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文豪 《商》2014,(48):189-189
小产权房存在已久,规模庞大,种类繁多的小产权房问题已经形成,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和政府多次表示需要对小产权房进行法律规制,效果却不甚理想,问题的根源在于否定了小产权房的合法性,片面取缔小产权房。本文试图通过对“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正当性与必要性进行探讨,探索如何正确的规制小产权房,设想以分类处理小产权房使其合法化为核心,从而解决“小产权房”问题。  相似文献   

2.
单个店铺虽小,集聚起来就形成大流通,小商业企业在我国流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商业特有的细小性决定着小商业企业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积极发展私营,个体小商业企业,努力改变小商业企业所有制实现形式,创新经营方式,国家应给予一定扶持,促进小商业企业规模效益和群体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前,小微企业的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尽最大努力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最大的阻碍就是融资难,资金的问题成为了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小微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微 《商场现代化》2023,(6):107-109
为避免信贷风险对小微企业稳定运营造成负面影响,需要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控制。为提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效果,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种类,在此基础上,阐述造成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为解决现存问题,提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构建小微企业内部资金数据共享平台,为企业在市场运营提供全过程、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加速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终端的处理,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共享性差导致的风险问题;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与征信体系,促进小微企业与借贷方之间的共赢;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数据整合与风险预测能力,计算在不同借贷额度下自身的违约概率,及时发现风险以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规模究竟应该大好,还是应该小好?企业大有大的好处,小也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难处,小也有小的难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宜小不宜大”。因此小企业更适合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6.
杨鹏 《商》2013,(17):245-245
“小产权房”,作为一种不被法律允许的房屋形式,却在日益升高的房价及现行的国家二元制土地政策的影响下迅速发展。面对“历史悠久”的“小产权房”问题,学者们关于“小产权房”治理出路的讨论从未停止,2012年,国土资源部加大查处“小产权房”的力度,更是将“小产权房”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处,本文仅从“小产权房”的基本概念以及产生原因谈起,指出我国“小产权房”存在的问题,并就“小产权房”的治理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汪建根 《浙商》2011,(7):99-99
“关照小事,成就大事”。企业管理也应由“小”开始,发掘出小、把握好小、处理好小、组合好小,企业管理想成就之“大”便在脚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云南大理州工商局把2012年确定为“小微企业服务年”,对小微企业开展“三个帮扶”,优化“两个服务”活动,推动小微企业跨越发展。一是开展“三个帮扶”,强化政策支持,扶持小微企业创业。我局制定政策措施,放宽小微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实行申报制,凡不涉及前置许可的行业和项目,均可依照申请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核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出发,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策略。目的在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为小微企业资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王荣耀  关胜 《品牌》2006,(9):36-37
小经销商才会把手中的资源往小品牌倾斜,才会真正重视小品牌,所以小品牌应该选择小经销商。真是这样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林芳 《财经界(学术)》2023,(13):159-161
我国小微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不仅能有效保障就业、改善民生,同时也是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力量。现如今,国家为了支持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缓解企业的纳税压力,接连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然而,因为小微企业客观存在的生产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许多小微企业难以真正享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的优惠。本文从减税降费的内容与政策研究出发,提出小微企业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小微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矛盾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发展。银行贷款作为主渠道,占到小微企业融资的七成以上,但由于缺少有效抵质押,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需要信用担保获取银行贷款。上世纪90年代,我国担保行业迅速崛起,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由于担保行业普遍“小、散、弱”,信用放大倍数平均2.4倍,虽然各级财政投资,国家税收优惠,但担保撬动小微企业融资效果仍然欠佳。对此,文章结合江苏省的实践,对完善多元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农贷有效率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农户划分为“理性小农”和“生存小农”。根据“二阶段模型”,本文测度了国家农贷对两类农户的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国家农贷对“理性小农”生产存在显著影响,但对“生存小农”不存在显著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农民教育水平是影响“生存小农”生产最重要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农机价值、务工收入、非正式借贷和家庭积累,实际上“生存小农”并不选择国家农贷作为重要资金来源。本文结论衍生的政策建议表明,国家农贷应重点支持“理性小农”,对“生存小农”的扶持重点应是提高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4.
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小微企业孵化组织模式,是促进小微企业孵化、成长、发展的重要服务平台。文章通过对四川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深入调研,总结了四川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区域特色,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商》2014,(2):204-204
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着积极力量。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数据,在我国工商项目中有高达86.8%的项目来自雇佣人数小于5人的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但就当前看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银行信贷对抵押和担保的要求往往超出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而转向民间金融借贷的小微企业融资极易加剧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快完善信用评估制度和信贷体系,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成为缓解小微企业信贷瓶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整体宏观经济的持续乏力,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其融资难问题更是突出。虽然国家下半年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小微企业的融资依旧困难。网商类小微企业,是一类专门于从事电子商务的小微企业,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决定了其融资问题更加独特。因为数据收集困难,本文从拍拍贷、人人贷等网络借贷平台公布数据出发,从融资金额、利率、期限等基本角度探讨网商类小微企业与一般小微企业相比的独特性,为国家的政策.电子商务行业的经营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我国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小微企业自身、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担保方式等方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真怀 《浙商》2012,(1):21-21
最近,以温州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放款人催债、担保公司集中挤兑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应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小微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积极研究对策,重心下移,形成多层次的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3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小A、小B、小C到一家销售公司应聘。主考官给3人出了一道实践性试题:把木梳卖给和尚,10日为限,胜者录用。小A来到一座寺庙推销木梳,遭到众僧的责骂和追打,垂头丧气地下山。途中遇见一个小和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A见状,赶忙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欣然买下一把。小B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香客的头发都被吹乱了。小B找到寺庙住持说:“香客们蓬头垢面怎能膜拜佛祖,何不在每座佛像前放把木梳,供香客们梳理头发”,住持慨然应允。因寺中共有10座佛像,便买了10把木梳…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共同富裕与中小微企业培育紧密相连,本文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厘清二者内在关系。通过以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为例,从多维度视角剖析培育中小微企业对实现国民收入“提低扩中”的积极影响,进而阐明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后系统梳理中小微企业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为落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小微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