资总额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省市之首。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美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当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名浙江人在经商。  相似文献   

19.
一张普通的牛皮值多少钱?经过特殊加工后,它的身价又是多少钱?或许您不太清楚。可是,一家风格古朴的手工皮具生产总部,具有原创能力的艺术品设计制作公司,拥有140多家加盟连锁店的艺术品销售联盟,用30元一张的牛皮,创造出了达到1000万元的年销售。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食草堂”专卖店的总舵主牛合印。  相似文献   

20.
谢海云  林慧 《大众商务》2005,(9S):18-19
2001年中专毕业后,我进入青岛一家韩国人创办的珠宝饰品公司打工。2003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约朋友出去玩,她却说,奔忙了一周不想出去,就想在家里放松放松,一个人对着电视练练拳击,打打乒乓球……我满腹疑惑:一个人在家练拳击?还打乒乓球?没毛病吧你?她却神秘兮兮地说:“过来瞧瞧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