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发展尺度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动力。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邓小平深化了这一原理并高度概括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总的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要求的变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  相似文献   

2.
据《南方日报》和《中国证券报》报道,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在新近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必须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核心任务是产业结构升级。 从我国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来看,“十五”期间加速资金、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且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内容,而在“十五”前期,应将进日替代作为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切入点。进口替代的核心问题是消化吸收进口产品所含技术,需要从利益机制方面协调各…  相似文献   

3.
张煜晖 《经济界》2023,(1):57-63
人口是经济发展中最基础和最具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其结构特征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质量提升和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情况,试图厘清人口结构的变动能否引致劳动力配置水平的改变,进而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无论采用产业结构高度化还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劳动力质量提升以及劳动力流动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配置水平在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结论为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中国生产力学会科学技术生产力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力转化活动”中,湖北省公安县审计局李美俊同志撰写的《关于如何撰写审计意见的探讨》,被评为软科学技术成果,并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评价委员会主任委员于光远亲笔签发了“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力转化评价证书”。中国生产力学会科学技术生产力专业委员会对其成果应用可行性评价是:“文章就如何撰写《审计意见书》进行了探讨,分析脉络清楚,理由充分,说服力强,作者关于如何规范撰写审计意见书的建议,可操作性强”。对应用效果评价性预测为:“该文值得各地审计机…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生了“低端锁定”效应,二是对我国行业控制态势日趋严峻,三是加剧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文章认为,为更好利用跨国公司投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下大力推动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实现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努力破除“低端锁定效应”;要更加注重产业安全问题,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重点行业和领域形成控制和垄断;要制定完善统一的总体政策规划,积极引导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流向。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繁荣依靠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则凭借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也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加快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被大量雄辩的实事证明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应用科学技术,谁就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亦然。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乡镇企业要不断发展壮大,尤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乡镇企业运用科学技术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市场的竞争,乃至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我国一些乡镇企业在运用科学技术上的差距已显现出来:1、 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多从三类产业分组看,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薄弱,呈“中间大,…  相似文献   

8.
杨孟 《现代企业》2000,(4):37-38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历史观与发展观的哲学光辉。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还为我们党制定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评价的那样,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是他科技思想的精髓,是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9.
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因此提高生产率才是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目标和依据。无论是空间上的“腾笼换鸟”,还是加大研发投入比例,或者调整产业结构,都不能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标志和政策导向。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持续的下行压力,本质上是因为生产率的持续下降与要素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是要启动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重塑的利器,是产业升级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科技档案信息进入技术市场浅论乔章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著名科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