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利娟 《中国经贸》2013,(11):90-91
翻开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绽放。可事实上,人类社会—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我国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但中国商帮的崛起却一直推迟到明清时期。明清之际曾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在这场“商业革命”中相继崛起了十大商帮,他们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代地域商帮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商帮诞生地大众经商风习的形成,社会上对地域商人的了解熟悉程度,地域商人在各地的活跃程度,地域商人组织或公益性事业的形成等综合因素考量,自明中期起,各地地域商帮先后形成了。终明之世,今人所知的知名地域商帮,自明中期起,或先或后崛起于各地,由此而开始了中国商业历史上的商帮时代,商业经营者更多地以群体的力量活跃在商业舞台和社会生活中,商业竞争很多情形下则表现为群体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清商帮的兴起是16世纪以来中国商业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但目前学界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定量研究仍是空白。本文首次构建了1368—1840年间明清商帮县级层面的截面数据,考察了地方宗族、科举及宗族竞争对于明清商帮兴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密度、人均田赋、盗乱、交通及其他相关变量后,地方宗族的发达程度对明清商帮的兴起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当地的科举文化倾向于削弱宗族的正效应。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地方宗族之间的竞争也对明清商帮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商帮文化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十大著名商帮。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又出现了许多新商帮,如浙商、粤商等,它们的出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得到了学界广泛研究。然而,由于客观原因,中国商帮中一个富有特色的群体——琼商却被忽略,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为此,本文对中国琼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琼商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学界重视,丰富中国商帮文化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2,(18):1
江右商帮是明清十大商帮里面形成最早的一支。"江右"是"江西历史上的别称,因此由明朝初年开始形成的江西商人群体被人们习惯性称为"江右商帮",江右商帮活跃于明清时期500余年。近几十年来,明清商帮的研究,在国内外史学界都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把研究视角转向将经济理论和史料紧密结合,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系副教授范树青,江西经  相似文献   

7.
在七百多年云谲波诡的时代变局和血流漂杵的惨烈竞争中,各路商帮历尽坎坷,无数沉浮,即便倾家荡产,颠沛流离,却从未退出舞台,虽星火仍可燎原,困顿亦能腾达,这绝非历史机遇或地缘优势可解释得通,维系商帮野蛮生长的背后力量是企业家精神。明朝崛起,一方山水一商帮追溯起来,我国商人阶层出现、商业繁荣年代久远:春秋战国即有盐铁生意,隋朝京杭大运河上商船川流不息,唐朝丝绸之路间外国商队络绎不绝,《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街市欣欣向荣……但商帮出现却始于明朝,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符号,它  相似文献   

8.
天下闽商     
《开放潮》2007,(Z3)
闽商历史上很早就有闽商的提法,明清时期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宁波商等商帮齐名。当今世界,海外华商是国际商界的劲旅,其中闽商占有很大份量,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近几年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商业风险及其防范刍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商业经营中却潜伏着一定风险。商人们为了谋求自我的发展,或结交官府、或自建商帮和会馆、或捐助、或挥霍、或读书学习,树立商人良好形象,以求得规避风险。从明清商业风险及风险防范中可知,明清商业发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并存。  相似文献   

10.
《乔家大院》《走西口》一部部热播的电视剧,把晋商文化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许多陕西人未必知道陕商才是中国最早的商帮,并且靠诚实经营,一度富可敌国,名震中国。不久前,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弘扬秦商文化,加快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西北大学教授李刚通过生动诙谐的语言,激情澎湃的讲述,向数百名企业负责人全景呈现了明清时期陕西商帮的起源、发展、辉煌、逐渐衰落的500年宏伟悲壮的历史画卷。旨在弘扬秦商文化,传承陕商精神,通过对历史的借鉴,呼唤现代新陕商的崛起,再造陕西经济辉煌。  相似文献   

11.
让"深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帮,把"深商联"打造成中国最受尊敬的商会. 这是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的理念.随着"深商"群体逐渐被社会熟知和"深商"概念的日益清晰,以及"深商"精神的广泛传播,缔造并培育这一群体品牌的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南浔商帮以一乡一镇的弹丸之地,抓住时代大潮乘势而起.而其衰落,也是因为未能跟上时代变革的节奏,大潮退却时搁浅在新时代. 南浔"象牛"元气大伤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丝业的衰落.南浔商帮以丝业起家,丝业一直是他们的支柱.但进入民国后,中国丝业日趋式微.原因一是日本缫丝工业的崛起.1909年日本生丝出口首次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丝出口国,1925年其出口额已是中国的2.6倍.至30年代初,日本生丝产量已占世界的80%,是我国生丝产量的五六倍,而输出额已是我国的六七倍.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很早就有闽商的提法,明清时期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粤商、宁波商等商帮齐名。在当今世界上,海外华商是国际商界的劲旅,其中闽商占有很大份量,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近几年来,闽商在国内再次崭露头角,成为商界人士谈论的一个话  相似文献   

14.
屠光启 《宁波通讯》2010,(12):36-37
在很长时间内,一讲到中国商帮,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徽商和晋商,实际上在中国众多商帮中,“宁波帮”不仅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是实现了群体性现代化转型的商帮,是中国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商帮,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大上海的崛起到香港的繁华,从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徽商、晋商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以经营模式、地域文化、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为中心的商帮个体研究成果丰硕,对商帮比较研究略显不足,尤其是对商帮精神内涵的考察导致商帮精神内涵概括一致,缺乏独特性.因此,以梳理徽商精神和晋商精神研究的历史进程为例,聚焦商帮精神独特内涵的阐述,多角度探析商帮精神的发展根源,从而对商帮精神的后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明清商业活动频繁,当铺高利贷市场活跃,部分地域还出现商帮,部分士人儒生也参与商业活动中来。孔府也化身成为了商人,不过他们的商业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经营。他们凭借政治特权,进行盈利。文章探讨孔府的一些商业概况。  相似文献   

17.
晋商为明清时期国内商帮之首,纵横商界五百年,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晋商在长期经营活动中继承、融汇了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和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形成了以信义为基础的晋商伦理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作为传统社会背景下自发生成的晋商文化,其基本精神和伦理规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商业史上,明代以前有"商"无"帮";明代中叶以后商帮纷起。三百年来,最著名的有十大商帮。本世纪以来,十大商帮中许多著名商帮,如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徽州商帮等由式微而至衰亡。而"宁波帮"却历久不衰,一枝独秀,或扬名于国内,或称雄于海外,为世人所瞩目。探寻"宁波帮"长盛不衰的奥秘,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其一,"宁波帮"始终得到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其二,"宁波帮"始终高扬  相似文献   

19.
研究、传承中国商帮文化中所蕴含的商业智慧和商业文明,对于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群的人才培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商帮文化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下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商业文化。凝练商帮文化的优秀精华,结合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在高职商科专业群的文化素质教育中传承与融合商帮文化,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丰富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的网商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做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未来,网商一定会是最大的商帮. 过去3年间,这个论断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持续得到验证,而传统商业,也在网商的崛起过程中不断被重构. 从理论上说,任何产业的重构过程,都可以分解为拆分与重组两个阶段.虽然目前网商一派繁荣,但实际上网商对传统商业的重构,过去数年从思维到实际演变层面,一直还在拆分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