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对城市功能作了重新定位,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中心城区定位为商务与贸易区,近郊与远郊区定位为制造、加工功能区。为此,上海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了避免在郊区小城镇风貌建设上出现“千城一面”和“千镇一貌”的问题,上海市提出了“一城九镇”的发展策略,目标是把郊区建设成为环境宜人、风貌各异的现代化城镇。  相似文献   

2.
“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是党的十四大为上海制定的城市展战略。作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上海城市的功能定位;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则是上海城市的性质,其实质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此,城市管理也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就是要在继续进行相当规模城市建设的同时,努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出形象、出效益,更好为实现城市服务。所有这一切。其出发点和荣誉称号脚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离开了城市的主体——人,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功能开发问题,就不能不说是21世纪上海城市建设管理的首要的基本问题了。 和这个问题相联系。本刊向大家推荐以下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郊区建设已经成为上海的主力。上海“十五”期间就提出中心转移,上海发展的潜力在郊区,五年来,郊区发展非常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上都在郊区。200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上海市促进城镇发展的试点意见”,这个意见促进了上海郊区能够非常好地进行规划,按照规划实施,这对城镇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建设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十五”期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初步确立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上海市委、市府十分重视并不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的道路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积累的交通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道路交通建设的功能不断优化,已从过去的单项交通规划向综合交通规划转化,已从被动支撑城市的发展向主动引导城市布局和发展转化;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作用明显加强,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优化了城市布局,改变了城市面貌,增强了城市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它既包括市区的现代化,也包括郊区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发展必须同步推进.随着90年代以来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市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显著改善,上海城市建设的重点将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上海高起点推进郊区城镇建设的工作已经启动,改造老城同建设新城并进的格局正在形成.郊区城镇建设管理的课题,必将日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混沌的系统,包括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通过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的比较,可以看出大连和宁波两城市功能定位的优劣。两个城市的主要定位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但在“十五”及“十一五”前两年,宁波市在上海经济场效应的带动下,在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远超过大连。大连应借鉴其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思路,加强区位优势,改善政府职能,大力建设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7.
三、国际大都市政府管理战略思路的构建作为我国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必须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政府管理的战略思路。(一)确立指导思想:第一、政府管理要有利于推动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四个中心”地位的形  相似文献   

8.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挥锹为浦东国际机场奠基培土,从而拉开了建设新机场这一跨世纪工程的序幕。 建设一个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大型现代化国际机场,不仅将从根本上缓解上海地区航运供需矛盾,对形成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氛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将进一步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  相似文献   

9.
上海自开埠以来,几经兴衰。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着眼当时制约上海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实现了上海城市的超常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现代化特大型城市的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上海又在向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迈进。1990年代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就1990年代,是上海城建史上投入、建设和管理力度最强的10年,是城市形象、环境质量和城市功能变化最大的10年,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长期阻碍上海城市前进的“三大…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1990年代初提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之后,战略目标得到补充而时间表逐步后移,这表明在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城市的发展,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大有可为,但必须防止“看得见的手”挤压“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空间。当前由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应当让我们获得思考上海未来发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