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爱好雨     
杜刚 《金融博览》2013,(17):83-83
我喜欢下雨。 当初儿子没出生之前,我对太太说,不管生儿子生女儿,如果下大雨孩子就叫大雨,如果下小雨就叫小雨,太太同意,她知道我喜欢下雨天。  相似文献   

2.
雨夜     
我出世时是一个夏天飘着小雨的夜晚。有人说我命里缺水,出生之时恰有雨水相伴,再取一个带水的名字,也算有所弥补。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从小就喜欢雨,这天然的水。还在襁褓之中的我,每逢  相似文献   

3.
岁末随想     
昨夜,一场小雨,静静地、柔柔地飘散在深夜的每个角落,偶尔飘进心田,思绪也如这雨,有一搭没一搭地飞散着。恍然间昨天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我们眼前一闪就跑开了,想抓住他、留住他,似乎又被他逃走,依稀又有什么东西缠绕在我  相似文献   

4.
和风细雨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寸草寸土,并不陌生。然而,带着公务员的重任随区长下乡,说激动,不如说是紧张。一夜的大雨,大渠小渠水位飚涨。这样的雨要是再下几天,恐怕早稻又要遭灾呀,我在心里不自觉地念叨着。容不得我细想,只见区长早已把电话打到乡水管站,直接  相似文献   

5.
离开 我生在天津,小时候天津的家就在法租界,那里也有日本人。对于九一八事变我是有着模糊印象的,也因此经常和租界里的日本小孩打架。后来上中学了,全家搬迁到了北平。我初中毕业那会儿,正逢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占领北平之后,逼迫我们学日语,实行奴化教育,日语如果不及格就不能升级。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了,娘灿烂地笑了。生烦了女儿的娘在45岁时盼来了她一生中最后的希望:谁说我不能生儿子?拥有5个女儿的娘抱着不谙世事的我骄傲地向乡亲们炫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干沟的雨季     
七十年代,我在北京延庆县山区一个叫干沟的村子里插队务农。在那里经历风雨,磨练筋骨。记得,干沟也是有雨季的,那是一个北方山村的雨季,不像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在江南老家的地方,天天潮湿难耐,日日细雨蒙蒙。这里虽然也是湿漉漉的,也有些小雨,但总有一阵大于一阵的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其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8.
去年,儿媳生了小孩,我和老伴从农村老家来到城里帮着带孩子。沃尔玛超市就在儿子家的对面,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每次我和老伴都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后来,国家禁止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了,我们每次去买东西之前都要先准备一个袋子。一天傍晚,我和儿媳抱着孙女出去散步,儿媳说顺便要到超市去买几罐奶粉,我心里嘀咕着又没带个袋子,可儿媳说超市搞活动,刷工行卡满50元可免费送袋子。  相似文献   

9.
又是月圆时     
吴文娟 《深交所》2006,(5):65-66
今朝月又圆,我似乎闻不到花香。下午又下了一场雨,一场很糟糕的雨,因为今天晚上没有了月亮,我开始有些担心了:明天是中秋节,如果没有了月  相似文献   

10.
我曾在上海和广州各生活过几年。入乡随俗,在上海我老婆称我为先生,我称她为太太;到了广州,老婆叫我为老公,我也就唤她为老婆了。 一声老公、老婆;一声先生、太太,反映出广州人和上海人在文化上的特征和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家庭幽默     
讨吉利二则一、大年三十 ,某人请书法家书写了“和睦、太平”的作品 ,便对儿子解释 :“一个家庭一团和气称和睦 ,我和你妈不争不吵叫太平。现在我把作品挂起来 ,下边偏左你就说‘和睦’ ,下边偏右你就说‘太平’”……当那幅作品不左不右时 ,儿子大说 :“爸 ,正好 ,不和睦 ,也不太平!”二、除夕 ,某人做了许多圆子 ,又特地准备了一只特殊的圆子———里面藏了一根头发 ,巴望儿子年初一吃上它时说一句 :带“发”的话 ,即新年头里就发财。年初一 ,某人特地将特殊的圆子盛给了儿子。儿子开始吃时 ,某人问 :“儿子 ,你那圆子里有发吗?”儿子道…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云南金融》2012,(2):32-33
精辟的论述 儿子在一旁翻着父亲的书,似懂非懂地问着:“爸爸,什么叫‘资本’,什么叫‘劳动’?”父亲回答道:“是这样的,如果我从邻居家里借了100美元,那就是说我就有了‘资本’,如果他想从我这儿要回这笔钱,他就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3.
遇雨随感     
北京下暴雨那天中午,我去商店购物后,准备回家,商店也就离家几百步的距离,平常我会非常轻松到家,现在下着大雨要择路,又要躲雨,我举着伞挡不住大风和暴雨的浸淋,雨越下越大,走了一段路,只好跑进书店避雨等一等,待雨稍稍小了一些,我赶紧举着伞往前行,不料雨又下大了,只好躲进超市再避一避。总算老天开恩,雨小一些了,在林荫道上,我轻盈地一会儿踩着木板,一会儿蹬着砖块,一会儿小心地翘着鞋根儿蹬着马路牙子,躲过路中间低洼处的脏水,  相似文献   

14.
将时光推回40年前。也是这样的雨季,在辽东地区的大山深处,一户农家小院。一个5岁的小女孩,站在自家的土屋门口,仰着稚气的小脸望着浙淅沥沥的雨,亮亮的眼睛透过雨雾,望着眼前迷蒙的山峦,一遍又一遍地固执的呼喊:“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相似文献   

15.
窗台的兰花     
我爱花,但不会养花,尤其不会养兰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以前几次反复养过建兰、韭兰等。刚栽起的兰花,生机盎然,我也施肥、松土,还天天浇水,生怕它渴着,可几个月后就叶黄根枯,一盆荒芜。两年前,朋友送来一盆兰花,对这盆兰花我多了一份小心,不敢再像以前一样去翻弄,只是偶而地洒些清水,任其自长。去年长得不错,还生了三片新叶,今年过来却一直没有动静。一个月前,我见盆土中顶出一芽,很是高兴,后来就忘记关注它。上个星期偶然看见,长出了一棵茎杆,生了个像小辣椒似的绿苞。我欢呼雀跃,叫妻子和儿子来看,兰花要开了!几天过后绿苞绽开,竞相露出粉…  相似文献   

16.
上大学的时候,非常迷恋台湾歌手刘文正的“校园歌曲”,尤其是那首略带伤感的“三月里的小雨”,可以说是翻来覆去地听.却始终留有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生长在北方。不明白歌中所写景象“三月里的小雨,浙沥沥沥下个不停;山谷里的小溪哗啦啦啦流不停。”后来,游览了祖国南部的几个地方,才渐渐懂得了“三月里的小雨”会因地带的不同而出现不一样的情景。不过,凭心而论,我还是较为喜欢北方家乡三月里飘雨的季节。湿润的空气、明朗的天空让人产生一种宁静而遥远的暇思,充满了梦幻和向往。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我还在网点做高柜业务.每个星期,都会有一位男子拿着一沓零碎钞票来汇款.这位男子满身鱼腥味,连钞票上都沾着鱼鳞,以至于整个网点的同事都对他印象深刻.后来业务办得多了,渐渐和他熟络起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位来南昌打工的外地人.他说他最大的快乐便是每个星期将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汇到家里、汇给家人,他说他能看得到家人团坐一起吃饭的情景,也能听得到儿子捧着课本朗读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一杯白开水     
每天清晨,我喜欢空腹喝一杯白开水。忽然有一天睡懒觉晚起,却发现桌上放着一杯温热的自开水。丈夫还没起床,一定是正在晨读的儿子所为。隔着房门,我对儿子说了一声“谢谢”,已是高中生的儿子也隔着房门轻描淡写地回应了一句“不用”。我端起水杯呷了一口,那份温暖与甜蜜即刻流淌在了我的全身。  相似文献   

19.
余丽群 《云南金融》2010,(10):68-68
一日,一家三口去爬勐焕大金塔,返回时天色渐黑,下山的路已看不清楚。平时儿子爬起山来精神抖擞,下山可以远远超过我们,可那天却例外,儿子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看不清楚路,我牵着你们一步步慢慢下。”就这样儿子用他温暖的小手,牵着我和他爸爸慢慢下了山。  相似文献   

20.
芳华永恒     
宜宾一直下雨,住在翠屏山宾馆,听窗外春风,吹满山树响.推开窗户,但见雨中林海,绿波摇曳,想起年少时,喜欢登南京灵谷塔,葱茏之上,凛然正气尽收眼底心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相比于那些成就了丰功伟业的男人,这座翠屏山,纪念一位女人.一位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有过欢声笑语,长成楚楚动人的女人.她叫李坤泰,本是富家小姐,自幼美丽聪慧,宅养在深闺里,后来出外读书,考上黄埔军校,还到过莫斯科,再后来听说结了婚,有过一个男孩,辗转却突然不知去向,几十年杳无音讯,让这方乡亲惦念、牵挂她的音容笑貌,她的端庄品行,她的少年志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